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1-07-12 07:50:25张永梅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竞争力工程企业

张永梅

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300000

一、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管理能力方面。要想提高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我国的管理模式一直处于学习摸索当中,尤其是21世纪初期国家提出要加强中国管理能力的研究以来,我国的管理工作开始越来越强调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基本的项目管理体系,在薄弱的管理项下,尤其是项目初期,对所在国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故而,我国工程建设企业要加强项目管理,把项目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工作,按照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全面实施项目法施工,做好项目前期策划的三个阶段,中期控制和竣工验收,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切实控制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和环境保护,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利,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断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社保个税缴纳等可聘用当地专业的咨询公司保驾护航,提高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2.资金实力方面。拥有雄厚的资本也是国际工程企业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大多以实体经济为主,缺乏资本运作、金融信贷等虚拟经济运作的经验[1]。一是因为我国银行业机构国际化程度低,海外分支机构少,业务范围窄,业务规模和客户群有限,缺乏本土影响力,难以为真正的跨国公司提供有效的融资业务和咨询服务。二是当下来看,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绝大比例的跨国企业均具有国企身份,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但在一些跨国投资项目中,他们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外金融风险。

3.技术标准方面。较强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国际工程企业创造了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有助于其具有行业垄断优势。不过对于国际工程的来讲,国际市场本就具有复杂且因素多变的情况,此种状况下中国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能力稍弱。首先,因为我国高新技术起步晚,难以追赶发达国家;其次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某些高端技术在我国的研发史基本为零;另外,我国科研经费相对不足,我国科研经费支出虽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超70%的支出来自企业,国家研发投入不高,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最后,我国还存在产品专利权难以得到保护等问题,申请产品专利耗时长,且技术易遭窃取,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导致许多企业不愿花费巨额资金投入研发。

4.品牌效力方面。通常来讲,能够承建知名国际工程的企业,一般在影响力、品牌知名度方面的水平均是较高的。当产品处于丰富状态时,品牌会逐步变成消费者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这对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发展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我国企业品牌意识淡薄,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技术和资金要求较低的国际工程承包和施工领域品牌竞争力较弱。国外大型工程承包施工企业建立了许多知名品牌,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国际工程,但我国的工程企业缺乏对品牌效应的认识,故而我国国际知名品牌较少,且品牌附加值低。

二、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1.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2]。企业需要竞争,国家也需要竞争。政府通过扶持企业,可以扩大我国国际工程企业的市场影响力,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首先,获得足够的资金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大专项政策扶持: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项技改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在国际上开展施工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并按照实际投资额度大小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品质档次、提升运营管理质态,实现国际工程企业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大融资贷款扶持:近年由于纸张、钢材、化工材料等各种原辅材料价格成倍增长,造成了国际工程企业运营资金需求量成倍增加,使企业本来就不宽裕的流动资金变得更加紧张,建议能够出台切实可行措施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在新产品开发、项目改造、智能化生产投入方面出现的融资难的问题,对经过专业部门认证,具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在融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例如金融监管部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国际工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出台减免税费、财政贴息等政策,以降低国际工程企业的经济负担。

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纵观世界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领先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国际工程行业的技术创新,一方面,科技创新必须融入国际大循环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高其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努力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国内循环要依托国内创新主体,吸引国外创新主体参与,提高国内循环水平;科技创新国际循环要加入全球创新体系,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增强内生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入国内国际两种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主体对外开放。以世界科技前沿为标准,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以开放的视野、全面的认知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国际交流合作。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合作[3]。鼓励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规则范式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高竞争力。

3.完善组织结构。世界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一流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切实有效的组织结构。在中国对外承包国际工程水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企业规模也有所扩大,此种背景下如果想实现企业的持续化发展便需首先优化组织结构模式,以此来匹配企业的发展现状。当下来看,企业方面需在分析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完善组织体系,进而构建起技术、资金、管理与人才共同发展的总承包管理性建筑企业,以此来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度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客户评价体系,加强调控和监管功能,培育专业施工资源和专业管理能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总承包管理、专业施工、增值服务的管理模式[4]以此支撑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建筑企业也要树立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对市场变化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判,努力提供增值服务,加强我国国际工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应制定工程总承包总体的发展战略,加强建设单位的行为监管,加大对建设单位,行业规范的制度研究,规范建设单位行为,促进工程企业更好地完善其组织架构,实现效益最大化[5]。

4.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从政府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加大人才用工扶持。当前人难招、人难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众多生产企业由于受人员因素的制约生产规模无法扩张,有些企业因为人才短缺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大型工程订单,造成了生产企业产量递增缓慢。建议相关部门以人才市场为依托,对当地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人员需求进行调研、统计汇总,全面了解当地国际工程企业人员需求情况。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必须形成自己的人才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对高级项目管理人员、高级技师等技术性人才的技能培训,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另外,企业想要提高员工的能力,应该鼓励和支持员工,让员工能够多做一些正常工作以外的其他的尝试。企业应该尊重员工在工作中的新的想法和创意,让员工能够大胆的尝试,大胆地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竞争力,让员工能够拥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对企业的建设能力水平和整体运营效率起到很大的帮助[6]。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学会分析市场,努力创新,积累经验,面对不同的市场格局做好准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战略,发展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培养技术性人才,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猜你喜欢
竞争力工程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日本竞争力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