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港中学 陈剑颖
★命题核心解读★
让视界与世界重叠,这不仅是个人的目标,更是国家的准则。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依然与发展中小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伸出援手,这似乎是一件付出甚多却收获甚微的工程。但也正是这些小国,在中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岌岌可危时,伸出援手,将中国扶稳。联合国、世贸组织、维和部队,这一个个机构组织成立的核心目的,都是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世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这个世界,是你我所依持的共同体,需要每一个你的付出,需要每一个你贡献出无数滴“负熵”,才能永葆青春的容颜与活力。将视界与世界交叠,让心与心相连,成为“负熵”汇聚的桥梁,成为你我相遇的纽带。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个‘楚’字,成为‘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后来,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成为‘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文题写作指导】
弓丢了,猎户认为“楚人丢了,楚人捡”,并无损失;孔子认为“人丢了,人捡了”,的确无损失;老子认为“丢了,捡了”,真真无损失。
面对一张弓,猎人看到了国家,孔子想到了世界,老子联系了宇宙。可见,思想的深度决定了视野的广度。国家于世界而言,似乎有些渺小,而宇宙在世界看来,又过于浩瀚。这个时代,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便是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将视界与世界交叠。
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我们都要学会心系他人,福泽四方。有的人卖菜是为了自我生计,有的人卖菜是为了接济他人。台湾卖菜大妈陈树菊,数十年如一日,缩衣节食,捐出百万善款。她将视界与世界重叠,让视线聚焦于贫困,福泽四方。她不仅让自己的视界与世界重叠,更让那些受到帮助,得以上学的孩子们的视界与世界相交。
“眼里有诗,自在远方。”眼中有世界,世界便就在眼前。
【佳作示范 1 】
大视野,观天下
@浙江省龙港中学郑楠楠
约翰·多恩曾言:“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孕在人类之中。”诚然,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应从全人类乃至全宇宙的视角看待事件本身。
在楚人失弓的案例中,三个不同的回答体现三种不同的人生观。“楚人丢,楚人捡”关乎国家利益,“人丢,人捡”关乎全人类利益,而“丢了,捡了”则显现出超越物件和个人的宏大境界。他们的视角不断拓大,最终使失弓变成一件可以豁达对待的事,悟出恬淡安宁的人生境界。
其实道德之大智者老子所传达的变与不变的观点,在今天,我们可将其形象化为全局意识——念及所有人,博爱众生。
在我们这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国家,“脱贫攻坚”的口号不断被喊响,步伐在不断迈进。偏远落后的云南滇地竟在短短几载光阴里创造全面脱贫的奇迹。究其根本,不过因为它的背后有无数个有责任心与大智慧的扶贫干部,他们怀着“他乡即吾乡”的信念与当地百姓工作在扶贫前线,万众一心,克难攻坚。是大局观拯救了更多人,复兴了中国梦。
再将目光投向个体:山东派出所副所长宁继勇不顾家中漏水,在外抗击台风十多个小时;刘增盛老人佩戴“无需让座”的灯牌,想让劳累打拼的年轻人休息一会儿;“军工脊梁”西工大人在获奖时骄傲地喊出“个人利益是远的,集体荣耀是近的”的获奖感言。他们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有识之士,是目观全局、力求有所奉献的智者。
而那些囿于自我视野的人,就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主人公一般,在自己扬扬得意于蝇头小利之时,殊不知早已贻笑于大方之家。他们的人生道路也会愈发狭窄,直到无路可走。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道路四通八达呢?吾辈自当如鲁迅一般心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信条,奋力拼搏,眼光深邃,为实现人生价值孜孜不倦地前进着、付出着。
愿你我早日悟得楚人失弓的寓意,方能进退自如,宠辱不惊,逐那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有如此大智支撑,心中自然多了几分宁静。
心向星光,自不会身在井隅。大视野,观天下,吾中华儿女当共勉!
◆名师点评◆
本文从楚人失弓事件看到三种人生观,最后明确了文章观点:大视野,观天下。接着运用“脱贫攻坚”干部、山东派出所副所长、刘增盛、“军工脊梁”西工大人等素材,阐述拥有大视角眼界的人生意义。然后从在意蝇头小利的人反面角度来补充阐述。最后,再次强调要悟得楚人失弓的寓意,做个有大智慧大视野的人。文章思路清晰、素材丰富、论证深刻。
【佳作示范 2 】
目怀众生,心向光明
@浙江省龙港中学陈芷珊
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心灵的归宿;一个人无法预见一生中将要遇见的人,却可以与每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血脉相连。此之谓“眼中有世界,心中有他人”。因此,站在人生重要分岔点的我们,也应做到目怀众生,心向光明。
我们一生中结识甚至只是擦肩而过的人,不会超过人类总数的百万分之一,但我们与全人类命运共存。楚人猎户丢失了一张弓,他想到了素不相识却因此受益的捡弓人;刘和珍毅然前往政府门前请愿,她心怀的是全中国不堪压迫的青年学子们;“雄安人”加班加点地建设新城,他们看到了因他们的奋斗而更加幸福的国民;援滇干部两代人薪火相传,将贫困县人民的命运与新时代紧紧相连……在这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们共识的当下,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
意识到我们与他人命运的不可割舍性后,我们更应该让自己的心灵超脱个人的悲欢喜乐,看到全人类的幸福与苦难。如果楚人猎户没有一颗心系全国人民的心,他不会说出“楚人丢了,楚人捡”这样豁达的话;如果老子没有一颗超然物外、俯瞰众生的心,他不会把楚人的行为上升到“丢了,捡了”的至高境界;如果我们没有一颗能够打破个人利益的束缚,关怀身边每一个人的心,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共情。开拓心灵不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关注天下事,不在乎任何个人得失,而是要求我们拒绝“自扫门前雪”,对社会上哪怕与自己无关的不正不公多一分愤怒,对身边和远方的不幸多一分悲悯。即使不能做到范仲淹那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不至于感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在世界格局一步步趋向多元化、多极化的时代,虽然仍有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但我们欣慰地看到,全社会的共情意识在一点点被激发,全世界的人们一个接一个牵起手,共同面对发展的喜悦与沉痛的苦难。“一带一路”连通一个又一个发展中国家,G20峰会共商全人类的未来,全世界的人们同一时刻聚集在社交网站上为某个发生了天灾的国家祈祷……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孕在人类中”。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不只是单纯的“丢了,捡了”,而是“丢了,再造,造完还给别人送去”。
目怀芸芸众生,心向光明未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心眼前的人,关注远方的事,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走进美好新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提出观点:我们要做到目怀众生,心向光明。引用鲁迅的名言来分析楚人失弓事件,再结合刘和珍、“雄安人”、援滇干部等素材,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与全人类命运共存的意义。接着,从“一带一路”、G20峰会等素材再次强调观点:目怀芸芸众生,心向光明未来。全文立意深远、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