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网络根源与法律预防研究

2021-07-12 08:28:5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犯罪法律大学生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引言

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社会事件出现频率越来高,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网络对大学生的犯罪有很大的影响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很高,面对自由的大学生活,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唠叨,也没有高考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网络生活中,由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有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被扭曲,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阶段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个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心理的变化浮动很大。在知识学习的方面,大学生基本上与社会上工作的人员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与社会上的人员相比,大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生活实践不足,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很矛盾,心理有积极正能量的一面,又有消极负能量得一面。大学生们通常都是踌躇满志,但是对生活的想象过于美好,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不能客观地给自己制定生活和学习目标,因此心里困惑迷茫,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心里充满矛盾,理想和现实总是不一样,情绪变化较大,容易失控,情绪的落差太大,遇到事情不能平心静气,容易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网络根源

1.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拓,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对大学生不利的影响。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人群中占的比例很大,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高,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流群体,是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惑,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极为不利的影响。网络的使用有利有弊,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生产、教育事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合理的利用网络,网络会对人产生有利的一面,错误的使用网络,网络会带给人不好的一面。网络的好与不好,要看使用的人怎样看待它,如何利用它。网络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我们生活环境是真实的,但是网络环境是虚拟且复杂的,网络上有很多不健康的、充满黄色暴力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法律内容相违背。网络上还有些对犯罪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解说的,还附带一些血腥的画面,还会有黄色网站的连接,有的网页中会自动跳转出不能直视的淫秽画面。暴力的画面和视频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让大学生的暴力倾向严重。还因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犯罪的心理。

2.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网络原因。由于上述提到的网络特征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的倾向或者行为。网络环境开放性很强,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传播很快,但是却没有人情味。网络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大,大学生找不到平衡点,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冷漠。在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是见不到面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中随意和别人交流谈话,比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容易的多,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中,无法自拔,长期这样的状态使得大学生精神已经麻痹,生活已经失去了真实感,也失去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甚至丧失人性,走上犯罪的道路,影响社会的稳定。

网络游戏的暴力和血腥也是导致学生犯罪的网络因素之一,大学生在电子屏幕上展开激烈的打斗和厮杀,在网络游戏中不用顾及人类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等问题,网络游戏中杀的人越多,就能得到更大的荣誉称号,被杀敌人的数量就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杀的人越多,就越有优越感。这就是网络游戏中的大学生的状态。大学生大多数上网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目前的大多数网络游戏都是打打杀杀,充满暴力、战争等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长期的处于游戏状态,很容易养成冷血无情的性格,对生活中的人或事漠不关心,导致性格怪异还很容易生气产生暴力行为,进而出现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与人发生冲突或者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时,就会采取不理智的做法去面对,如做出故意杀人等行为。还有网络上经常会跳出的那些非法的广告,也许大学生无意中的一次点击,会给其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如网络上的金融赌博,现在的大学生想挣钱,禁不住网络赌博的诱惑,在网络上进行大量的贷款,拿着贷款去网络上赌博,最后还欠下巨债,巨额欠款导致大学生发生抢劫等犯罪行为。还有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对网络的熟练度很高,因此,利用网络的手段进行犯罪活动,如在网络上利用自己熟练的专业技术对别人的计算机进行攻击,传播不良信息,或者窃取用户的私密信息,还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等。

三、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法律预防措施

提前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做法,更是高校、社会和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的工作人员,首先应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要大,还要对学生要进行心理上的指导,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可知,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太少,因此应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教育。

1.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在高校的法制教育中,法律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学校应该增加教育力度。法律知识涉及到的范围很广,涵盖的内容很多,但是大学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有限,只是对一些法律概念的描述,不能与大学生的生活很好的贴合,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应拓展法律的知识。首先在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让大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了解作为一个公民,有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让大学生知法懂法。教学的内容应不断的根据法律的修改及时的更新,让学生接触到的法律学习内容都是最新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不应采取念课文的方式给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应调整教学方式,如在法律教学中,选取社会上的热点新闻话题,尤其是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将案例与法律教学相结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大学生切身感受犯罪的危害力度,在大学生心目中起到震慑的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增加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看守所看那些犯罪和接受改造的青年,让大学生从心里知道到犯罪的严重后果,做到敬畏法律。

2.增加高校校风建设,打造高校法制氛围。要想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提高高校校园的法制氛围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校园的良好校风和法制氛围对预防大学生的犯罪行为有正面积极地作用。高校应努力打造良好的校风建设,制造法治校园氛围。首先,应加强法律的宣传。除了课堂的学习,校园的宣传也是法律教育的一种方式。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的宣传栏和新媒体的帮助,从多方面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还可以邀请司法人员来学校为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座活动,通过司法人员讲述真实的案例感染学生,实现法律的宣传效果。其次,增加大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大学生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群体,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过的法律知识加以运用,增加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最后,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校教职工和大学生都应该严格遵守高校的规章制度,违反规章制度的大学生应受到相应的惩罚。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让大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3.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注重的是内在精神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完善思想道德观念,而法制教育更侧重法律知识的外在教育,在教育中将两者结合,就是对大学生实行内外双重教育。从一系列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可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问题才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因此,在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预防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实行全方位的教育方式。

结束语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同时也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致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为网络的一些特点,再加上大学生的成长特征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教育成了社会的关注热点。高校教师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律教育之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而预防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猜你喜欢
犯罪法律大学生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Televisions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什么是犯罪?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让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犯罪”种种
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