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伟
少年苦难
在中国的地形图上,中国的第二级地势和第三级地势的分水岭有一座山叫雪峰山,雪峰山是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也是湖南省东西两部不同自然景观及沅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
雪峰山的支脉大熊山,最高峰海拔1662多米。这里山高林密,20世纪70年代经常有虎狼出没的地方。这里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商道,顾名思义,只有有马的人才能走出去,人想通过茶马古道走到外边去,实在是太远了。在大熊山的一侧新化县松山乡境内,有一个叫桐子村的小山村,依山临水,山脚下稀稀落落地住着20多户人家。村前的小河,清澈见底。河两岸是成片的栀子林。
1931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十三),罗盛教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原松山乡)桐梓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也许日山区常年缺雨的原故,父亲给他取名罗雨成,希望他能够像久旱的甘霖一样,能够让家里百事有成。
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兄弟姊妹四人,住在同一栋七柱六间的二层青瓦木质房屋里,罗盛教一家住左边第二间。罗盛教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
罗盛教家贫,为了糊口,父亲经常外出给别人打短工,家里根本无钱送他上学。罗盛教每天出去放牛、打柴。为了多打柴,以便争得读书的机会,他拼命地砍,有时刀砍破了手指他都不觉得痛。看到家里的柴堆成了一座小山似的他才满意。他一再提出要读书,父亲无力送他读书,便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但父亲认的字也不多,无法满足罗盛教的求知欲。不过,罗盛教连读带猜,好像有同感赋灵异,凭着父亲教的这些字,居然能够看懂一些书。他不时从村里的读书人那里借书看。
然而,就连这简单的求知之路也被迫阻断。父亲通常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罗盛教看在眼里,心里伤心得直落泪。何时才能让父亲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啊。
可这只是罗盛教的美好幻想。
一天早晨,村里一个叫方振初的来到罗家外面,手里拿着一根竹鞭,屋也不进,站在坪里没好气地喊话,就像是喊天一样。罗盛教从小就讨厌这个家伙,他自侍身体高大,又有三个儿子,家里有十几亩田,又在保里挂了个职务,根本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小孩子们远远看见了他叫他“初满”或“初公公”,他只是鼻子哼一哼当作回答,正眼都不瞧。罗盛教有时根本就不爱叫,只是波身过(擦身而过)的时候,才勉强喊他一声。村子里的人都传说,他经常趁村里的理发匠萝矮子到外面去理发的时候,去他家里睡他的乖太(漂亮)老婆。真是一根恶棍。
他到家里来,能有什么好事呢?
“喂,迭老倌子,你家的牛怎么放的?吃了我家一片麦地,也不来说一声!我跟你讲呢,我那块麦地是要打八萝麦子的,如今被你家的牛吃了一大半,你说这何事搞罗?”
罗迭开连忙从家里走出来,弯着腰装烟,赔着笑说:“初满,进屋说!进屋说!”
方振初拿着竹鞭,把罗迭开装烟的手一挡,也不说抽,也不说不抽。罗迭开的手就僵了那里。
方振初冷冰冰地说:“迭老倌子,别跟我来这一套,你跟我说赔多少麦子吧?要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
罗盛教气愤了,只想上前去打人。什么吃了半块地的麦子,只是罗盛教昨天去放牛的时候,从他的麦地边经过,由于罗盛教手里捧着书,不小心这条牛吃了几口麦苗,没有及时制止住。罗盛教一急,用脚去踢,竟把牛的眼睛都踢瞎了。现在被他说成这样。
罗迭开赔着笑说:“雨伢子不小心,让牛吃了你家几口麦苗,等到了收割之后,我自当赔来……”
方振初冷笑了一声,说:“什么叫吃了几口,当我污蔑你似的。这么多人有眼睛看着的呀。”
罗盛教气愤前向前争道:“是只吃了几口呀!”
方振初用竹鞭抽了过来,说:“怎么?你们两爷崽吃了麦苗还要吃人是吧?我倒是不怕,难道你们有八条命?这样,你们没得赔,这牛,我就先牵过去了!”
方振初走到牛栏边,扯开牛栏杠子,牵起牛绳就要走。
罗迭开拢去说:“振初满、振初爷……”
方振初说:“你叫我祖宗都没用,一牛犯法一牛当!我又不牵你!”
方振初就这样把罗家唯一的一条水牛牵走了,牛是罗家最主要的“劳力”啊。
没有了牛,田就不得翻,日子还怎么过?罗迭开盘算着,家里养的两条猪目前正在长膘,等到开春,就都宰了,能卖一个好价钱。把猪苗的钱还了,再去买一条小牛崽,养一年,就可以教犁。过日子还是有指望的。
可是还没开等到开春,地主祖老八好像有个掌会算似的,戴着鸭舌帽子拿着算盘来到罗家,一进门就皮笑肉不笑地说:“罗老倌子,我被你害惨哩,你的猪苗钱还不还来,人家可给我算了高利贷啦!这猪苗又不是我生的,要是我能生就生一个送给你又何妨?大家乡里乡亲的,可这我也是从别人那里赊来的,如今这帐……”罗迭开一看就知他没安好心。果然,只见他算盘珠子一打,你把整条猪给他都不够还他猪苗的钱……
罗迭开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算法,这分明就是打抢啊!可是罗迭开心里明白,胳膊扭不过大腿,你斗不过人家。人家就是抢,你又有何办法?
地主祖老八把猪从猪栏里赶了出来,生生地把猪赶走了……
罗家生存的希望在大块大块地被剥夺!
冬去春来,李子花开!
屋前屋后一片盛开的李子树又给了罗家新的希望!
但不知怎么,这又招得恶霸张守城不开心了。
张守诚背着一杆猎枪从罗家经过,他看了看盛开的李子花,哼了一声。他停下脚步叫了一声:“迭老倌子!你看你看,你家的李子树遮住我家菜地的阳光了!”罗迭开连忙跑出来叫了声“诚满!”“满”本来是叔叔的意思,只有同姓的人才存在这种辈份的可比性,异姓是根本不存在的,都只按年纪大小比照着称呼。可正因是比照着叫,谦虚的人就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把对方摆得高,以示尊敬。张守诚的年纪比罗迭开少一大截,但罗迭开还是称他为“满”,尊敬之意很明显了。當然,这种尊敬是因为畏惧。
张守诚斜着眼睛,白多黑少地眇了罗迭开一眼,说:“你看你看,我家的菜地全被你家的李子树挡死了!”
早上,太阳从东边出来,照到李子树上,李子树后面当然会形成一片影子,这影子可能还照得几里路长。不管照到房屋上,照到树上,照到向日葵杆子上,这影子是正常不过的事。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慢慢缩小以至于无。
罗迭开明知他耍无赖,想做个解释,张守诚把手一挥,做个不爱听的手势,说:“明天把李子树砍了!”说罢扬长而去。
第二天,张守城指挥他的几个“兄弟”,带着砍刀,把这片李子树全部砍倒。
罗迭开家里现在牛没有了,猪没有了,连唯一可以给家庭经济带来一点希望的李子树也没有了。
罗迭开家里现在穷得揭不开锅了。
罗迭开只好去借高利贷。
周边有一个叫张里才的地主,专放高利贷,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但罗迭开别无他法。罗迭开借了几斗米回来,家里才终于又可以揭开锅了。但罗迭开的心情更加沉重。高利贷俗称“阎王债”,不但利息高,而且一旦到时还不上,就有倾家荡产的危险。这相当于饮鸩止渴。
罗盛教现在唯一能做事就是天天去山里砍柴,脸上手上身上到处都是被树枝荆棘伤着的痕迹。看到堆积如山的柴堆,罗迭开颇为心痛:再不送他读书就要耽误他一辈子了,盛教可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啊!
