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长期以来人们对地摊经济褒贬不一。它能有效降低失业率,填补市民服务需求空缺等,具有存在的重要性,但同时引发出监管、环境卫生等相关问题。目前,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地摊经济作为一种非正式经济重新被提出并且得到政府鼓励支持,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放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是主要通过摆摊售卖商品获得收入的非正式经济,地摊经济虽能解决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困难,但同时也会诱发出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城市管理难题、地摊摊主的经营困境以及消费者权益等。由此我们以广州市的地摊为例,展开对地摊现状的调查,并通过设计地摊管理小程序对地摊经济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与研究。
本团队采用深度访谈法,在广州内开展实地调查,了解该地区当前地摊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1 广州市地摊经济经营状况 当前地摊的经营模式主要以投资小,经营周转快,灵活的经营模式为主,可分为流动地摊与固定地摊两种模式。
在临时疏导区中固定的的摊主会考虑临时疏导点需要交纳的管理费,统一疏导区内的竞争程度,所处的位置是否偏僻以及疏导区内的位置是否充足等问题。而选择在城市流动地中占道经营的摊主需要躲避城市管理人员的勘察,但能够自由地选择离人口流动最大的地点进行摆摊,还无需缴纳管理费用,收益率也因此能够得以提升。
无论是流动地摊模式或固定地摊模式,地摊规模都较小,整体的经营成本较低,当第三平台协助,如外卖平台,来增加产品销量及曝光度时,将会提升营业收入。
2.2 政府地摊管理现状 广州市城管部门在2020年6月份出台促进地摊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出有证照商户将可适当进行临时借道经营,为期两个月[1];同时,在部分区域划定临时摆卖点,允许无证照流动商贩在规定时段进行摆卖。截至目前,广州已建成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和临时摆卖点超过60个,设置摊位8400多个,惠及1.2万余人[2]。此外,基于广州市目前的疏导点规模,仍无法满足庞大的摊贩群体的入驻需求,同时,各行业受疫情影响,将会增加一定数量人员进入摆摊行列中,以疏导区模式推动地摊规模化、有序化运行势在必行。
广州市城管部门在执法中,尽量引导流动商贩往疏导区靠拢,同时采用人性化执法,对商贩以教育劝导、责令整改为主,适当采取行政罚款强制性措施为辅。
事实上,地摊经济中的执法管理涉及多职能部门,需政府牵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如政府上一级规划用地,当地管委会负责商业街管理,人社局对流动商贩进行专业培训,商务局和发改委管理“小店经济”,因此,职能部门之间需加强配合,联动执法,落实到“放、管、服”上。
2.3 问题分析
地摊经济的管理困境
首先,一些执法部门严禁摆摊,对地摊经济进行严格管束,忽视了后续的安顿与统筹规划,导致执法者与“摊主”之间的矛盾升级。其次,摊贩经常绕过监管机制进行经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侵犯消费者权益,还存在占道经营、破坏环境卫生现象。再次,各地政策法规存在差异,地摊经济的合法性存在争议。最后,政府各部门执法时,易出现出现管理上的重叠与遗漏问题。
地摊经济的发展困境
一方面,摊主需花费较多时间不断踩点和试错,选择合适的位置与产品经营。但易出现经营类型单一落后、对顾客需求不明确。其次,摊主宣传力度不大,覆盖范围小,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与商家的信息获取不全面,且摆地摊的流动性强,消费者难以追踪评价和咨询产品,造成部分消费者无法表达出真实感受与诉求问题。
3.1 完善与扩大疏导区运行 政府可持续开放现有疏导区,同时扩大疏导区的覆盖范围,增加疏导点数量。方案一:在不同时间段开放摆摊。在交通高峰拥堵时间段严禁摆摊,在高峰期结束后开放摆摊,具体划分开放摆摊位置;方案二:通过调研方式等结合实际情况,划分固定疏导点,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扩大摊主的流动范围。在疏导点运行与管理上,应以政府主导,在便利、实惠、有效角度开放疏导点。切莫让入驻疏导点成为摊主的经济负担,同时严查因“政绩”工程而开放的偏僻疏导点。
3.2 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地摊经济发展 作为城市的边缘经济,缺少了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与界定。因此,地摊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法律为其“正身”。建议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情形下出台的政策应该由政府明确规定,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确定某一执法部门来主导管理地摊经济发展,或采取联合相应部门抽取骨干人员成立全新的工作领导小组,减少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重叠与错漏现象发生。
3.3 政府借助社会力量,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 在地摊经济发展道路上,政府可考虑与社会的第三方平台协同合作,实现更全面更低成本更有效的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如本项目团队基于地摊经济与共享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搭建一个协同城市治理、对摊主提供营销便利、对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消费信息渠搭建大三方平台,功能设计上,期望能降低政府部门对地摊的监管成本与监管力度、减少占道经营现象发生、降低流动摊贩摊主选点难度、促使消费者主动寻找消费,提高摊贩销售额、降低摊贩的宣传难度,优化传播方式、提高摊贩产品的安全性与可信度。
3.4 因地制宜,探索全新发展模式 “地摊经济”的科学发展,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与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其合法合规、松弛有度地发展。当政府、摊主、消费者、第三方平台等多方协同参与,在得到政策的保障,技术的支持,素质的提升,观念的改变情况下,完善与提升监管机制,地摊经济将有望达到科学发展状态,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升就业率,改善居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