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娜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教育部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伴随着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各高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新文科建设的相关研究。传统的文科专业教学任务清晰,但却容易受到专业壁垒的束缚,学术原创力不足,从而制约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众多深层次的社会文化问题也相伴而生。这也给我们的学科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童文胜所言“新文科的提出,正是寄希望于文科的内部融通、文理交叉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典型的传统文科专业,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新文科”建设的契机,成功“破壁”转型,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既要发挥已有的文化学术积淀厚重的学科优势,又要对学生进行面向当代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素训练。得益于新的研究方法的技术的运用,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我们的人文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
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先实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给我们传统文科的变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浸染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更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伴随着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媒体技术平台已全面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产业的不断升级和融合使得行业对人才的综合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往往是先知识而后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也多偏重于语言文学等理论知识底蕴的积累,与知识相对应的能力要求虽再三强调要加强训练,然而始终并不尽如人意。在这些能力中,沟通、写作、公关等用人单位相对急需的能力更显薄弱。
在新文科建设的理念下,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要勇于将其他学科新的理论和技术融入到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中来,构建一个既有深厚专业文化知识底蕴,又有跨界思维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因此我们进行了专业转型的初步探索,在突出学生具备传统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与知识素养的同时,强调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多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大环境,我们果断将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为创意写作方向。随后在坚持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方向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导向,进行资源整合。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现有的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在媒介融合创新的智媒体环境下,单一的传统学科优势很难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跨专业思维能力,将不同的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再建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传统汉语言文学修养,同时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具有跨界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能力,在文化创意、文案策划、新媒体设计、文学创意写作、公务写作等方面有原创力的全媒体应用型复合人才”。这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即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基于新文科建设的需要而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的积极探索。这种变革试图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通道打通,通过专业融合增强传统文科专业的时代感,并借助于新的技术的方法变革课堂教学,通过产学研的积极融合赋予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教育部公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全媒体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抓手,建成以保证核心课授课时间、注重通识课程设置、精选选修课门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特点的课程体系,形成既能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又能突出专业定位与特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
首先,继续“强基”计划,提升学科质量。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底蕴深厚见长,我们在进行新文科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学科优势。当前无论是从“文化自信”还是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具有特殊的学科优势地位。为了全面提升国民素养,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以培养具有“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的新型文科人次为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成为先进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引领者。教育部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我们培养和选拔拔尖基础性人才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应以此为导向,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出发点,深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核心课程建设改革。
其次,加强学科优化,构建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学科优化的同时要注意和学校特色、地域特色相结合。在进行新文科建设时,各高校都要遵循“分层次、分地域”进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发挥传统学科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发挥学科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可以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为学校整体人才培养的提升做出努力;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具有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和课堂体系。如铜仁学院近两年成立的“写作研究院”,以创意写作为专业特色。广西民族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的也将写作方向确定为其专业特色活动,创建了读、研、写、演一体的覆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写作实践活动。此外,“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二级学院“创意写作学院(CWS)”开设课程涉及领域涵盖了写作、文学欣赏、逻辑修辞、演讲写作、中西方文学史等门类。
最后,注重学科“融合”,创新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新文科建设,融合与创新缺一不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再到智媒体的飞跃式变革。移动互联技术无处不在,智慧生活随处可寻。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行业界限不再明晰,行业融合的大背景下跨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挑战,传统的人文研究再不能局限于自己固守的一方天地之中,而是要与时俱进,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合”的前提是立足自身优势,创新促进其专业转型发展,衍生新的专业方向,促进“交叉类”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需要、前沿技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学科增长点设计和课程建设,如文化研究、影视文学、网络文艺、文化资源研究、计算语言学、创意写作等。结合社会对复合型新文科人才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优化创新课程体系和创意实践课程体系,开设诸如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新媒体文体写作、视听语言等课程,提升学生创意策划能力,重点培养文化创意、文案策划等产业急需人才。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按照学科划分来进行专业设置,学科界限明晰,学科知识体系较为系统,教师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学科的需要,而专业本身的需求往往大大弱化。要进行“新文科”建设,我们急需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人文综合素养上进行改革,知识和能力并重,学既要有较为深厚的知识积淀,又要具备社会需求的相关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而彻底的改革,在翻转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项目驱动教学等方面多措并举;以成果为导向,贯彻人才培养的OBE理念,探索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用问题做引导,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预习也是驱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的过程。问题的设置应该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的一个自我建构过程。为了保证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置问题,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预习内容并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一方面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自建课程,教师精心选取制作课程教案、讲义、PPT课件,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资料也都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对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均可以预先知晓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整体学习构想。教师在每次课前可以提前发布学习内容,学生自主预习,这样在后面的课程直播教学中学生是在预先形成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重新建构,学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是平等的,演讲是自由和活跃的。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评估其他人的意见,并解释他们自己或群体感兴趣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教师也成为小组活动的一员,并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协调所有小组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甚至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将学生现有的经验与待探索和解决的新问题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收集信息并进行预备性讨论,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并消除紧张。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控制能力,随时对现场的氛围和活动节奏等进行调整和调节。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诙谐的应变能力。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我们既可以选取实战性较强的产学研结合项目,也可以选取专业课程经典案例项目来进行专题研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都将得到大大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课程,尤其是专题研究类课程及写作类课程都可以结合项目驱动来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用研究类“课题”或实践类“项目”做载体,用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多数高校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学期开学以来,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联动、校内校外融合等多种方法并举,汉语言文学专业借此机会走出校门,专业教学走出课堂,融入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举措。
总之,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措并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这里既有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时更需要我们贯彻实施教学的教师队伍从观念和能力上进行大的调整。学科交叉融合对我们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要积极面向社会行业需求,特别是新媒体创作、知识付费、智库咨询、智能出版等行业,不断获取产业一线和科技前沿知识,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我国“新文科”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