终于,罗迭开顾不得倾家荡产了,债反正已经欠上了,再欠一点也无所谓了。罗迭开把罗盛教送进当地的维新小学读书,这一年罗盛教11岁。之后又转到距家五里多地的文德小学就读。每天清早来时,装书的竹篮里就带着红薯米饭(用红薯丝拌少量大米蒸成),懂事的盛教每次都要偷偷地给他妹妹留一些。盛教的学习成绩很好,写的毛笔字常被老师画红圈点赞,有的还被套双圈。
突然有一天放学后,家里来了几个穿“虎皮”的凶神恶煞的男子,大喊大叫进门之后,不由分说,把正在劈柴的罗迭开抓了起来,反剪着双手,用麻绳捆着,就往门外推。
罗母急得哇哇大哭,跪地求饶:“青天大老爷啊呃,求求你们……”
罗盛教满腔怒火,看着这突然发生的一幕,欲哭无泪,拉起母亲,问:“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爹犯了什么王法?”
母亲只是哭,一个“虎皮”狞笑着说:“兔崽子我告诉你,你爷老倌借了钱不还!就犯了这个王法!”
原来,张里才的高利贷,不出一年,利滚利已经翻了好几番,罗迭开哪里还得起?
就这样,父亲被抓走了坐了大牢。
母亲急得莫奈何,连夜打着杠火(用向日葵杆子扎起来点燃用于照明,当地人称为杠火)去找姑姑、舅舅、姨奶奶,母亲摔了好几跤,每到一个村庄,就被群狗叫着追着,但还是没能借到钱。 张里才过了两天又派凶徒到家里催债,张里才明知罗家还不起债,便说:你家不是还有钱吗?把你家的田当了!母亲欲哭无泪,男人又在牢里。只得同意将家里的几亩薄田当了抵债。罗迭开才被从牢里放了出来。至此,罗家可谓真正的倾家荡产。
罗盛教想到父母为了送他读书,居然吃了这样大的亏,便向父母提出,自己不再读书了,在家里帮工当劳力。父亲打了他一巴掌,瞪圆了眼睛道:“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以前我还送得活活洛洛几(意思是读不读无所谓,不坚定),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我是吃了衬托铁了心,哪怕是背犁、砸锅卖铁,我也要把你送出书来,要不然受人欺负,连张状纸都写不出来!”
父亲的话,让罗盛教感到压力山大,这书不读好,何以面对父母?罗盛教每天清早上学,是到得最早的一个,比先生还到得早。放学是回的最晚的一个,他不但要把书背完,而且要把塾馆打扫干净才离开。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勤奋的孩子,还常把他书写整齐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如此“风光”,盛教独得。这可惹恼了班上一个外号叫“瘦猴”的地主崽子。这个小崽子的父亲可不是别人,正是父亲前去借钱的债主张里才乡绅。“瘦猴”吃得很好,却怎么也胖不起来。不管怎么“用功”,书就是记不住,还常挨老师用竹篾篾打掌心。
“瘦猴”非常嫉妒羅盛教,有一次故意把罗盛教的作业撕下来丢掉。老师不明真相,罚罗盛教重写,还要打他的手板心。罗盛教不争不辩,默默地承受了。他知道是瘦猴捣的鬼,下定决心一定要惩罚他。当瘦猴又一次撕毁罗盛教的作业时,被罗盛教当场抓住了。然而,瘦猴不但不怕,还很嚣张地说:“我就是要欺负你,你敢把我怎么样?”罗盛教年少气盛,新仇旧恨、家恨私仇一齐涌上心头,冲上去用写字的石板狠狠地砸向瘦猴的额头,瘦猴的额头上顿时肿了一个大包,还破皮出了血。
罗盛教惹了大祸了。
当天放学后,张里才派几个打手到罗家,砸窗摔锅,踢桌打碗,还指着罗盛教父母一顿臭骂:“你他妈的怎么教崽的?有人养没人教的吗?今天我们要打死你这个狗崽子!”罗盛教的父母大气都不敢出,一个劲地作辑说好话,想当面把罗盛教打一顿让他们出气。谁知那些打手对罗盛教拳打脚踢,边打边骂:“我要踩出你的花肠来!我要砸烂你的脑壳当尿勺!我要挖了你的眼珠子下酒!狗崽子,敢打公子!叫你不得好死!”他们一会儿拧着罗盛教的头发,一会儿用烟头烫罗盛教的手,一会儿用刀锋挑开罗盛教的眼皮:“睁开你的狗眼,看你有八条命么?”罗盛教痛得哇哇直叫,而父母根本不敢说一句硬话,否则会招来更狠的揍。
临走时,打手们放出一句狠话:“狗杂种!有种你明天再去上学!”还把在他们看来还值几个钱的东西全搬走了。
就这样,罗盛教只读了一年半不到,就被迫辍学了。
张里才并不就此罢休。过了几天,他串通保长,派人到罗家才抓罗迭开去当壮丁。罗迭开是一家之主,罗盛教是幼子,根本无符合抓丁的条件。但张里才就是要耍这个威风,借着抓丁的名义,把人抓到保里,并不送到部队,而是逼其干活,任意打骂。罗迭开只得东躲西藏。罗迭开反正已经失去土地,便远走邻县,打短工为生,这才逃避了这场灾祸。
为了糊口,也为了让罗盛教远离灾祸,母亲只得把11岁的罗盛教送出去当道士。一个涉事未深的未成年人去当道士,青灯古刹,道袍木鱼!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十一岁,生活刚刚在他的眼前展开了一个序幕,却马上就黑屏了。一种即将奔腾的生活,马上了静止了下来;一锅即将沸开的水,立即停止了沸腾前的激越。生活在他面前展开的不是多彩的云朵,而是黑漆漆的天空……
罗盛教在身穿道袍的师父脚下,面对“三大天尊”的塑像,成天跪在阴森森的青灯旁,念经、敲锣、画符、打鼓……膝盖上磨起了巴掌大的茧子,还要听师父讲修行,讲那虚无缥缈的世界,讲那些很遥远很难懂的“道理”,涉世未深的罗盛教感觉到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来到了人间地狱。这都是“瘦猴”这群人压迫的结果,他们压迫穷苦人是无所不用其极,这样黑暗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
曙光在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身在道观的罗盛教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的心里就像被注入了一种莫名的力量,兴奋得木鱼都敲得更响了。在安化做短工、关心时局的罗迭开不久还听到了毛泽东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消息,提出了要建联合政府的主张。桐子乡这远山村里的人们,神秘兮兮而又兴奋不已地传递着把这消息,这些穷棒子们,感觉到天真的要变了,地主老豺要被打倒了,穷棒子们要翻身当主人了。全国的土改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桐子乡也受到了影响,地主老财们不像以前那么猖狂了,他们担心穷棒子一旦闹起革命,他们的性命也将难保。桐子乡出个陈振湘,在抗日战争中亲手击毙了日本将领阿部俊树,桐子乡出去的军长方鼎英,也和共产党搞起了合作。红色的信息不断传到桐子乡。罗迭开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又回到了家乡。
这年冬天,在乾城县所里镇开瓷铁铺的罗盛教的叔叔罗迭文回到久别的家乡。罗迭文来到罗迭开家里,没有见到罗盛教,就问:“雨伢子呢?怎么不在家?还没放学吗?”
罗迭开叹了口气,说:“尽惹事,在道观里做道士去了!”
“怎么?雨伢子还是根细苗,你们就让他去做道士?你们这当父母的安的是什么心啊?”
