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雅 谢 宇 王少芳 刘 瑶 苗成芸 王 伟 李德忠
1.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 301600;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 30035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新时代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上要做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孕育思想、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就需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队伍建设和阵地管理、厘清责任边界和模糊地带,落实研判机制和考核反馈。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出现弱化现象。作为思想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生产、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的变化,意识形态能够反映相应的思想诉求和精神特质。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在建设和发展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出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思想和诉求,在高校中更是如此。尽管高校党组织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旨在发挥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职能,但由于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起来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站位不高、分析问题深度不够的话,很难认识到党和国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核心要义,再加上意识形态建构体系、责任机制、阵地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一些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逐渐弱化。一部分领导或教师没有重视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性,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与本职工作无关,出现意识形态工作“走过场”的情况,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甚至一些教师宣泄负面情绪,讲述错误观点,对意识形态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清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指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归属、责任界限,对失职行为进行追责,从而形成的管理制度及机制体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机制体制建设,构建领导体制、运行机制、责任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有机结合起来。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需要明确责任分工、清晰责任边界,但是部分高校存在责任分工的交叉、模糊地带,难以厘清和区分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最终到实际工作中出现推诿、难落实的情况。例如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涉及到“第一责任人”、“重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职责范围内责任人”等,他们具体要承担什么职责?责任关系和责任边界是什么?这些都不明确。高校落实责任链条中间环节出现堵塞,下游的基层工作更是无从做起。所以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要解决责任分工模糊不清的问题,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层级、每个环节、每个主体,从而有效地落实和强化责任制。
(三)日益激增的社会意识形态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影响。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不断变化,甚至冲击到主流媒体,网络逐渐出现错误思想、负面舆论等。高校学生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当社会意识形态折射到学生身上时,因为他们年龄尚轻、缺乏社会阅历、理性认知和辨识能力不足,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首先是国外思想和西方意识形式,由于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将我国的高速发展视为威胁,为了维护所谓的制度模式和意识形态,利用各种方法争夺网络阵地、骗取人心,从而传播其价值观念、政治理论、生活方式等;还有一部分是国内的思潮,包括“极左”思潮、民粹主义、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保守主义、新儒学等。这些错误思潮通过互联网在思想领域误导高校师生,潜移默化地侵蚀学生思想,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强烈的摩擦。加之高校抢占网络阵地的意识不足、方法单一、创新能力不够,缺少在网络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意识形态的引导效果,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之挑战。
高校要迎接新时代意识形态受到的挑战,就必须发挥党委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促进和管理作用,高校党组织必须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将意识形态工作当做大事要事去办,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导向,构建工作框架。
(一)压实三个层次。强化高校各级党组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三级联动”作用,即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分党委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逐级压实责任,上下同责,层层负责,避免意识形态责任逐渐衰减。
1.全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由校党委负责,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一责任人是高校党委书记,要严抓意识形态的工作落实,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要问题、亲自处理重大事件。校长不仅是高校的法人代表,还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各项职权。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根据业务分工履行“一岗双责”,分管意识形态的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委班子其他成员是职责范围内责任人。
2.二级学院负责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是分党委书记,贯彻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要求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为党委副书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协助做好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
3.党支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层层传输的最末端,要抓紧抓实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着力锤炼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持续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抓紧抓实“三会一课”;加强思想建设,落实好意识形态的教育职责,使学生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意识形态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解决意识形态工作弱化的问题,筑牢坚固的思想根基。
(二)构建三个团队。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筑起师生思想共识的高大城墙,加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在宣传部门的组织协调下,院系、部门积极参与,教育工作者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做到组织落实、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主动发声、敢于亮剑、勇打头阵。
1.高校要建立专业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开展理论教育培训,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管理;随着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各科教师都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正确的意识导向;思政教师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强化对思政教师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打造示范课堂,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
2.打造以辅导员为主的意识形态教育引领主力军。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校园工作者之一,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做到经常性联系、全方位沟通,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尤其对学生的热点话题和舆论动向进行把握,加强日常教育、谈话谈心、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同时,意识形态队伍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和辅导员上,要考虑到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充分利用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工干部、共青团干部等,加强工作交流、互学互鉴,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促进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
