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婷
青岛市市北区统计局
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放开,各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各行政区要想稳步发展,需要不断强化统计报表工作。然而事与愿违,很多地区疏于管理,导致统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准时准确的提供企业报表。无法收起报表,统计部门就无法展开工作,以至于分析结果迟迟直出不来。在缺少数据支持下,市场调整就会出现差错,这是导致企业倒闭的罪魁祸首[1]。要想改善这个局面,需要利用会计知识推动统计报表工作的创新发展。
统计报表的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结果也不同[2]。根据调查范围进行划分,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全面统计报表,辖区内的企业都要上交报表。第二类,非全面统计报表,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对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填报单位进行划分,有两种类型。第一类,基层统计报表,收集基层各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汇总。第二类,综合统计报表,逐层填写表格,以获取全面数据。根据实施范围进行划分,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国家统计报表。实施范围自然是全国,这是分析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基础。第二类,地方统计报表,用作了解地方发展状况,为策略调整提供依据。第三类,部门统计报表,是检验部门工作成果,确定下一阶段工作内容的有力依据。
统计报表工作涉猎较为广泛,统计内容也较为丰富,包括企业信息、人员报酬、经营发展状况等。需注意的是,企业经营发展状况需要用多角度来看,包括财务视角、生产视角、消费视角、创新视角等。不仅统计的内容比较多,统计范围也要广。当前,与国民经济相关的行业都被纳入统计范畴,如餐饮、基建、工业等。收集某一行业的数据,可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状况,为后面的行业支持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虽然不同行业,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存在一些共通点。通过横向对比,可发现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只要将问题有效根除,就能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平稳。根除的手段无非是宏观调控,这就要求政策制定准确,扶持力度充足。综上所述,无论是统计企业信息,还是统计财务状况,都会使用统计与会计知识。当前知识层面还有所欠缺,成为统计报表工作实施的一大阻碍。要想去除阻碍,需要明晰两者关系,并采取必要措施。
统计报表工作的针对性较强,但管理范围也很局限。统计部门要对基层统计站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其正确履行职责。基层统计站有义务有责任开展督促、审核工作。一般来说,基层统计站会对辖区内企业数量及类型进行摸底,以此作为任务分配的依据。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其负责的区域,不仅要指导企业开展填报工作,还要告知审核流程标准以及申报时间,确保报表填写规范,内容真实有效。在整个过程中,都能看到会计知识的身影。倘若人员对会计知识知之甚少,就无法发现报表中的错误。
即便科技再发达,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终归有一些工作需要由人员完成。换言之,统计人员在统计报表工作扮演重要角色,其素质高低关乎到工作优劣。当前一些基层统计站中并未安排专职人员,统计工作只能由管理人员兼任。这些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无法给予申报企业足够指导。正因如此,报表质量才会良莠不齐。之所以有些企业申报材料质量达标,根源在于统计人员分清统计和会计区别,这样就可降低错误出现几率。即便是企业按要求申报,也不能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问题出在基层统计站。工作人员对审核流程知之甚少,全凭自身经验开展工作。其实,问题并非没有弥补的可能,只需统计人员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随着学习的深入,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逐渐提升。
至于学习内容,除了要掌握统计知识外,还要及时补充会计知识。在企业端,要给统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供学习网址,购买学习书籍。由企业承担学习成本,才能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学习资料要定期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设立学习奖项,激发学习热情。企业定期评价员工的学习成果,给予表现优异者一定奖励,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习表现不积极人员,企业管理者要对其做思想教育工作,促进科学认知的形成。在政府端,要努力提升审核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解读国政策,让人员清楚统计报表工作的重要性。再通过职业教育,根除内部不良风气。另一方面,普及会计知识,提升审核能力。依托会计知识开展统计工作,可确保数据收集全面,结果分析精确[3]。再对现行流程进行优化,去除多余步骤,这样做能显著提升审核效率。
历经四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给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社会经济实力之所以显著提升,与统计报表工作脱不开关系。统计部门会定期督促企业上报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了解市场发展行情。再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可少走很多弯路,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加快发展。当然,要想完成最终目标,需要提升统计报表工作水平,而提升的关键在于学习会计知识,希望本文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