羅迭开便将罗盛教和“瘦猴”打架的事说了出来。
罗迭文气愤地说:“这不行,今天就把雨伢子接回来,你们怕他闹事,我就把他接到我那里去,让到店里帮忙,总比在道里待着强。”
罗迭开说:“不行啊老弟,我也不是要他一辈子待在道观,是让他先避避风头,待个一年半宰,半大个汉子了,我要留他在家里做事的,顶得半个劳力了呢!”
罗迭文看了一眼哥哥,知道哥哥心里的小九九,又好像自己的“小九九”被哥哥看穿了似的,一时无语。停了一会,罗迭文说:“不管怎样,先把他接回来再说,难道怕瘦猴把他吃了不成?”罗迭开点了点头。
正在道观里穿着长衫敲木鱼的罗盛教听到有人叫他的小名,睁眼一看,见是久不相见的叔叔,高兴得丢开棒椎,迎了上去。叔侄相抱泪双流。
晚上回到家里,一家人谈论着陈振湘,谈论着方鼎英,谈论着土改和解放军,罗迭文好像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甚至像是一个地下党员,一个劲地讲共产党解放军的好处,罗盛教越听越兴奋。
接着,罗迭开罗迭文兄弟俩为了罗盛教的去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个说去所里镇帮工的好处,一个说留在家里才是正理。两兄弟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罗迭文一眼瞥到到罗盛教在取书蓝子的书,便说:“雨儿喜欢读书,跟我去所里,我可以送他读书。”
罗盛教一听,双眼发起亮来,跑到叔叔身边,用激动得微微颤抖的声音说:“叔叔,你真的可以送我读书吗?真的可以吗?”罗迭文摸了摸罗盛教的脑袋,目光坚定地说:“雨儿,你跟叔叔去所里,叔叔肯定送你上学校读书。”罗盛教顿时眼里噙着泪花,转身对罗迭开说:“爹!我要读书!你就让叔叔带我去吧!”罗迭开叹了口气,低下了头。罗迭文说:“哥,雨儿是根好苗子,他读书心切,应该全力支持,好好培养,目光不能那么短浅,不能只看到他能做点苦力,这孩子将来可有大出息呢!”罗迭开终于默认了。
过了几天,罗迭文返程时,罗盛教便随他一起踏上了去乾城的路。三叔背着包,罗盛教挑着担,罗盛教一步三回头,他与叔叔越走越远,他看到父亲手里虽然拿着根竹制的汗烟管,但父亲好久才叭一口,到后里目光便有点发直,那根汗烟管也从手上掉了下来。母亲一边用袖子揩眼泪,一边弯身去给父亲拣起汗烟管。罗盛教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次分别,竟然是与父母亲的永诀。
艰辛求学
开始,罗盛教去乾城县所里镇三叔罗迭文家,在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打杂、挑水、烧饭、推磨、记帐、抹柜台、倒夜壶……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比个学徒还辛苦。但不管再辛苦,罗盛教也不忘学习。每当夜深人静,他便爬上阁楼“睡觉”,实际上是点燃一盏用墨水瓶做成的油灯,看古文,算题目,记生字,不知不觉疲倦了,就趴在当书桌用的木箱上打个盹。一会儿猛地一下惊醒过来,接着又学。夜起小解的三叔见他这么熬夜,多次喊他:“雨伢子,要注意休息呢,你不要命了?”罗盛教才熄灯睡上几个小时。
等到1946年秋季开学时,罗盛教连跳三级,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九师范附小(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六年级第二期插班就读。从此,他像野牛闯进了菜地,拼命地“啃”书。因为他在家仅读了一年半书,到这里一下子进入六年级,语文课还勉强赶得上,可是算术就听不太懂了,第一次算术测验,考了全班倒数第一。罗盛教经常挑灯苦读到深夜,想把数学赶上去。三叔常常深夜醒来还看到他在挑灯夜读,心疼地说:“雨伢子,你躺一会啊!快天亮了!”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在小学毕业的时候,罗盛教以九师附小前三名的优异成绩,作为保送生,免试升入了沅水之滨那所可称为湘西最高学府的学校——省立第九师范(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编在简师十四班,从此并改名罗盛教。
至于他为什么改名叫罗盛教,我没有找到相关的文字依据。但我想,这是不是罗盛教渴望读书,渴望学习,强烈的希望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呢?一个“盛”字,可见出他对学习的渴望。而自主改名,可见罗盛教的思想已初步成熟、独立。
从免试升学可以看出,罗盛教是一个非常好学、非常聪明的人,如果假以时机,他一样可以成为大学问家。
可没上多久,省立九师校长眼看国民党日薄西山,看不到前途,便一个人把学校所有的经费卷进自己的皮包,偷偷地溜走。学校关门了。
罗盛教一下子蒙了!求学之门刚在眼前展开美好的一条缝,便怦地阖上了。路,在何方?还继续在三叔家待下去吗?不行。三叔小瓷铁的生意越来越差,连续几天没有一个顾客。自己已经十八岁了,要走自己的路。听说家乡解放了,那么,回老家桐子村吧!可是回去干什么呢?父母送我离开山沟沟,就是期盼我能学有所成,有个出息!男儿十八岁,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罗盛教想。
在失学的日子里,罗盛教犹豫着、彷徨着。一天,他找到同学吴竹筠和另外两个同学,带着洞箫、笛子和胡琴回校园去寻梦。仅仅两个多月,校园的“模样”也完全变了:冷冷清清,到处都是垃圾,一派荒凉景象,操场上杂草丛生。见此情景,哪还有吹奏的心情?少年心事当拿云。罗盛教掏出手抄的《桃花源记》,读了几句就读不下去了,将之扔到一边,激愤地说:“今天社会的桃花源在哪里呢?”正如所有有追求的思考者一样,罗盛教遇到了黎明前的黑暗。
投身革命
正在罗盛教为前途感到茫然无措的时候,1949年11月15日,湘西重镇乾城获得和平解放。乾城原名乾县,民国二年(1913),乾县改名乾城县。和平解放后,按当地“所里”的苗语对应的汉音改名为吉首县。
乾城县老百姓敲锣打鼓欢庆解放的情景让罗盛教焕发了对新中国的巨大热情,获得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热泪盈眶,晚上睡在自己的土地上,就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自己拥有了土地。拥有土地就是拥有了生活的保障,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做人的尊严。罗盛教所到之处,都听到人们纵情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罗盛教自己也忍不住高呼起来。人们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雄壮歌曲,歌声飞过巍巍山峦,越过滔滔河水,响彻云霄。罗盛教情不自禁地跟着高呼,跟着唱歌,他和大家一样热血沸腾。他想,自己的老家新化县也和平解放了,也一定是这样的情景,地主老财再也不敢骑在像父亲一样的穷人头上作威作福了,再也不敢欺压穷苦人了。新中国是多么美好啊!罗盛教想,一定要投身建设新中國的热潮之中,为伟大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看到一队威武雄壮的解放军队伍,他是多么想加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啊。他悄悄地向一位解放军首长询问,表达了想要加入解放军的强烈愿望。首长告诉他,湘西军政干部学校正在招生,他可以去报考。罗盛教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湘西军政干部学校位于沅陵,距所里镇有两百多里,年方十八岁的罗盛教怀着一片对新中国的赤子之心,首先找到同学吴竹筠,商量邀集几位同学去沅陵报考。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邀集了四个同学一起去报考。第二天,罗盛教辞别三叔,与三个同学冒着随时都可能遇到土匪的危险,头戴斗笠,背着简单的行李,历经重重困难,从所里长途跋涉100多公里,步行来到已解放的沅陵。
正像所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一样,罗盛教的长途跋涉、寻找光明之旅,是他心中有光明、有追求的表现,这种追求,与孙中山追求国共合作,与朱德追求加入共产党,都是一样的性质、一样的高度。
经过考试,罗盛教与吴竹筠、舒悦(罗盛教所在班的班长,曾担任志愿军功臣回国向祖国人民汇报的代表之一)等人一起参考并被录取。热爱学习的罗盛教重新回到校园,而且是如此光荣的学校,心中无比自豪,对新中国充满信心,浑身都是干劲。罗盛教新的人生开启了。
湘西军政干部学校驻在沅陵县城对面的太常村,学校招收男女初、高中毕业的学员500余名,要求学员通过短期政治理论学习及实践结合的速成教育,树立做人民公仆的宗旨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充实干部基层队伍的目的,特别是改变部队多年征战造成长期以来文盲比重偏高的局面。
开学典礼那天,全体同学都身着崭新的军装,头戴绿军帽,打着绑腿,雄赳赳,气昂昂,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操场。操场上彩旗飘扬,树杈上、墙头上、沟坑边,是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附近乡村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墙壁上到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醒目的标语。罗盛教偷偷地摸了一下军帽上的带“八一”两字的红色五角星,心里甜滋滋的,额头上发着光亮。他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也无比珍惜。他暗暗告诫自己,为了新中国,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在开学典礼上,校领导潘政委做了《军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演讲,潘政委的报告像一团火,燃起了同学们的热情。罗盛教感到一种强烈的激情在他的心中燃烧:“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从头学习,报效人民!报效祖国!”
