韩 磊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 邵阳422100
1.时代需求——解决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中充斥着多元化的死叉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有效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成长,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需求。
2.同频共振——完善知识传授与德育素养共同目标体系。“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重要途径,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依据高等院校的办学独特性,激励教师冲破思政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局面,合理利用知识传授技巧,提升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的“课程思政”不再枯燥得以创新,并积极开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识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在,人文关照与品格养成并重,完善知识传授与德育素养共同目标体系。
3.渗透融合——利于思政要素教育内容资源的全面开发。“课程思政”要求使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之教育性资源能顺利开展并表达清晰,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包含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达成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必须潜心钻研与每一门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正确的价值观内容和资源,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思想觉悟、道德观念、团结协作、职业操守等多方面能力,也就是说“课程思政”即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1.生命教育融入绿色设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遭受了重大的破坏,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新型病毒等环境因素毫不留情地肆虐着我们,我们谁也无法逃避,只能直面各种自然危机。我们体会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但生命又是很脆弱的,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生命。
面对这样的生命教育,环境设计教学中要突出绿色设计,植入环保理念,是教学的重点。近些年来,雾霾、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设计作为高耗能“产品”,如何在设计中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鼓励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设计师的思考。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生活中如何更节约能源,在设计中如何体现,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使命感。
2.设计案例呈现榜样效果。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用心血和汗水,他们或许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领导干部带头人,或许是防控阻击战中的“逆行”者,也或许是默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人,再或许只是一个个平凡的你、我、他,不忘初心显担当,是各自岗位中的先锋榜样。
同样,在环境设计中也有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教学内容中穿插榜样效果,对学生讲解建筑大师的成功案例,让其知道成功背后的多年积累、积极尝试,对专业始终如一、一丝不苟的态度,运用大师的设计案例呈现榜样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意义,可以根据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作为设计师需要认真、负责,并且要善于观察、总结,在设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
3.地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各行各业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倡导担当作为、共克时艰,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坚持不懈,勇于抗争的将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在环境设计的教学中,用这样的民族精神激励。引导、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设计中包含古人智慧、匠心独运深深叹服,吸取精华将其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让设计使用感强并且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在建筑的历史发展中增添浓重一笔。
4.设计细节讲授中国特色。当祖国遇到危难时,国外华侨华人为中国募物资和款项等,这正是体现了国家有难,也会奋不顾身的一颗中国心;在艰难的特殊时期,国家的免费治疗,这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的大爱;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完工,所有工序一共用了10天就完成了火神山医院,这就是“中国速度”。
用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激励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就应该具有中国的工匠精神,执着坚守,勇于担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生,练就一身绝技绝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设计的细节,正如大国工匠徐立平教导学生说:“精品转向架不仅仅代表着高铁的发展水平,更关系着乘客的安全,我觉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让学生树立“设计匠心”,在设计汇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问题,呈现工匠精神的中国特色。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的素养更加重要,决定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环境设计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设计技巧的教学,还要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就与德育,教育学生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为新时代培养出专业知识、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提升教师德育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的教育应该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当代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密切关注他们的乐于关注的兴趣点,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在课程中积极采取正面引导,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答疑,努力将思想、政治、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上,不断提升自己,提升教育能力。
3.多元评价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支撑。从以往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评估内容上不难发现,其非常注重知识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不但要注重提高老师和学生知识的储备量,而且要注重学生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等精神领域,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评价中注重过程评价,并将过程评价纳入最终评价体系指标中,让评价体系多元化;同时,专业课教师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还要融入思政评价体系,评估学生通过学习后身心、行为的转变,并建立细致的评价指标,能充分检测学生课程中的学习情况,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