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
中国人民大学
前言: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区域贸易、多边贸易等,获得长足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发挥积极的影响。新形势下,国际经贸的发展趋势朝着全球化、多元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区域经济进步。尽管国际经贸为国家发展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国与国之间,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形势,对各国经贸提出较大挑战。就我国而言,在国际经贸发展中,有必要认清形势,并充分把握国际经贸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基于新形势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意识。首先,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可以与其他企业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既实现合作,又相对存在竞争因素,所以,企业要获得更多机会,有必要实现创新发展,以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准,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条件。其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作用下,促使企业在内部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基于此,企业员工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对提高员工创造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新形势背景下,积极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基于新形势环境,我国相关部门能够对国际经贸发展模式加以调整,使之更加适应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同时,新形势的环境,为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民众的经济收入,对加快社会发展步伐发挥积极的作用。最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进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彰显优势,抓住发展机遇[1]。
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新形势,企业必须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所以,坚持走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必要的,为加快企业创新进程发挥积极的作用。新形势环境下,对企业经济贸易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实现创新,才能更加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推动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当前,国际之间贸易往来频繁的基础上,有力的促进邻国间贸易合作程度的加深。以我国为例,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中,提倡“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积极与沿线国家保持密切的经济往来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项目等,有助于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的经济发展目标。
在国际经贸中,传统贸易模式已经被颠覆,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如电商模式作为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推动国际经贸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跨境电商业务的实现,使贸易个体不受企业规模限制,个人之间可通过网络技术而加强国际经贸的联系,为推动国际经贸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奠定有利条件[2]。
伴随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最大限度的维系社会稳定与经贸活动有序进行,组织及个人都应在规则下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国际经贸朝着规范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有利于为约束贸易行为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际经贸活动的稳定有序实施,规避不规范经济活动对企业等贸易主体的利益损害影响。
新形势背景下,国际经贸越趋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将世界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全球化的背景,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逐渐增多,且经济活动更加密切。以汽车行业为例,丰田、宝马等国外汽车厂商,逐渐与我国本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合资生产,不仅能够快速融入我国汽车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本土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对提高本土企业竞争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形成良性合作,实现经济共赢。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企业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必须重视把握市场发展规律,以实现科技创造,推进全球化国际经贸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各国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逐渐制定更为有利的制度,加快了贸易制度自由化进程。长期以来,传统制度主要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乌拉圭回合协议为基础进行拟定,但其内容中仅包括关税与非关税的制度安排,不能适应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形势。例如,边境监管、贸易壁垒等出现,虽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使贸易制度自由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消除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发挥积极作用[3]。
从目前国际经贸的发展态势看,我国为带动经济发展,必须积极走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为更好应对国际经贸的新形势,国家方面必须注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同时,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制定高效发展策略,以更为积极的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的挑战。
新时期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应注重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以更好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对提高经济效益和助推国际经贸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首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我创新、创造能力,加大科研力度,以融入高新技术于生产活动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其次,我国应加大对高新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重视鼓励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以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更好顺应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形势,我国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注重对自主品牌的打造,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加强品牌定位,引导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企业方面,相关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自主品牌研发的重要性,并对其予以大力支持,以引起企业员工的高度重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自主研发的良好氛围,用创新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企业应明确品牌的影响力。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形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企业只有树立良好形象,才能对消费者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进而为企业深入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4]。
伴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基于新形势的背景,相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为维护企业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稳定性奠定良好条件。首先,我国应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以国际相关法律法规我依据,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有效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加强国际经贸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的深入开展,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企业而言,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首先,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应重视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使之具备较强的创新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水平,既能增强企业人才团队的综合实力,又可充分激发人才的工作潜能,使之更好为企业而服务。其次,对于企业目前的员工,建议予以人才培养的策略,针对各岗位工作实际,在融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国际经贸的浪潮中逆流而上。
在国际经贸环境下,企业应制定高效的发展策略,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首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目标。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时,必须从长远视角加以考虑,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从而带动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众多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高效、科学的发展策略,从根本上加快我国经贸转型与升级发展。最后,对于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发展良好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引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计划,从战略性高度对发展策略加以完善。
结论: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合作与竞争,是国家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主题,而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既要求各国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又要重视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以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为更好适应国际经贸发展环境奠定良好条件。基于新形势背景下,国际经贸发展趋势朝着多元化、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应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自主品牌打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引进或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脚步奠定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