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第一门课程就是“劳动建校”。
晚上,各班召开小组会,讨论潘政委的动员报告,罗盛教和他的伙伴吴竹筠被分在一个班里,吴竹筠当班长,指导员也来参加他们班的讨论。大家都想说,可是不知从哪儿说起。指导员启发大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平操场、架桥,活儿较重,大家可以先谈一谈如何完成任务吧!”于是,大家的话匣子被打开了。
在第一天举行的打柴比赛中,他看到很多同学想用稻草搓根背柴绳,可是搓了半天也没有搓成。这对于从小打柴的罗盛教简直是拿手活,他接了过去,脚压住绳头,两手合掌,一左一右,搓一段加几根稻草,不到十分钟就搓出一根又长又粗的绳子,同学们很快学会了。紧接着,罗盛教所在的二队又接到垒操场上一堵围墙的任务。在家的时候,罗盛教经常帮父亲垒猪圈,熟门熟路,他浑身有劲,和同学一道捡来砖头、石块等,再从河边淘来细沙,跟泥浆和在一起,全班拧齐心合作,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不久,罗盛教所在班接到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搭桥。这个桥将架在校部办公室和操场之间的河沟上。天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罗盛教和同学们找来一把锯子,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一棵用来做桥梁的树锯断了。因为树很大,无法控制其倒地的速度和方向,树一倒地就忽喇喇打了个滚,“扑通”一声栽进了水沟。战士们全傻眼了,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在树上拴根粗绳,小个子在前,大个子在后,排成一长串,拔河似的把树往上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气喘吁吁,大树只是在地上打了个滚,又被沟壁拦劫住了。罗盛教想到物理课上学的知识:力臂过长,使再大力,到了树桩上就打了折。而且众力齐使,即使力气足够,也把握不了大树移动的方向。河沟不宽,大树很容易打横,被沟壁“劫”住,只有用手直接把树扛上来,才最为得便。可是,北风呼啸,河水刺骨,大家都穿着棉袄,怎能下到冰冷的河里扛呢?罗盛教小时候常在老家前的河里洗澡,大雪天也洗过。于是,他就迅速脱掉棉裤,“呼”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沟里,两只脚插在淤泥上的薄冰碴子中,腿上立刻就像失去了知觉,差点跌倒了。罗盛教咬牙抬了抬,一个人怎么也抬不动。他忙转身招手喊:“同学们,人多力量大,下来抬吧!”他这一喊,全班战士一窝蜂似的跳下来十二三个,就连年纪最小的尹洁民也跳了下来。顿时,河沟里翻腾着整齐有力的“嗨哟”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粗笨的大树终于被拖上了岸,桥终于搭好了。在学校进行整理校园工作总结的时候,教育长表扬了罗盛教和他所在的班,在热烈的掌声中,罗盛教站起来,向大家敬了一个举手礼。桥头挂了块匾,上面写着“开路先锋”四个字。这块匾是校部奖给罗盛教他们这个中队的。
罗盛教怀着对新中国、新社会的巨大热情和感恩,忘情地投入工作之中。每天大清早,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悄悄地爬起来,一声不响地去打扫院子、挑水、担粪浇菜园子;打柴的时候,他总是手脚麻利地替别人磨镰刀,一个人背100多斤走到前面,到学校后又转回去帮别人背。不久,他就被选为班级的卫生组长。
一段时间后,校舍焕然一新,看了叫人心里舒坦。罗盛教更是干得欢。大清早,同学们还在睡觉,他就悄悄地爬起来,一声不响地拿着扫把打扫院子。同学们起了床,准备去打水,可是水桶不见了!不一会儿,罗盛教挑着满满一担水回来了。
他接着又挑粪去菜园浇菜。打柴的时候,罗盛教总是眼明手快地把柴捆得结实利索,一个人背了八九十斤抢在头里,到目的地放下后,又转回去帮别人背。他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为他热爱的新社会工作,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停地运转,对新中国的热爱就是他不停地运转的动力。
一个多月的劳动建校基本完成,学校转入政治教育。课很多,有《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文化程度也不尽相同,罗盛教在班上是文化程度最低的,听课的时候,他想全部记下来。每次下课后,罗盛教就把同学记得详细的笔记本拿来,和自己记的对一遍,有漏了的就补上去,然后再用钢笔把笔记完整地抄在另一个本子上。这样要花很多时间,因此,每天晚上当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却在油灯下捧着笔记本,或补笔记,或温习当天的功课。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罗盛教购买了《为人民服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为人民服务》里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罗盛教在这段话下面作了记号。他把这两本书带在身边,后来还带去了朝鲜。罗盛教还在一本书中读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被英雄深深感动,视其为偶像。罗盛教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了个很有气势的名字:万里日记。日记上有这样的句子:
学习是工作的本钱,工作是学习的实践。
为了工作得好,光是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必须用群众的经验、劳动人民的经验来补充我们的经验。(斯大林的话)
当在最艰苦、最恶劣的情况下,你就应该回忆你是为谁来的,是来干啥的,她委托了什么。
当侵略者的子弹抵达我们的阵地面前时,我将以无比的勇猛来对服(付)它;它再来,再对服(付)它。甚至我牺牲了,我是光荣的,决不让那侵略的魔枪在我们阵地面前摆弄……
敢于斗争
军政干部学校像一艘浪里飞舟,沿着既定的航向飞速前进着。罗盛教和他的同学们,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然而,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也同样充满着斗争的风波。有一天,报纸上公布了发行公债的消息。同时,也报道了各地人民风起云涌积极认购公债的动人事迹。学校里马上也轰动了。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讨论会,旨在通过此事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会上,同学们对认购公债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认识不一。
罗盛教的心里,充满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他觉得为祖国献身都在所不惜,又何惜一些零钱呢?帮助国家克服困难,支援国家建设,是新中国的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他二话没说,当场就把自己几个月积攒下来的津贴费和三叔送给他“救急”用的两块银元全部拿出来买了公债。
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也纷纷把积蓄拿出来买公债。有的还撕开夹衣,将缝在里面作“应急”之用的钞票也取了出来。这时,平常侃侃而谈的李球,却把脸板得平平的,一声不吭。摸了很久,才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交给班长。罗盛教看不惯他这种极不情愿的样子,他知道李球有钱,身上还有金钗。但他说一套,做一套,拿出一元钱来应付了事,与他自己的“财力”相比,真是太不相称了。这说明他对革命军队,对新中国缺少真正的热情。
“就买这点儿,太少了吧?”班长毫不留情地直言道。
“一元钱也是钱啊,领导不是说了吗?买公债完全是自愿的,全靠个人积极性嘛!”李球冲班长顶了起来。
罗盛教看不惯李球的口是心非,用讥讽的眼光瞟了李球一眼,说道:“成天喊得漂亮,调子比谁都高,什么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说一套,做又一套!”李球恼羞成怒,一点也不相让:
“不是完全自愿吗?这样的搞法,变相强迫,我反对!”
