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28
在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火电企业发展出现新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供应格局在不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减缓,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生活用电以及服务业、新兴产业中的电力消费占比增加,电力供应从供需平衡局面转变为供大于求。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长时间内火电市场由于产能过剩,将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火电在电力能源供应中,扮演着底层支持的角色。按照国家规定,电网应优先消耗可再生能源电力,而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季节性较强且较不稳定,因此,火电必须扮演调峰支持角色,保证电力的足量稳定供应。而当前,发电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上的电力产品高度同质化,“低价竞争”等恶劣手段充斥于电力市场中,甚至火电要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同台竞价,在煤价持续高涨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火电上网电量已经趋于零利润。此外,火电企业的大型发电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节能减排优势,煤电清洁生产目标无法达成。且清洁生产改造后的大量投入由于开机不足、负荷低等原因,投资长期无法收回。
2.1 转变发展观念 火电企业需要率先改变发展观念,树立市场化意识,认识到能源革命的存在和必要性,从内部管理转变成内外部统一管理。火电企业需要搞清楚当前面临的新能源发展、化石能源被逐渐取代的形势,认识到火电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危机意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性,为新形势下火电企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2.2 贯彻落实“两个替代”战略 传统主体能源地位逐步边缘化,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会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而终端能源所消费的煤、气、油等一次能源,会逐步被电力能源替代,这就是“两个替代”。两个替代,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能源革命的主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火电企业要想在电力行业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生产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低污染高效发展。
2.3 全方位实现低成本生产 对于火电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得实现低成本生产。为实现这一目标,火电企业首先应该降低建设项目耗资,以同时期、同电网、同区域内项目造价、厂用电率达到国家标准为目标,科学展开项目建设;其次,严格控制投资,在投入资金进行机组改造时,应该精确计算其改造后每年增加或降低的成本,基于“投入产出”角度考虑投资效益;再者,火电企业应该推行“轻资产”模式,引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在新的项目中,应用BOT方式建设除尘、脱硫和电厂废水“零排放”集约化节能排放系统;最后,优化发电机组运行方式,火电企业应根据电网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机组运行负荷率,合理调整低负荷下辅机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2.4 重视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 跟随国家能源供给侧改革步伐,火电企业要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尤其是煤基分布式能源。煤基分布式能源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煤电的大气污染问题。在煤基分布式能源的开发道路上,不能一味走老路,而应该积极探索新模式,对能源动力中心多维供电技术、集约高效煤粉炉技术、火电厂煤粉炉尾气防止污染技术等展开研究,打造出低污染、高效的煤基分布式能源一体化结构。
2.5 强化燃料管理 对于当前煤炭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近期大幅上涨的趋势,部分地区市场煤炭供应比较紧张,火电企业需要提升对煤炭市场的判断能力,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收集可靠全面的数据以及市场预测,对采购策略进行调整,保证以最低的成本采购最多的符合燃烧要求的燃料。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燃料管理机制,强化库存管理,处理好煤炭收-耗-存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库存品质和数量,尽力控制煤炭价格。
2.6 减少碳资源的耗费及提升利用率 企业要想寻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碳资源耗费的减少,提升其利用率。目前,有些企业正致力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输送、监管的技术,在火电机组中煤炭燃烧后,这一技术可迅速捕捉并封存二氧化碳,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火电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清洁、低碳发展。
2.7 人才培养工作的完善 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性的高端人才,给予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火电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稳步提升专业水平,同时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学历。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和优化培训规划,通过考核结果的反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虽然说发电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火力发电仍是电力能源的主流生产形式。随着我国能源革命的逐步推进,火电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认清当前世界能源新格局,看清火电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为更好地应对市场发展,火电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