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生育保障措施的研究

2021-07-12 07:50:25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津贴生育供给

冯 元

山东省滕州市社会养老保险事务中心 山东 滕州277599

1 绪论

生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声明的延续,还具备很大的社会价值,是扩增劳动力的重要基础,生育体系和生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体乃至整个国家的兴盛荣衰。A 市作为我国的以金融为主的特大都市,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各种基础设施和政策保障措施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然而,根据统计,A市前少年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老龄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如果不加以优化纠正,长此以往将使青壮年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严峻,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枷锁。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我国推出了一些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均未取得预期效果,这其中肯定包含较多的影响因素,可以确定的是城镇生育保障制度肯定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研,A 市目前的城镇生育保障制度存在管理制度欠佳、单位承担责任过大、津贴标准过低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分析A市城镇生育保障制度的实际保障力度和保障效果,分析当下城镇生育保障制度对鼓励生育的保障作用,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1)生育政策 我国在人口控制上与时俱进的进行了多阶段调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建国初期我国百废待兴,受到“人多力量大”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采取的激励措施导致人口爆炸式增长。为了缓解人口爆炸式正增长带来的问题,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适时进行了政策调整,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社会负担。但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推进,逐步出现了男女失衡、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阻碍。在这个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别鼓励生育的政策,以期通过放开政策管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但是政策实施后的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出生率一年较一年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实现鼓励生育的目标,我国后续出台了一系列生育保障措施,希望能通过措施的落实尽早解决生育问题。

(2)生育保障措施 生育保障措施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帮助适孕夫妇更好的享受到国家福利。该项保障制度可以细分为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其中我们占比九成以上的生育保障来源于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的构成主要包括孕期及产后的假期、医疗保障、生育津贴、以及产后平等就业的权利保障等。降低了女性职工怀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给与适当的补贴减缓由于生儿育女带来的经济压力。生育保险拥有较强的福利性,该保险设定的初衷就是为了向孕妇提供更好的物资经济补贴,以维护她们产后恢复期间的健康和安全,以便整个社会的女性同胞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后代的繁衍。该保险通过强制生育假期的长度,几乎能够全面覆盖女性从确定怀孕到产后恢复的全部过程,充分保障女性康复休养所需。

3 调查对象对生育保障措施的评价及原因分析

通过在问卷中设置针对A市关于对生育保障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的相关问题,在A市多个区共计发放了590份问卷,其中回收了有效问卷包括650份,调查对象中26-30岁的已婚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占比达90%,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主要集中于配套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育医疗保障服务供给不足、教育保障服务供给不足和生育保障服务供给不足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占比接近七成(442人)的市民认为生育医疗保障供给不足,有超过八成(553人)的市民认为生育保障供给不足,超过六成的市民(431人)认为教育保障供给不足,下面将对应每一个问题进行阐述和原因分析。

(1)生育医疗保障供给不足 根据A市2015-2020年度的医疗资源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随着近些年社会发展医疗资源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历史原因,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市区,且集中于某几家远近驰名的大型医院,由于大型医院的虹吸效应,使得周边的小医院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使得医疗水平相差较大。鼓励生育的政策下发后5年以来,在近5年内A市妇幼保健院一直保持20家状态,且床位未出现明显增加,妇幼保健院作为生育妇女首先考虑的问题,却未能为提高生育率直接予以保驾护航。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当下妇幼保健院提供的生产服务较差,在不专门托关系办理单独病房和VIP病房的前提下,多为多名孕妇同住一个病房,很难得到较好的休养环境,因此妇幼保健院的人才数量及床位数量上的配备都未能起到保障作用,孕妇一家要因为一张生产的床位四处托关系、多方周折,未能起到托底作用。

此外,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经济压力普遍较大,生育医疗费补贴也于2016年从原先的3000元提升到了3600元,但是根据统计,3600元仅仅够最最基本的孕期检查项目,甚至无法涵盖一些必须性的筛查费用。

(2)生育保障供给不足 由于生育生活津贴水平是按照本人生育前12个月的工资为基数进行计算,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向低收入水平的生育妇女倾斜,使得原本高收入的群体足额缴纳生育保险后反而不能足额领取生育津贴,在假期期间反而享受了较低的待遇水平,给这一群体造成了内部矛盾。同时在缴费时限上设置了生育等待期,将未达到领取标准的生育妇女的津贴负担转由企业先行垫付,待缴满后再由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拨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生育妇女在生育后立马离职,使得所在企业白白遭受损失,加重了单位的社会成本,企业无法抵抗政策的执行,但是可以招聘时尽量避免孕龄妇女或者准孕龄妇女,以求规避类似风险,反而给女性造成了职业歧视。