罗盛教气愤地说:“国家有困难,本来就是咱们大家的事,你一个革命军人,又是金戒指,又是金钗的,可就是不肯多买一点公债为国分忧,难道你不觉得脸红吗?”
几句话,戳到了李球的痛处,他不由得后退了一步,慌忙用手下意识地护住装着金钗的口袋,生怕被人抢走了似的,气急败坏地说:“这,你管不着!哼!我看你是假积极!”
罗盛教一听这话,心里直光火,忍不住大起声来:“假积极,你才是!”
“你才是!”
“你才是!”
……
指导员得知罗盛教和同学争吵的事后,找罗盛教谈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大家都是革命同志,进步有快有慢,有的人免不了会有缺点,甚至犯错误,我们都要以同志式的态度帮助他。比如今天,政策规定了买公债是自愿的,我们就要严格按政策办,你这样对李球,不但不能帮助他,反而会产生消极作用!”
“对,对,我错了,我一定改!”罗盛教点头领悟。
一个星期天,罗盛教请假去沅陵街上修钢笔。因为要求上街的人数已超过学校规定的限度,所有学校没有批准。但罗盛教还是上街去了,他因為这件事受到了班长吴竹筠的严厉批评。
常受表扬的罗盛教,突然受到这意想不到的批评,脸上立即红一阵、白一阵的。同学们也不知所措。
这时,李球站了起来,罗盛教望了他一眼,准备承受攻击和挖苦,可没想到李球对班长说:“人嘛,百人百性,谁能没有缺点呢?再说,太阳也有黑点呢,依我看,咱学校请假制度也太死板,纪律也……太严格!我跟盛教一样,有时也觉得受不了!”
这话乍听起来是在为罗盛教“抱不平”,为罗盛教“撑腰壮胆”,可罗盛教听了格外刺耳:这分明是想拉着自己一起,对抗班里的严格纪律,降低纪律标准,也为他以前的涣散找借口,借此涣散军队的纪律,这完全没安好心。
“谁跟你一样?别想从我这儿钻空子!”罗盛教听李球说到这,像被蝎子蜇了似的从凳子上蹦起来,对着李球吼道。
尹洁民便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盛教上街是修钢笔,不是去玩。”说着,他瞥了李球一眼:“要批评,也应该批评那些上街下馆子吃吃喝喝的人!”众人也将谴责的目光投向了他。李球不得不低下了头。
班长把罗盛教单独叫出门,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咱班一贯表现非常好的同志,在遵守纪律方面也应争做先进,起模范带头作用。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罗盛教深深地点了点头。
不久,学校开始建团,罗盛教最早提出入团申请,申请书上写了永远跟着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誓言。但团支部批准的第一批入团名单里,没有罗盛教的名字。罗盛教并不泄气,而是越来越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在日记本上写道:“从此刻起,我就是百分之百地以团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当时,湘西一带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的斗争。学校里组织学员学习土改政策,到处都是《谁养活谁》《不消灭土匪不收兵》的歌声。
军部文工团到学校演《白毛女》,用文艺的形式揭露地主老财的罪恶,反映土地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大幕拉开的时候,《十里风雪》的歌声,把观众带进了那动人心魄的剧情之中:杨白劳被地主逼债、走投无路、悲惨地倒在风雪之中……喜儿不堪凌辱和虐待,逃进了深山老林……那缕缕白发,那令人心碎的歌声,震撼着人们的心,更让罗盛教回到了童年的苦难:那时,地主恶霸带着梭镖火铳到家里来逼债,强行赶走家里的水牛,还把李子树也挖走,对父亲指手画脚,甚至拳打脚踢,母亲一个人躲在房里啜泣……小小年纪的罗盛教在屋后把菜刀磨得霍霍作响,母亲却惊恐地把菜刀抢走,低声说:“你想置全家于死地啊!”然后捂住了他的嘴巴。倔强的罗盛教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吞……
罗盛教对这种阶级压迫非常愤慨。他情不自禁地冲上舞台,要打那个压迫农民的“黄世仁”,经人劝阻后他如梦初醒。于是他振臂高呼:“打倒恶霸地主!”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口号:“打倒恶霸地主!”“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喜儿报仇!”
散戏后,罗盛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也红肿着眼睛回到宿舍,还没有从剧情的感染中摆脱出来,有的还在抹眼泪。李球却不冷不热地说:“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戏是人编的,也是演员演的,你们的感情真丰富啊!”罗盛教听了一怔,两眼直盯着他,满面怒容:“我们感情很丰富,那么你看了戏有什么感受呢?”
