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以校园传统节日文化为例

2021-07-12 08:28:5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校园文化育人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我们利用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当前高校思政育人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在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时,如何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守住校园文化育人阵地,进一步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成效,是需要进一步剖析和探讨的课题。

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站在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角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坚定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传统节日”为轴线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节日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教育中,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渊源、文化习俗和历史典故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开展公益互助、社区合作、志愿者服务等社会考察实践活动,让传统节日所带来的思政教育更具有文化厚度、思想的深度和社会的温度,有助于高校思政工作以传统文化推进铸魂育人。

(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我国很多节日具有历史性、节律性、传承性、全民性等特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这些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引导大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对青年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教育意义。

(三)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改革开放时期,在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同时,中华传统节日再次得到了恢复和国家的推崇与支持,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与元旦、五一、国庆等一起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序列。主要的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全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节庆文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日常思政教育管理中,通过“传统节日”这一轴线,有利于嫁接校园生活情景与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生活形态”的回归,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身体会传统民俗节日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通过追踪溯源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优秀历史文化,讲好“节日故事”,传播中国传统节日声音,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

二、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了要“深化实践教育、繁荣校园文化”的工作要求。传统节日文化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平台、新媒体技术创新等方面深入推进,不断提高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实效。

(一)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展示传统文化育人内容。高职院校重在实践育人,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育人功效。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将“传统节日”的价值引领、思想渗透、文化艺术运用到校园活动中,提升体育竞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组织能力等内容,既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参与度与参与面,又让广大学生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内心熏陶,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二)强化实践教育活动,提升节日文化育人成效。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校内外民俗文化、文艺惠民、公益帮扶、文明新风等文化实践活动,是打造校园精品社团,提升节日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如,春节期间引导广大青年践行文明、和谐的家风,弘扬社会新风;清明节激发青年铭记历史的革命情怀;端午节感受民族情感的文化意蕴;中秋节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和睦团结的家国伦理观念;重阳节培养尊老、敬老、助老的品质,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通过节日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

(三)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丰富节日文化育人形式。首先,在校园中积极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将传统节日氛围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利用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校园节日文化氛围。

其次,多管齐下联合多部门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二级学院联合宣传统战部、学生处、公寓中心、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综合重要历史人物、重要节日,联合校外社区街道、公益机构、实训基地、振兴扶贫等部门举办文化系列活动,让更多学生在平台参与的过程中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染和教育。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节日文化育人途径。新媒体时代育人方式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挥网路平台育人功能。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广阔,网络受到推崇。可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节日文化育人途径。

一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可以使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字广播、数字电影、触摸媒体、云直播等形式吸引注意力与参与度,积极达成互联网时代网络育人与技术育人的有效对接。二是树立“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理念,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网络课堂文化育人功能。借助专门节日文化专题学习网站、青年大学习、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格局,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利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时代热潮、网络热点、共同关注等,通过新媒体技术创新节日文化育人途径,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总之,当前很多大学生迷恋过洋节,对我国的节日较为淡漠。经调研发现,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一些学生则奉行快乐至上主义和实用主义,对节日所包涵的优秀文化和体现的民族精神缺乏深入了解和体会。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着崇尚西方文化,民族文化认同感淡漠,快乐至上、实用主义等现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相关主题活动,调动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认知、尊重、继承、弘扬节日文化,增强爱党爱国情感。将主题系列活动模式固定化,形成长效机制,进行推广。并以此为载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良好态势,发挥高职院校所承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