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2021-07-12 15:09华娜
消费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华娜

辽宁工业大学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目标,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如何将专业课程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我们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来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塑造“四有”好老师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要更好地凸显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形成“思政课程”全面育人的新格局。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使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应如车之双轮协调前行,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广泛实施,赋予专业课程新的价值与使命。教师要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程的壁垒,打破“孤岛困境”,切实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统一

2020年,新冠病毒的突然爆发,如何在疫情下开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由于专业教师对挖掘思政元素和资源的能力有限,他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浅不一。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尽办法将思政元素融进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思想政治理念的重要性。而有些教师自身对“思政”理念认识还不够充分,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当中,仍注重专业知识传递,因而很难达到“全员育人”的目标。

(二)教师对思政课程理论学习有待提高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对思想政治理论有较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讲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领悟人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课程思政”的学习途径有限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浪潮的推进,全新的授课模式,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在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挖掘更多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讲授内容要富有时代感,要有针对性,要引人入胜。然而,现在学校推行的教师提升自我学习的路径有限,造成了部分教师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强化育人意识,提升业务能力

对于教师来讲,要不断提高育人意识,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进专业课堂之中,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求教师既要讲好专业课,还要有政治高度。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理论。诸如学习强国APP、新闻报纸、微信小程序、关注公众号等。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心中要装着党和人民,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心中要有远大的理解和深沉的爱国情怀,在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提高素养,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在看待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问题时,能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上去分析、去思考,能从全局上认识现象、把握本质。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内心时刻铭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要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教师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通过有深意、有新意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强化政治担当,培养知识素养

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在传播知识种子的同时,要给学生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身为教师,要严于自律,表里如一,行知合一,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的生根发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给学生多传递正能量,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最喜爱的人。

(三)借鉴成功案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高校要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实效,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沪上高校构成了“中国系列”课程群,率先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上海大学是上海开展课程思政最早的高校,上海大学率先开设了《创新中国》和《大国方略》两门“中国系列”思政课,随后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等高校也相继推出了《治国理政》、《读懂中国》、《经济中国》等思政课程。“思政改革”要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大学生的关切问题,聚焦于热点问题,共同推进落实高校全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设计好专业课程

作为专业教师,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递爱国主义情怀。那么,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上好专业课程,下面以疫情背景下的医学、化学、建筑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给大家做以阐述。

1.在疫情面前,医学专业首当其冲,专业教师可以将钟南山、李兰娟、广大医务者驰援武汉的典范为例,讲述他们在国家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怀揣对国家、对党、对人民忠诚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让学生早早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对于化学专业的教师来讲,可以从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讲起,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一条法则,禁止宰杀野生动物早已写入法条。面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案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营造生态文明的环境意识。

3.对于建筑学专业而言,教师们可以深度挖掘这些疫情资源作为案例进行引导。中国人面对疫情众志成城,上下齐心,听从党的指挥,联动抗击“疫情”。很短时间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堪称世界奇迹,医院的建设展现了中国建筑领域团队良好的职业精神。

4.对新闻传播专业而言,教师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积极及时精准地传播信息,做好社会舆论导向,这也是每一位新闻专业学习者的必备素养和职业操守。教师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这些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让大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信念,怀揣爱国热情,将来更好地投身伟大事业当中,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五)健全教师能力培养机制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所在学校、教师本人等不同主体共同努力,协同建设。尤其是高校,要积极建立教师讲课大赛、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企业实践等一系列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特别是通过教师讲课大赛,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能够突出模范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热情。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思政课程进行学习。诸如观看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十期“课程思政面对面”系列访谈活动,访谈凝练了真理、探索了经验,研讨出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与建议。同时,学校要定期举行课程思政与之专家大师面对面的沙龙活动。沙龙活动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服务,促进交流、扩展兴趣,提升教师素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教师开拓思路,将价值观塑造和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呈现出融盐于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与使命。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肩负着将专业知识理论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教学观,必须将育人意识、学科知识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教学能力培养机制融会贯通,统筹规划好课程教学大纲,自觉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