李球头也没抬,边解绑腿边说:“戏演得没说的,那灯光、那布景、那演员的扮相唱腔,特别是黄世仁那口京白,那副眉眼,啧啧,真有两下子!”罗盛教愤怒得攥紧了拳头,眼睛里喷出怒火。班长见状连忙按住了他,强压着火气对李球说:“那你对黄世仁这样的地主怎么看呢?”李球把绑腿往床上一扔,说:“黄世仁当然是恶霸地主啦,但这个地主形象也太夸张了点,地主也有做慈善、搞施舍、救济灾民、修桥修路的……”
李球的这几句话,把大家对地主阶级的仇恨一下子引爆了。战士们纷纷对他进行谴责,他成了众矢之的。
李球也火了,说:“还不让人说真话是吗?说真的,我觉得扮演喜儿那演员长得真漂亮,怪不得黄世仁喜欢……”
说没说完,愤怒至极的罗盛教一拳擂了上去,李球冷不丁摔了个狗啃泥……
李球爬了起来,气急败坏地说:“姓罗的,你平时处处与我作对,动不动就拿话戳我,今天又动手打人,好,我去找指导员评理,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你等着瞧!”说着,夺门而去。
不一会儿,指导员来找罗盛教谈话,罗盛教心气难平地说:“这种话,只有地主狗腿子、流氓无赖才说得出来,他的立场根本没有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他不配做一个革命军人!咱们革命队伍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混在里头?!”大家纷纷谴责李球。指导员陷入了沉思。
李球通宵未归。
第二天,指导员再次找罗盛教谈话,罗盛教心里忐忑不安。指导员拍了拍罗盛教的肩膀,和蔼地说:“你的意见完全正确。可以告诉你,现在已经查明,李球是国民党兵役局的职员,他父亲是个恶霸地主,他本人是混到咱们军校来躲风的。”听到这儿,罗盛教恍然大悟。
指导员还告诉罗盛教:“全国大部分地区刚刚解放,斗争当然会十分复杂。隐藏在我们内部的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的破坏活动会更加猖獗,对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目前,有一股子反动势力正在向我们的诉苦教育进行挑战,作为革命战士,在阶级立场上决不能含糊。”指导员说:“你对李球的斗争,在原则上是对的,要发扬不怕邪恶的革命正气,坚持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做个合格的革命军人。”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导员的话,让罗盛教茅塞顿开,他忽然觉得自己站高了,眼界开阔了许多。
最后,指导员通知罗盛教:“你年轻,身体好,学习也努力。组织上决定让你去文书训练班学习,早日下部队发挥作用,为基层部队增添新鲜血液。”罗盛教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激动得涨红了脸,向指导员保证道:“从今天起,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罗盛教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追求进步,对自己求甚严,这从他给父亲的几封家信中能见一斑。
罗盛教经常写信向父母亲汇报自己的情况:
其中一封信写于1950年5月1日,全文如下:
父母亲:
我们穷人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是抬不起头来的。今天我们解放了,得到了自由,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祖国,向人民政府购公债,以建设我們新的国家。我们翻身了,有了说话的机会,我们应该放开喉咙,大胆地说,说出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方振初是直接赶过我们的牛的;祖老八是直接赶过我们的猪的;张里才是直接强迫我们当卖田地的;张守诚是直接指挥他的兄弟砍过我们的李子树的;方国生当甲长抓过我们的丁搞过我们的钱……这些事实冤屈,应在诉苦会上大胆地说去(出)来,以更深地启发其他穷人的觉悟,以彻底摧毁他们的封建势力,免得他们再在乡间蔓生。
减租退租(押)运动都(到)底开展了没有?这事是关于我们穷人的,是解决我们的困难的,我们应团结其他受苦受难的人,向有钱的人做生死的斗争,不退就不行,不要以为他们向我们流了泪就宽谅他,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欺压我们穷人,已有几千年了。他们骑在我们头上剥削我们是不留情的,他们不管我们穷人有没有给他的,他一定要,就是逼死人也要。我们过去被人家赶牛、猪,强迫当卖,就是他们对我们的手段。我们今天翻身了,要他们退我们的钱,还我们的倒债,不要同情他,因我們受了几千(年)的苦,他们都不同情,今天他们就是哭了,磕了头,喊了爷爷,也要,一定要,一个钱也不能少。这里需注意的,他们以田抵,我们就应该不要,因为田地是我们劳动人民的,不是他娘肚里带去(出)来的,他们以田地作抵,我们一概不要,一定要退租退钱。我在这里身体很好,请不要挂念,您二老安心生产,多开荒。现在与以前不同了,以前做出来的有一大半是别人的,现在做多少收多少,决对(绝对)没有人敢抢我们的。我们应该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努力生产,解决困难,建设我们的新国家。余未多写了,专此谨秉并叩福安!
男雨成秉
五·一
从这封信中,可见罗盛教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对新中国、对人民领袖的无限热爱。国家发行公债,他倾囊购买,“地主欠的钱,就是逼死人也要。”这种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代表了当时劳苦大众的普遍感情。
结业时,罗盛教被评为模范学员。
同年7月1日,在党诞生的日子里,罗盛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天,他庄严地宣誓: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他很兴奋,7月7日,他写信给父母报告了这一喜讯。此信全文如下:
父母亲:
男于文训班学习已在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七月一日结业了,并在那一天男加入了自己的先进组织——青年团。结业以后,就分发到侦察工作。现在还在招待所休息,再过几(天)就要去了。身体还很好,请勿挂念。尔来福体如何?弟妹怎样?姑丈好久来,请告诉他,男在四十七军侦察连(地址:古丈乌缩)。我地雨水还好吗?是不是有虫灾?来谕请详告。前次寄上的相片收到没有?三叔快回来了,有事请与姑丈来接他们。没有写多了,最后祝大人身体康泰,努力生产。
男·雨成敬叩
七·七
从此信可见罗盛教追求进步的思想,对团组织的热爱,对即将开展的剿匪工作没有半点畏惧,这没有对一个国家的忠心热爱是做不到的。还可见他始终保持着农家子弟初心的情怀——真诚、朴实。他后来做了共青团支委,把工作干得漂漂亮亮。
鱼水情深
从解放军47军军部文书培训班学习结束后,罗盛教被分配到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斗争。1950年下半年,罗盛教住在沅陵县乌宿区(今沅陵县二酉苗族乡乌宿村)房东潘秀英家中。他住的是一间茅屋,晚上蚊虫成群,可是,罗盛教忙完工作以后,总是伏在豆油灯旁,认真读毛主席的书,越学越有劲。毛主席的话说到了罗盛教的心坎里:“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罗盛教一边学,一边认真地思索着。
过去因许多班排长不怎么识字,连队的许多统计表都“缺胳膊少腿”。罗盛教担任文书后,报表都做得整整齐齐。罗盛教虽然个头不高,但十分灵巧、纯真、热情,能团结人,到哪儿都欢蹦乱跳,大伙儿都喜欢叫他“罗驹子”。
在侦察连里,罗盛教认识了队里的陈亦雄,他是个上士,两人一起住在潘秀英家。因为陈亦雄年龄较大,大家都称他“老陈”。老陈和老乡们关系很好,他泥瓦木作、补锅钉瓮样样来得,连猪崽有个小病,老乡也来找他。他劈柴、切菜、做饭样样在行,从早到晚手脚不闲。全连上下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他干一行精一行,他当过骑兵,立过战功,任上士后,改善伙食人人夸好。他英勇无畏,又乐观开朗。罗盛教对他非常敬佩。
老陈是团里有名的战斗英雄,罗盛教总是拖他讲故事,而老陈总是不讲,被“逼”不过时,就和罗盛教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罗盛教是个文书,大家对他客客气气的,他想像老陈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有一次他问老陈:“不论老乡、战士,都爱和你接近,一家人似的,你教教我,怎样才能搞好群众关系?”老陈笑笑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只要你心里确实把战士们、老乡们当作亲人,他们也就会亲你。”
罗盛教认真思索,心里亮堂多了。他又问:“我又不像你一样多才多艺,什么都拿得起放得下,我能为别人干什么呢?”
老陈见他很诚恳,就放下烟斗说:“你有文化呀,这可是龙王爷的帽子——宝贝疙瘩呀,战士们写个家信呀,读个报纸呀,都需要你这个小秀才帮助。可是你呢,虽然也下班排,但坐都坐不下,怎么能跟人家贴心呢?别人谁敢求你呀?”