3.形成多部门横向协同的意识形态管理队伍。高校宣传部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宣传引导、组织协调工作,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做好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将责任和任务分配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组织部、统战部、办公室、学工部、教务处、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共同参与、落实分工、协同配合,负责做好主管业务领域或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恪守德育为先,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共同努力。
(三)打造三个阵地。高校是思想理论、价值观点交融活跃的前沿领域,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意识观念处在可塑和兼容的阶段,为了防止意识形态阵地动摇、话语失声,必须加强风险管控,牢牢把握主阵地,大力加强话语权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有力抓阵地、抓导向,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辨明是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1.严守课堂阵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推进思政课建设“六创优”。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宣传中国道路中国梦,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材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要从压实管理责任、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编写机制上下功夫,严把教材审查、选用等环节,努力推进教材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严抓生活阵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认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体现出的中国精神、力量和担当。严格执行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度,加强校报、海报等学校出版物张贴内容的审核,规范管理程序,落实管理责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关心,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与错误思潮的意识形态斗争;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苗头及时跟进教育引导,对涉及意识形态较重要的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分别教育、分层管控的工作原则,及时梳理排查、密切关注动态、讲究工作方法,确保可管可控可预防。
3.严把网络阵地。提升高校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通过网络宣传、网上授课、网上思想交流等方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理想信念教育等的宣传和学习;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平台,构建自媒体表达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主题教育活动,规范网络社团社群发展。高校要单独设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搜集、分析、研判、报送工作,构建完善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联合处置能力。建立网络信息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舆论关注、引导等工作,对网络不良信息及时发现、处置,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吸引人、凝聚人、影响人的作用,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一)厘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主体。要分清高校意识形态的责任主体以及不同主体承担的不同责任,首先要厘清责任集体和责任个体,以免出现责任主体混淆的情况。高校党委、分党委、党支部等责任主体是集体,高校党委书记、二级学院分党委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等的责任主体是个人,不能把“我”的责任复杂化为“我们”的责任,也不能把“我们”的责任简单化为“我”的责任。其次,高校不同的教育者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比如高校校长和行政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体现在落实上级意识形态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加强管理上;而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则是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引领和教育,帮助学生把准人生方向。因此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加强集体领导,发挥集体统筹协调部署工作的职能作用下,进一步详细划分个体的责任,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集体部署和个体落实相结合,实现责任明晰、人人挑担。
(二)厘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边界。在意识形态责任主体明确后,容易出现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责任边界不清、交叉重叠的现象。一方面,建立高校意识形态“横到底、纵到边”的分工合作机制,从横向上理顺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之间、主管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和分工;纵向上坚持“三级联动”,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层层细化、层层压实,做到上下联动、纵向带动。另一方面,对意识形态形成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全面覆盖空白领域,做到无缝对接。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质上并非要将意识形态工作划分成各种模块,意识形态主体以及工作方式之间要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因此有必要加强领导教育,夯实教育工作者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知,将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化、制度化、标准化。
(三)厘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落实责任清单是明确责任边界的有效方式,具体规定责任主体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以“清单化”管理模式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主体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主体责任清单不仅要明确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等集体责任,还要建立书记、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的个体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要列出相关主体的总体目标、工作措施、完成期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面清单要指出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规避的事项,充分发挥负面清单查找问题、整改问题的作用。
(一)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做好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与管控是贯彻实施好意识形态责任制的关键抓手,能够及时发现意识形态的问题苗头,做出研究、分析、判断、预测,建立完善意识形态研判机制。研判工作要注意把握时效性,在每学期开学初、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期间,密切关注舆论方向,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对不稳定因素、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为高校提供预判性信息。召开意识形态专题研判会,建立健全重大舆情研判机制。全面认识疫情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严密防范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叠加,坚决阻止其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
(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考评机制能够有效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的落实。评价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客观严谨、分类指导、激励促进的原则。注重以基本要求为底线指标,以日常工作为评价依据,以结果应用为激励手段,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促进意识形态责任落实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考核内容,从责任制建立、研究研判、应急处置、阵地管理、教育培训、督查检查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明确考核的方法、内容、程序,严厉追责问责,使意识形态考核问责逐渐成为常态。
(三)意识形态工作反馈机制。高校要建立透明、清晰的反馈机制,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检查,推进评比公示,对工作效果评价、奖惩是否得当、共识形成情况等予以反馈,让主体责任人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就像是“照镜子”一样,让责任人反观工作方式和效果,及时改进调整、推陈出新。反馈机制要注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跟踪调研、分析研判,归纳总结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成效和问题,推广有效的经验,改进不足的方法,更好的促进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