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药剂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2021-07-12 01:35胡妍月郭明程涂贵庆赵尚高黄水金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吡唑褐斑病酰胺

胡妍月,孙 杨,郭明程,涂贵庆,赵尚高,黄水金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125;3. 奉新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奉新 330700)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1-2],其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喜水怕涝,喜半阴环境,对强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适宜在湿润地区的山地栽培,以pH值呈微酸性、砂土、透气性好的土壤最合适[3]。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位居第2,且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蛋白酶及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炎等功效[4-7]。中国目前是全球猕猴桃种植规模最大的国家,2018年中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70%,总产量255万t,超过全球猕猴桃总产量的一半,且猕猴桃消费总量从2014年的209万t增至2018年的266万t,在水果销量中居第6位[8]。随着我国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猕猴桃的价格不断上升,猕猴桃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增长,猕猴桃已成为许多地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灰霉病和褐斑病是江西省猕猴桃主产区的主要病害,这2种病害对猕猴桃的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其生长发育温度为0~30℃,环境湿度大时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花和果实;叶片边缘或叶尖感染后呈现褐色坏死,潮湿时感染部位会着生大量的灰色霉层;花一旦受到侵染,最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表面同样会着生大量的灰色霉层,严重时花和叶片坏死脱落;田间感染的果实在冷库内会很快发病,腐烂变质[9-11]。猕猴桃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sp.),由风、雨、水传播,通过气孔、伤口入侵寄主。褐斑病主要为害幼嫩叶片,在多雨高湿的环境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大片病斑则会引起叶片的枯死、破裂和早落,进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及品质,严重时可导致产量损失30%~50%[12-13]。目前登记用于防治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药剂极少,仅有2种,分别是0.5%香芹酚水剂和0.5%小檗碱水剂(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hysj/index.jhtml)。因此,在实际防控过程中,果农无法选择对口药剂,盲目用药现象相当严重。为及时高效控制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为害,笔者开展了8种杀菌剂防治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与品种

供试药剂:32.5%苯甲·嘧菌酯SC,江苏东南植保有限公司生产;42.4%唑醚·氟酰胺SC,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生产;10%苯醚甲环唑WDG,先正达公司生产;75%戊唑·嘧菌酯SC,美国世科姆公司生产;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辽宁营口雷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75%肟菌酯·戊唑醇WDG,拜耳股份公司生产;19%啶氧·丙环唑SC,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供试品种:猕猴桃品种“徐香”和“红阳”。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7月中旬在江西省奉新县山口塅猕猴桃园进行,当时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处于发病初期,试验地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一致。猕猴桃灰霉病防治试验的供试品种为“徐香”,褐斑病防治试验的供试品种为“红阳”。

试验药剂设32.5%苯甲·嘧菌酯SC 325和433 mg/kg(有效成分含量,下同)、42.4%唑醚·氟酰胺SC 283和424 mg/kg、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500和750 mg/kg、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 200和300 mg/kg、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75%肟菌酯·戊唑醇WDG 500和750 mg/kg、19%啶氧·丙环唑SC 750和1 000 mg/kg共14个药剂处理,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小区面积为150 m2,按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采用新秀3WBS-D-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在猕猴桃发病初期施药1次,10 d后再施药1次。

1.3 药效调查和计算方法

药效调查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 86-2004[14]进行。

1.3.1 调查时间 在施药前和第2次施药后10 d分别调查病情指数。

1.3.2 调查方法 每小区选择3株,每株选取5个枝条,每个枝条选10片叶子,调查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然后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级。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5%;

3级:病斑面积6%~25%;

5级:病斑面积26%~50%;

7级:病斑面积51%~75%;

9级:病斑面积≥76%;

1.3.3 计算方法 分别按公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注:CK0为对照施药前的病情指数;CK1为对照施药后的病情指数;PT0为处理施药前的病情指数;PT1为处理施药后的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各药剂处理区的猕猴桃生长正常,均未发生药害现象,表明各药剂对猕猴桃生长安全。

2.2 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效

从表1可看出,以42.4%唑醚·氟酰胺SC 424 mg/kg、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750 mg/kg、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75%肟菌酯·戊唑醇WDG 750 mg/kg、19%啶氧·丙环唑SC 750和1 000 mg/kg这7个处理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为50.89%~57.03%。而32.5%苯甲·嘧菌酯SC 325和433 mg/kg、42.4%唑醚·氟酰胺SC 283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500 mg/kg、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 200和300 mg/kg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DG 500 mg/kg这7个处理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效较差,其防效均在49.22%及以下。

表1 各药剂处理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2.3 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效

由表2可知,32.5%苯甲·嘧菌酯SC 325和433 mg/kg、42.4%唑醚·氟酰胺SC 424 mg/kg、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750 mg/kg、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 300 mg/kg、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这7个处理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其防效为76.09%~81.57%;而42.4%唑醚·氟酰胺SC 283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500 mg/kg、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 200 mg/kg、75%肟菌酯·戊唑醇WDG 500和750 mg/kg、19%啶氧·丙环唑SC 750和1 000 mg/kg这7个处理对褐斑病的防效较低,其防效为56.08%~69.97%。

表2 各药剂处理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3 讨 论

猕猴桃病害严重威胁猕猴桃的安全生产,防治药剂是控制其为害的有力工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猕猴桃灰霉病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50%异菌脲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较敏感[9,15];95%己唑醇、10%多抗霉素、95%粉唑醇、95%苯醚甲环唑、98%氟环唑、95%肟菌酯和96%戊唑醇对猕猴桃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好[16-18]。虽然室内抑菌试验结果不能完全用于指导田间药剂防治,但对于选择对口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具有参考价值。该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和75%肟菌酯·戊唑醇WDG 750 mg/kg处理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证明苯醚甲环唑、肟菌酯和戊唑醇等药剂对猕猴桃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猕猴桃褐斑病是猕猴桃生长期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前人已筛选出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小檗碱水剂、嘧菌酯、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以及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猕猴桃褐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19-22]。该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SC 325和433 mg/kg、42.4%唑醚·氟酰胺SC 424 mg/kg、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750 mg/kg、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 300 mg/kg和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对褐斑病均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猕猴桃褐斑病开始发病一般在5—6月,7—8月进入盛发期。猕猴桃灰霉病则从春季展叶现蕾开始一直危害至猕猴桃入库,几乎全程感染,在猕猴桃的生长过程中,灰霉病和褐斑病往往同时发生。为了降低防治成本,果农希望能够利用一种药剂同时防控2种病害。该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和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2种药剂可以在猕猴桃园推广使用。应该注意的是,尽管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噻呋酰胺是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但需要限制这3种药剂使用的次数与剂量,应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以预防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吡唑褐斑病酰胺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果蔬中氟吡菌酰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采后柑橘褐斑病的研究进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2020年苹果褐斑病严重发病的原因与防控建议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玛咖酰胺快速测定方法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