经老陈轻轻一点,罗盛教心头豁然开朗。
从此以后,罗盛教一有空就下到班排,积极主动地接近战士们,帮战友们擦枪,和战友们拉家常,帮战友们抄笔记、写家信、读报纸;战士们打球,他去当裁判、讲解篮球规则。战士们则给他讲枪支的结构、性能……就这样,穷小子出身的小秀才,用他所学的文化知识,在同志们中间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他和战友们的关系也变得亲密无间。
战斗之余,战士们豪情满怀地唱《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也和战士们一起高唱,唱到热血沸腾、激情满怀。战友们唱歌,他拉胡琴伴奏。见战士们喜欢胡琴,还特意做了一把胡琴送给战士们。他还常常跟战士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战士认字、写字。战士中有不少是文盲,但他们都把这个有水平的文书当作自己真诚的好战友。
罗盛教和房东潘老太太的关系也十分亲近。那时,潘秀英(当地人称五婆)去码头挑水,来回有一公里路。罗盛教经常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起床,先帮她把水缸挑满。因下雨路滑,一担水才把缸装一半,但他已摔了好几跤,不过罗盛教总是咬紧牙关把水缸挑满。
罗盛教知道潘老太太是军属,家里人手少,他经常挤时间帮她到田里干活,还帮忙做家务重活,和五婆拉家常。五婆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看。五婆看在眼里,又想起罗盛教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就赶紧送过来给自己吃,心疼地说:“你这个罗文书,跟我亲儿子一样。”罗盛教谦虚地说:“我和你儿子一样,都要争当毛主席的好学生。”潘老太太说:“解放军真是老百姓的亲人,全亏毛主席领导得好啊!”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本是一家人。潘老太太也帮着战士们做事。战士们脱下要洗的衣服,赶緊藏好,不让她看见。但潘老太太总是“火眼金睛”,等战士们一走,就找到藏起来的衣服,拿去洗了,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又给战士们送来。
有一次罗盛教跟着连队一起上前线,很多人都把与打仗无关的“累赘”精简掉了,唯独“罗驹子”的书包里还装着文件,比别人的沉一倍还过头。有一次与敌人遭遇,他第一次甩出真正的手榴弹,第一颗就炸倒了好几个敌人。上级机关给罗盛教记了一个小功。他写信告诉了父亲。
在剿匪工作告一段落,部队开到长沙整训后,罗盛教接到父亲的来信:
雨成吾儿如见:
欣闻立得小功,全村欢腾,村人登门道贺,终夜不绝,如逢大庆。咸言此绝非罗某一家之荣光,实桐子村全村人荣光也。村中正进行诉苦、反霸,我穷人莫不扬眉吐气,地富昔日威风一扫而光。家中分得好谷二石,衣物若干,今冬无忧矣。行将进行土改,瞻望前途,如旭日东升,一片灿烂。此皆毛主席之洪福,解放军之战功也。五儿身在军旅,当一心精忠报国,无牵无挂,是所至盼。
写此信时,汝母在旁,叮咛再三:吾儿为军人,远征八方,饮食寒暑,务宜自珍,服从首长教诲,处处学好。
做在前头,吃在后头。对百姓要和气,对同志们要亲爱。吾儿有朝一日,时时勿忘毛主席、共产党栽培之恩也。汝母要我将其对汝之嘱咐,反复读了三遍,一再解释,始颔首称善,慈母之心,依依可见。
顺颂军祺
父字
罗盛教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出生成长的家乡,看到了可爱的乡亲们,看到了几回梦里相见的亲人们。在家乡,人们斗地主、分田地、闹土改、惩恶霸,山乡巨变,呈现出一片崭新的面貌。罗盛教强烈地感受到他肩负着的期望和重托。
连队准备离开驻地去古丈县李家洞(今高峰乡)执行剿匪任务。得知部队要离开乌宿,五婆恋恋不舍,围在战士们身边转悠。罗盛教大清早就把五婆家的水缸挑满了水。
在收拾背包时,五婆拿着自己做的鞋子、袜子走了进来,往罗盛教背包里塞。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纪律,罗盛教当然懂得,于是他坚持不肯要。潘秀英说:“你经常讲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军民一家亲嘛,好,我问你,亲人给你鞋袜,你收不收?”罗盛教还是不收:“这是我们解放军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拿了,就不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了!”
潘老太太只好作罢,便连声说:“好好好!我留下!”说着拉着罗盛教的手,反复叮咛:“你要好好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人民打江山,不使穷人再受苦。”罗盛教不住地点头:“阿婆放心,我一定这样做。”
不几天,部队到了李家洞,罗盛教打开背包整理床铺(前几天都是露宿),不觉一惊:那鞋袜,实实在在地在包里呢!
罗盛教手捧鞋袜,好像看到潘老太太戴着老花眼镜,深夜里凑到油灯前,一针一针地纳着鞋底。这一针针里包含着的,不仅仅是对他罗盛教,更是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一份赤诚的爱、一颗滚烫的心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老百姓一针针纳出来的鞋,一针针缝出来的袜,就是人民群众的金杯啊!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是多么有价值;为人民利益而献身,正如毛主席说的,真是“比泰山还重”啊!
在李家洞的一天,战士们进山剿匪去了,留在连队值班的罗盛教突然听到惊叫声。原来,李家洞一位老乡的房子被土匪烧着了。罗盛教立刻奔赴现场,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将抢救东西的老大娘背了出来。随后又钻入火海,一趟一趟往外抢运东西。事后,罗盛教没有告诉大家,直到连长看到他被火烧伤的伤口,才知道这件事。
由于工作性质原因,罗盛教还没有真刀真枪地参加过战斗,只能在闲暇的时候,听老陈他们讲述那惊险神奇的战斗故事。
乌宿一带剿匪接近尾声时,罗盛教一定要请老陈讲战斗故事。那晚,老陈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于是,两人一起到屋外边散步边聊。老陈一边叼着铜烟斗一边谈。罗盛教听得津津有味。突然,老陈猛地吸了口烟,慢慢放下手中的烟斗,心情沉重地说:“剿匪工作即将收尾,可朝鲜战争越来越吃紧了。咱们这个连队原来大部分是朝鲜同志,从副连长到班排长,从干部到战士,中朝战友在一个锅里搅勺,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非同一般哪!”
老陈深情地回忆道,连里曾有一位叫金唤的朝鲜同志,为掩护连指导员而英勇牺牲。听了金唤的事迹,罗盛教深受感动,心中播下了中朝友谊的种子。是啊,中朝人民血肉相连、唇齿相依,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他给自己的父母亲写信,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这封信写于1950年秋天,此信全文如下:
父母亲:
来谕已经收到了,家里的情形也大概知道了些。您说“今年收成不好,派粮多……这没有什么关系,派粮,政府及工作同志有一定的估计,是抱着“粮多的多出,粮少的少出,没粮的不出”的政策而派的。同时现在所出的粮,是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决不是和以前——国民党手里一样,多出是替他们卖命,害自己。所以现在政府给我们派的粮,我们要毫不客气地、大方地拿出来。
妹妹过门,我也没有什么送的,因为现在手边没有什么钱,只光光的替他(她)买了一把玻璃梳子和两条小手巾,将来姑丈回家时,替他(她)搭回来,别的以后有钱再说。
土地改革的时间快到了,我地的情形怎样?是不是有坏分子捣乱?可仁讨亲在什么时候?你要我回来,大概不可能吧,因为目前的剿匪任务繁重。至以后是可以请假回来看看的。但是儿在这,身体是相当的好的,工作和学习是不断的进步的,这可以慰大人的劳的,请不要挂念吧!儿唯一的希望,只能望着大人多多来信,没有邮票寄信来,儿一定会寄回来的。现在又从信内寄回三封信的邮票,请察用吧!我的军人证明书不久就可寄回来了,接到之后,请到区政府去登记。
关于有人替男做媒的事,本来暂时是配不上的,不过也不要辜负了人家的好意,请将所做的人名年纪八字告诉儿,让儿考虑考虑,到底是怎么样……
现在外婆还在吧?身体好不好呢?弟弟可不可以读书了,不然将他送到学校里去读书。二叔父母家的情形怎样?来信请详细告知。没有多写了,專此秉祝福体安康!
儿雨成秉
1950.10.27
罗盛教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见于字里行间。把派粮称为“用在我们自己身上”,要“毫不客气地、大方地拿出来”,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不是一般的高。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有如此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热爱,有如此高尚的情操,什么样的英雄壮举不能做出来呢?
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妄图吞并朝鲜,进而进攻中国。英雄的朝鲜人民在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奋起抗战,狠狠打击侵略者。6月28日,毛主席发出了“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的伟大号召,中国人民派遣自己的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罗盛教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4月,罗盛教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部队从长沙到安东,只见田野上翻身得到了土地的农民正在忙着耕种,工人们正在脚手架上修建厂房,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罗盛教看到辽阔壮丽的祖国山河,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在心头涌起: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民幸福的新生活,决不容美国鬼子来侵犯!
