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 中国人民大学
前言: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进程逐步深入,结合我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应发挥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更进一步完善。运用资源节约型体制和机制,使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有效的发展,加强对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调控与监督,推动我国现代化社会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离不开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我国目前在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此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是必要的发展措施。因为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资源水平不足,作为资源大国,在人均资源上却处于贫乏的状态,长期存在资源紧缺的状况,有些资源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在此类战略性资源上却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面临着愈发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资源供给不足的约束,面临着一定的阻碍。我国的现代化战略必须要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念,建设起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加强对资源承载能力的充分考量,缓解我国资源短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所以,必须要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以此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及资源的保护工作。
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间内,资源安全要求资源稳定、持续、充分,以此达到资源需求和资源供给之间相均衡的状态与条件,当出现严重的资源安全问题,使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交易各方的价格博弈问题,我国对于主导性资源的主要原材料需求难以保持在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进口,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严重的主导性资源短缺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进口价格不断攀升,很有可能使国际政治关系愈发复杂,对于我国的政治安全也形成了威胁。在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建设进程中,能源瓶颈严重制约着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长期依赖进口能源的影响面临着严重的阻碍。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是缓解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问题的必要举措[1]。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首先需要树立起资源节约型的观念,以节省为原则作为重要的出发点,明确合理使用资源的重要性,对资源严重稀缺的后果形成全方位的认知,使全民族都能够树立起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传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将其作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的宣扬和推广,以勤俭为立身之根本,发挥勤俭节约的重要指导方针作用,树立起长远的发展观念,节约资源,精打细算,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投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以健康文明节俭为原则,自我磨砺,强化忧患意识,提高资源节约的效果,构建起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真正使资源节约覆盖到全民各个领域,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2]。
我国之所以面临着能源和资源紧张的形势,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并且缺乏一个完善的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目前来看,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为了促进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矛盾的改变,也需要不断的变化,由原有的协调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转变为促进产业效率和效益。通过调整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面临着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应从根本上进行改善,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在能源消耗方面远不及发达国家中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能源消耗严重又受到单位能源消耗产出不足的影响,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在优化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时,应加强对综合效益的关注,凸显出工业结构的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特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设计,保证基本的建设结构质量过硬,达到节约用地、节省材料的目的。农业结构则应以节水、节时、节能、节地为原则,保证运输结构的良好效益,实现能源节约、时间节约。
建立完善的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降低资源的耗费量,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更快更好的发展,降低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几率,使能源消耗高的产业能够加强对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创新探索。运用先进的技术,将传统的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改造,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的降低能源消耗,尤其是在传统的工业领域中,冶金、建材、化工更是需要改造的重点,通过大力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产品的附加值、科技含量等均有所提升。大力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向着高产出、低消耗的方向探索,使我国的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能够逐步的建立起来并得以完善,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有效缓解我国的资源供需紧张问题,强化资源基础的力量,推动经济建设与发展[3]。
针对我国而言,建设资源节约型主体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的是资源节约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军队、事业单位、家庭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为了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广泛深入的变革,是一场社会性全民性的活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体系中,要发挥出资源节约型主体的重要作用,此背景下政府也面临着更严峻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要加强对职能的转变和深刻认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构建起健全的管理体制,以自律、高效为原则,强化政府的自律效果。政府应按规章制度办事,约束自身的行为,收放有度,避免过度干预引起资源浪费问题,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念和科学发展的观念,不再仅仅盲目将发展目标限制在追求GDP中,消除“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发挥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责、社会管理职责、公共服务职责、经济调节职责等,降低投入其中的成本。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升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效果,构建起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将政府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发生政府错位、越位等问题,保证宏观调控体制的有效构建。政府要加强对办公费用的有效管控,运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办公设备的利用率,使政府能够达到构建节约型机关的目标,全方位地将资源节约落实到实际。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我国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主体,资源节约型企业指的是既能够兼顾到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又能够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的企业,加强对企业自身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充分考量,保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能够被兼顾到,最大化企业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社会成本总和。经济活动中,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也是我国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微观基础,目前针对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的粗放型管理问题,企业应打破原有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节约意识弱的问题,不再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是向着集约型的方向不断的改变。打破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体制的规范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产权流动、规范上市等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效果,对于亏损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应实行破产,消除资源浪费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改造和完善股份制,使企业能够实现自主决策,构建起完善的多元产权主体,发挥出企业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企业的反应,使企业能够在面临政府的财税政策、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时,快速、灵敏、准确的反映。提高与政府之间的配合度,落实资源节约的相关活动,使企业管理的体制更加规范,将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和优化,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创造起完善的体制条件,强化企业的节约资源自觉性,发挥出资源节约型主体的重要作用[4]。
结论:综上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构建起长效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机制,发挥出强有力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支撑作用,推动社会的深化改革。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资源政策支持体系愈发完善,强化监督管理的效率,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切实的保障,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强化我国的综合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