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我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政策相通、设施联通、经济畅通,文化也要互融互通。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但底蕴浓厚的牡丹文化在国际上鲜为人知,文化影响力亟待发掘。
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花喻人、借花咏志,其中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盛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象征着富贵、祥和、幸福等。牡丹文化是随着牡丹的广泛栽培而逐渐兴起并繁荣的。
一是牡丹文化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牡丹”二字,“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但据考证,此经成书日期存疑,多考虑于东汉末期,但也有研究称其成书于先秦时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大都市庭院内种植了大量牡丹,引领了全国牡丹栽培热潮,风头一时无二。至明清时期,伴随着中国园林文化发展,牡丹文化达到鼎盛,牡丹栽培技术非常成熟且种类繁多,种植地逐渐转移至亳州、曹州等地,1903年清朝敕定国花为牡丹,在百花中一枝独秀。近现代牡丹牡丹文化传播更为广泛,菏泽、洛阳等地每年举行牡丹花会,绘画、曲艺等各领域也都有大量的牡丹元素。
二是牡丹文化载体丰富多彩。牡丹文化经过近千年发展,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在牡丹栽培方面,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嫁接技术的应用,使牡丹的品种数量快速增长,可观赏性也大幅提高,对环境要求也不再苛刻,当今牡丹种植范围已遍布全国,成为了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方面,牡丹成为了诗词歌赋的常见形象,仅《中国牡丹全书》收录相关诗词800多首,文章合计20余篇,据散佚资料推算,古代歌咏牡丹的诗词歌赋应存有近一万篇,其中有诸多名篇名句,如刘禹锡在《赏牡丹》中感慨“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皮日休的《牡丹》也说道“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王国维在《踢御笔牡丹》中盛赞“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在绘画艺术方面,牡丹也是各路画师的重要题材,画师们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千姿百态的牡丹,有诸多传世佳作,既有为牡丹特写的《牡丹图》(清代赵之谦),也有以牡丹为衬托的《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在民俗方面,中国百姓生活中处处可见牡丹的影子,瓷器中非常常见的纹路装饰有牡丹纹,牡丹窗花剪纸也被大量利用在春节或新婚装饰中,在服饰、被褥、刺绣、邮票等生活用品中也到处可见牡丹的影子。
三是牡丹文化融合于中国精神,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牡丹色泽鲜艳,花型硕大,古往今来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牡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承载着中国精神。牡丹文化象征着国运昌盛、富贵吉祥,中国人热爱和平,向往安宁富足的生活,牡丹花期相对较短,历史上一般在国家稳定才会有大规模种植,如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百姓衣食无忧,闲暇之余开始形成每年赏牡丹的风俗,牡丹文化往往伴随着社会繁荣、政治开明、安居乐业等时代背景兴盛。牡丹文化也象征着自信与不畏,民间流传牡丹被武则天贬罚的故事,展示出牡丹的凌然正气和铮铮傲骨,现代诗人徐书信在《牡丹传说》就写道:“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一是菏泽牡丹产业基础良好且牡丹文化浓厚。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拥有世界最大的牡丹园——曹州牡丹园,有着非常浓厚的牡丹文化底蕴。菏泽市牡丹种植历史悠久,拥有牡丹品种1200余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种植、科研、销售、观赏基地,不仅占据了国内主要花卉市场,而且远销海外,是我国主要出口花卉城市之一。每年四月份召开国际牡丹花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大街小巷都是牡丹形象,人们也沉浸在牡丹海洋中。
二是菏泽院校与韩国合作办学比较成熟。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桥头堡,菏泽院校普遍开设具有牡丹特色专业或开展牡丹相关研究。菏泽职业学院与韩国中部大学连续多年开展合作交流,是学院最热门专业之一,菏泽学院建有牡丹学院,并与多所韩国院校有互访活动,部分中学也有韩国研学项目,可以说菏泽与韩国在院校合作中互相信任,牡丹文化可以依据良好的教学合作经验进行推广传播。
三是菏泽与韩国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菏泽据韩国直线距离约1000公里,双方已经在化妆品、食品、轻工业、跨境电商等领域有一定合作基础,特别是在旅游业上双方人员流动非常频繁,韩国是菏泽人首选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菏泽接待外国游客中韩国人数连续多年居首。
四是牡丹在韩国存在认同感。牡丹与木槿花同样花大如盘,形态上有一定相似之处,牡丹富贵吉祥、坚韧不屈的寓意同样被韩国人喜爱,并被引申为“幸福的婚姻”。在韩国首尔、京畿道等地,大户人家会在院落种植精品牡丹,在夫妻节等节日也会互赠牡丹以示爱意,特别在城南市,还有一条著名的民俗街道,被命名为牡丹市场,由此可见韩国人对牡丹的喜爱程度。
牡丹文化的传播交流应首先在中韩双方院校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展。菏泽职业学院与韩国院校的深度合作可以作为“一路有花”项目的发起点,同菏泽学院等其他区域内高等院校一起,与韩国方面的院校开展合作,以牡丹为元素,以传播牡丹文化为主,打造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牡丹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品牌,共建“一路有花”中韩牡丹文化教育交流项目。
一是高度重视牡丹文化人才传承。牡丹是菏泽最靓最富正能量的一张名片,一代代牡丹传承人、栽培专家和花农对牡丹充满着真挚的热爱和情怀,他们是牡丹文化对外宣传、推广和产业化的最大功臣,也是菏泽牡丹文化中最靓最可爱的人。培养牡丹技能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对老一代牡丹花农和牡丹技术传承人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和传承,联合牡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牡丹种植户、牡丹产品工匠,为牡丹文化国际化提供丰厚的人才储备。
二是在韩国大学校园内筹建“中国牡丹园”。输送部分名贵有特色的牡丹品种,利用“中国牡丹园”首次开放之际举行中韩牡丹文化教育交流会,提高牡丹文化在韩院校知名度,“中国牡丹园”的景观设计要体现牡丹元素,常态化展示中国牡丹文化,营造浓厚的牡丹文化校园氛围,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喜欢牡丹文化的韩国高端人才和学生来中国工作学习。
三是挂牌成立“中韩国际牡丹研究院”。重点吸引中韩两国高端人才及相关企业开展牡丹文化及产业科学研究,为“一路有花”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共同挖掘提升牡丹文化内涵,加大牡丹产业产品在韩国宣传力度及产品研发,牵头牡丹产业企业继续合作,通过跨境电商销售牡丹文化产品。
四是建立打造牡丹文化交流平台。在中韩两国大学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有关产业单位联系,共同在化妆品、食品、医药、文化创意等领域开展以牡丹为主题的广泛合作,推广牡丹产品,拓展牡丹文化,打造牡丹品牌,把菏泽牡丹产品快速推广到韩国市场,为“一路有花”项目提供产业支持。与此同时,借助该项目加强与韩国院校联合培养学生,不断扩宽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吸引韩国学生入校学习,加快中韩师生交流,输出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