在生产过程的假期问题是上,由于历史原因,生育假的保障对象仅限于女性同胞,不包括男性。近几年虽然针对男性也有10天的陪产假,但是这远远不能覆盖男性的家庭养育责任。一方面越来越提倡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另一方面又不给予基本的保障供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转移到女方,导致女方在生育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过大,也使女性的职业生涯增加了坎坷。

(3)教育保障供给不足 由于父母一般都是双职工,无法在家陪孩子,而且该时期处于孩子大脑发育期,孩童学龄前的养育至关重要,所以小孩很早就被送到幼儿园。但是纵观A市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可以看出近五年幼儿园增长率仅为2.4 %,并且每年呈递减状态。由于教育资源有限,而且名校资源及优质资源更是发展不均衡,所以导致学区房卖出天价的乱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殷切期望,由于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导致极大地削减了孕龄家庭生育意愿。反过来由于学前教育的紧张程度越来越加剧,学前教育的超负荷运行导致公办幼儿园越来越多的被迫取消了托班招生,现今社会极大多数家庭的父母为双职工,只要家里老人无法照料,将会导致孩子无人照顾的被动局面,也成了很多孕龄家庭生育障碍,所以学前教育的匮乏逐渐成为了阻碍人口出生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4 生育保障改进措施

根据统计结果,很多育龄家庭由于上述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制约,在生与不生之间抉择。为了进一步促进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达到彻底解决人口结构的关键问题,下面将以供给侧理论为依据,针对调研中反映的问题,探讨加强促进生育的配套政策,以达到提高生育意愿的目的。

(1)优化生育医疗服务 结合供给侧理论,生育安全水平的供应水平与育龄人口生育意愿呈正相关。因此需要优化生育医疗服务,保障生育医疗配套到位,降低生育风险。所以需要A市加强医疗机构的均衡设置,优化区域性的医疗配置,可以在郊区实行大医院分院制度,将市中心的医疗实力转移一部分到郊区,均衡地域间的分配不均。同时根据育龄人群的预测结果,统筹规划未来需求,在相应区域配置妇幼保健院的医疗设施。同时提高医疗补贴水平,能够基本涵盖孕前、分娩以及产后恢复全过程的基本医疗费用,简化报销流程,从根本上实现生育保险的设置初衷,保障生育妇女无后顾之忧,切实减轻适孕对象经济负担。

(2)提升生育保障水平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个国家最终都会走向补贴生育的模式,在现今生育主观意识强,但是由于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生育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所以可以适当的增加生育福利,从经济层面尽可能的释放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主要的着力点包括简化生育津贴申领流程,加强单位与社保机构的信息联动,最好可以通过单位直接与个人对接,实现单位直接按月支付生育津贴。同时应该扩大生育津贴支付单位,由于生育津贴是男女都要缴纳,在支付上建议采用男女双方一人一半的生育补贴标准,避免男方缴纳较多女方缴纳少甚至未缴纳的不公平待遇,实现以家庭为缴纳单位的生育津贴发放。

在当今社会分工的模式下,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将是极大地负担,不能再像传统观念将第一责任人设定为女性,男性也应当且必须承担较多的家庭责任,所以在生育假期的设置兼顾这一因素,可以尝试更加灵活的“育儿假”的自由组合政策,可以使男女双方可以更灵活、更人性化,逐步均衡化夫妻双方的抚育压力,减轻由于生育孩子导致的事业脱节和就业歧视。

(3)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的短缺极大地影响了育龄人员的生育意愿,大多数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会因为不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教育而减弱生育意愿,所以必须直面并解决托管班、幼儿园短缺的实际问题。首先应该以区域适龄生育家庭为对象,预测学龄儿童数量及年龄分布,逐步建设满足需求的校舍,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过集中的问题,应积极推进优质师资流动,也可通过优质学校办分校的形式逐步平衡教育资源。此外,由于短时间仍然将面对教育资源配比不协调的状况,应该抓紧实现幼儿上线问题,合理使用公开抽签等形式逐渐规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3岁前儿童的照看问题,应该加大发展托班机制,以政策保障为双职工家庭托底,解决其后顾之忧,充分释放适龄家庭的生育动力。

猜你喜欢
津贴生育供给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图表
新城乡(2018年1期)2018-01-27 18:40:13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8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