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镛的冬

2021-07-12 14:27福建省将乐一中高一10黄嘉鹏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飞雪柳条客家人

@福建省将乐一中高一(10)班 黄嘉鹏

冬天,人们想象中的冬天,总是白的。但是,南国的冬天,别说是大雪纷飞,想见雪都是奢望,更多是青绿,最多只有黄褐。我出生在上海,但记事后就随父母回到了他们的故土——福建将乐,让我有幸饱尝了这古镛的“冬”,这祖籍的冬天。

将乐,建县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即公元260年,是福建较早设县的七个地区之一、县府所在地因四周环山,中间平地,从上往下看,仿佛一口镛,故名“古镛”。而冬季的古镛,更如一盏被尘封多年刚出土的钟,跨越千年,余音犹存。

北方的冬,草木凋零,空气干燥,天地间经常一片雪白,伴随着大风。我虽然从未品尝北国冬天的滋味,但看电视上的飞雪与人们对它的描述,多少也能猜到一星半点儿。我认为,冬天,不该像北方那样,太张扬了。

身在古镛,已经十多年了。在古镛,即使不在家里待着,寒潮来前、去后,只有清晨和半夜才算得上冷。吃过午饭,搬把凳子,找个有太阳的地方,坐下,整个人都会变得懒洋洋的,偶尔还能听见不远处麻雀的叫声。草地上,泛黄的,不少,但青绿色的,仍占多数,被风吹落的两三片叶子点缀其上,倒像春天里开着的野花一样。

南国的柳树,也点缀着冬天。柳条垂下,随风舞动。寒潮袭来,枯黄的树叶都落了,柳叶却依旧立在柳条上。当北方的冬日冰封河面的时候,南方的柳树却似顽童般,用柳条轻触河面,在河面上泛着涟漪,让人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憧憬着“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春日。

燕子南飞,给居家人带来喜报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翻修故居或是修建新家,好一派“泥融飞燕子”的景象。它们欢快地叫着,让人们知道,老朋友带着新朋友回来了,真是“呢喃不听一年余,又见双飞向竹庐”。

大年三十,就是新年了,我从来没见过这天下雨,最多是阴天,稍大点的风都不刮。到熟人家里拜年,就能听到:

“新年好!”

“新年好!来,喝——擂——茶……”

古镛人总喜欢把最后一个字拖一两秒,听着像回声,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邀约。这是客家人的“礼”,也是客家人的“情”。

古诗里提到冬天,就少不了雪啊、静啊、悲啊,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或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但那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倒和春天一样,暖洋洋的,多点希望和温润,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要把南北的冬天进行比较的话,我还是觉得南方的好,古镛的冬更好。

郁达夫赏秋,愿意折去人生的三分之二,但我很贪心,若少了这三分之二,哪够我赏古镛的冬呢?

仿写思路:

本文作者借助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结构,创作了表达对江南小镇喜爱的美文《古镛的冬》一文。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段,将北方的冬和南方的冬进行色彩上的对比,一“白”一“青”色彩鲜明,用“奢望”和“有幸”两个词语写出作者对故乡冬季的喜爱。

第二段,从地名的由来入手,体现了故乡的韵味古朴和历史悠久。

第三段,先写北方的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过于张扬,为后面写故乡的冬埋下伏笔。

第四段,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家乡冬日晒太阳、听鸟声、观落叶等场景,从整体到细节,表达对家乡冬日的喜爱。

第五段,从面到点,选取了家乡的柳,继续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家乡柳树的顽皮和柔美,读出那份憧憬和希望。

第六段,从静到动,从下到上,选取了候鸟——燕子。举家迁徙,添丁双飞,温馨至极。

第七段,从景物的描摹到人文节日的转化,写出了年三十家乡人的拜年习俗——喝擂茶,特写了吆喝声,表现了客家人的好客礼俗。

第八段,由节日再到诗句,从具象到抽象,用抽象括具象。再次对比南北方的冬,用具体可感的诗句体现出来,韵味十足,形象贴切。

第九段,作者改造了《故都的秋》的结尾句,不要折寿,只要全身心沉浸在故乡的怀抱中,别开生面,意味悠长。

猜你喜欢
飞雪柳条客家人
柳芽
偶见飞雪闲吟
飞雪迎春到
赖炜炜作品
拔河
第九朵桃花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