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应用价值与方法

2021-07-12 08:28:5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枣庄市生态环境质量服务中心 山东 枣庄 277000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质量逐年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是现阶段生态环保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1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技术指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开展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性研究。环境监测工作包括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充分借鉴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手段,对可能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各类污染物质进行跟踪监测,并依据监测的数据,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变化特征,为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管理与治理手段提供依据。近来发生的各项环境污染事故,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的薄弱环节,环保部门需不断完善和加强环境监测追踪体系建设,掌握环境污染问题的起因及发展过程,为环境规划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

2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部门和政府部门张贴的宣传标语和环境保护知识随处可见,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发展观,保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1 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因素多,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意义,必须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时效。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往往在治理某一专项环境问题时,没有体现全局思想和总体意识。借助于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环境保护的全面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2.2 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量与工作难度也逐渐提升,不仅涉及传统的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还可能牵扯到土地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的成因逐渐复杂化,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工作难度极大。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只是单纯的进行突击治理,这不可避免的出现循环治理,反复整治的问题,不仅无法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借助于环境监测技术,全面采集我国水体,大气,土壤等样品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明确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内部联系,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

2.3 为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需依据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以此评估水体大气和土壤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一旦发现某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需依照国家标准衡量破坏的程度和后续治理难度。由此看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标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全面采集环境数据,掌握全局及重点地区的环境数据,准确掌握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为后期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提供支撑,提升该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和关键工作,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准确掌握当地的环境污染程度和污染物扩散范围,能够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例如在雾霾等空气污染的治理时,全面收集雾霾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则能评估雾霾出现的范围、时间、危害程度、迁移情况等,对于找出雾霾的成因,以及为居民提供健康保护建议均具有重要意义。

3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具体方法

3.1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制度 完善的工作制度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环境保护部门需要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污染问题及污染源,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在环境监测工作制度中,重点完善管理办法、监测手段、跟踪方式、监测数据质量等。与此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制定和完善不同时间的环境监测工作重点,严格落实环境监测责任制度,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行为,避免弄虚作假,执法不严的情况。

3.2 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告警制度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监测工作应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理念,在资源投入上向预防工作倾斜,加强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投入,不断优化环境监测体系和网络建设,改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重要污染源的预警制度,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3.3 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环境监测网络 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充分依据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环境监测手段,建立完善国家级的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在线传输,自动分析为一体的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提升环境监测网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3.4 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和结论,为此需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通过人工数据筛查和系统自动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去除错误数据,避免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导致的数据异常。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保证其能够快速准确的处理突发环境问题。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的框架下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需要在环境监测制度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上给予资源倾斜,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垃圾焚烧企业做好“三件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环境保护部:发布五项国家标准于今年9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