一过鸭绿江,举目四望,只见那些高楼瓦房,全被美国鬼子炸成一堆堆瓦砾。罗盛教十分痛心,也加深了对美国鬼子的仇恨。突然,在那无边的黑暗里,远远地闪着一片亮光,越往前走,那亮光越明亮。原来是一位朝鲜老大娘手里提着一盏保险灯在照着战士们走路。她不断地提醒战士说:“当心,别掉进坑里。”原来,那里有一个大水坑。战士们一个个有序地绕过大水坑,亲切地叫着“阿妈妮”。看到炊事班副班长挑着两口大铁锅一拐一拐地走着,罗盛教跑上去夺过他肩上的担子,挑了就走。那副班长急忙赶来夺,可罗盛教怎么也不松手,一个劲地挑着大锅往前走。足足走了二十来天,部队到了南映里,这天,罗盛教和炊事班副班长到阵地送饭回来,敌人的炮弹又向村里飞来,忽然,山坡那边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他俩翻过山坡,循声找去,在一座防空洞旁边,一个浑身沾满鲜血的女孩扑在一个妇女身上,一边哭,一边叫“阿妈妮”。目睹美帝国主义的暴行,阶级仇、民族恨,一齐涌上心头。他暗暗发誓:不消灭美帝强盗,我决不回国!
罗盛教赶紧把孩子抱在怀里,拭着她身上的血迹,找来一位朝鲜老大爷,让他把孩子领去抚养。这时,那孩子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两只眼睛诚挚地望着罗盛教。罗盛教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他身上。
晚上,罗盛教想起白天的情景,无法入睡。他一骨碌坐起来,打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道:“如果有一天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请战友们千万不要在我这里停留!一定要继续前进,奋勇前进,矢志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他写的日记《过鸭绿江——回忆》《朝鲜人民热爱志愿军—纪实》《美军是草包——在战斗中》等,每篇的后面都标有“初草、删改、誊抄”的日期。罗盛教胸襟之博大、写作之严谨认真可见一斑。
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
一天,侦察队队部的人都在阵地上执行任务,只留下罗盛教值班。突然,他听到轰炸声。罗盛教立即向村里冲去,隐约看见一间屋里一个孩子在背一个老大娘,由于背不动,跌跌撞撞不知如何是好。
罗盛教冲进去,立刻被烟火熏得头昏眼黑,透过浓烟,他终于找到老大娘和小孩,于是背起大娘,拉起小孩朝屋外冲去。两人得救了,老大娘抚摸着衣服上被烧焦的破洞,感动得老泪纵横。
几天后,部队去牛尾洞打埋伏。罗盛教拿起几颗手榴弹,站在指导员面前请战:“指导员,请给我最艰巨的任务吧,我要亲手严惩美国强盗,替朝鲜人民报仇!”
指导员端详着罗盛教刚毅的目光,说:“好!答应你去参加抢救伤员!”
在阵地上,突然“轰”的一声,敌人打来的枪彈在罗盛教右边爆炸了。他扭头一看,只见一个战士的头部和肩部负了重伤,立即跳出工事,往那伤员跟前爬去。敌人的机枪子弹在罗盛教身边扫起阵阵尘土,但罗盛教毫不畏惧,镇静地替那伤员包扎好伤口,背起就往山下跑。
还没走出多远,又一阵机枪扫来,罗盛教一个踉跄,啪地摔倒了。伤员从他背上滑下来,罗盛教赶紧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
“快走,沉住气!”那伤员支撑着起来,“来,你听我的指挥!”罗盛教急忙把他背上,“右转!”“隐蔽!”罗盛教依着伤员的命令,机灵地躲过敌人的机枪扫射,成功地把伤员转移到了山脚的安全地带。
罗盛教将伤员安置在临时包扎所后,再一次爬上高坡,回到工事里。这时,敌人进行了反扑,成群的美国鬼子弓着腰向工事前沿爬过来了。
罗盛教盯住爬上工事的敌人,一咬牙,用尽力气,举起手榴弹猛地摔了过去。轰!罗盛教生平投出的第一颗手榴弹,在敌人中爆炸了。他亲眼看到美国鬼子被他投掷的手榴弹炸倒,感到格外解恨。
罗盛教在战火中穿梭,不断寻找伤员。正在他躬身走着时,左边忽然传来一阵叫骂声。赶去一看,原来一个已经负伤的战士正和敌人在一起死拼。
罗盛教拎起一支枪,像猛虎下山似的冲下山去,给了那鬼子一枪托,鬼子惨叫一声倒下了。罗盛教迅速将战士的伤口包扎好,又拾起地上的手榴弹,背起战士往回走。刚迈了两步,又一个敌人持枪从侧面袭来,罗盛教背着伤员卧倒,注视着敌人的行踪。见那鬼子气势汹汹地逼近时,罗盛教一挺身子,拉响手榴弹扔了过去。“轰隆”一声,那鬼子被炸得粉身碎骨。罗盛教立即将伤员背到临时包扎所。还没来得及抹一抹汗,就返回防御阵地前沿,继续抢救伤员。
战斗结束后,罗盛教兴奋地和大家一起唱着跳着,大声高呼“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这年冬天,罗盛教所在部队奉命调回后方休整,来到成川郡的石田里。这是一个秀丽的山村,村前的佛体洞山,满山松柏,披上了白雪。泥栎河水绿黝黝的,蜿蜒东去。罗盛教经常帮房东老大妈担水、劈柴、扫院子,忙个不停。房东老大娘一见志愿军同志,就指指自己的家,用手比比高矮,竖起大拇指,意思是说:在我家住的那个志愿军同志 ,真是好样的。
平时,孩子们也常常来找罗盛教玩,罗盛教也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天,有几个孩子跑到罗盛教住的地方,笑嘻嘻地把罗盛教拉走了,显然,他们想要和罗盛教一起玩。罗盛教让孩子们排好队,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孩子们虽然听不懂中国话,可是唱中国歌,只要教几遍,就会唱了。
转眼除夕到了。那天上午,罗盛教和侦察队的理发员小宋给朝鲜小朋友理发,替他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过个热闹年。摊子一摆开,孩子们一窝蜂地拥了上来。茅屋里不断响起愉快的哄笑声,理完发的孩子们赶忙换上新衣或彩裙,在镜子里照来照去,高兴地比画着。
晚上,村里的群众请战士们一起欢度除夕,小姑娘们打扮得花花绿绿的,敲着长鼓来助兴。大家载歌载舞,非常热闹,罗盛教和大家一起跳舞高歌,不会唱朝鲜歌,就跟着哼,大家看着他笑。
天黑回到营房,罗盛教想起前几天父亲来信告诉他,家乡的土改即将完成,生活过得很幸福,同时再三叮嘱罗盛教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英勇杀敌,早日消灭美国鬼子。
舍己救人
1952年1月2日,严寒的早晨,佛体洞山披上银装,泥栎河盖上亮晶晶的冰层,战士们正在苦练杀敌本领,罗盛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投弹,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但他咬咬牙坚持练下去。
早操过后,罗盛教记起河边扔着两颗打不响的手榴弹,心想找回来练习投弹,比木制的更能得心应手,更使上劲儿,更能找到逼真的投弹感觉,相当于实弹练习,这样,在正式投弹时就会减少手感和心理的误差。他和小宋分头去寻找,罗盛教独自向东寻去。
朔风怒吼,大雪弥漫,雪花落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黄棉军帽的前沿上、眉毛上、睫毛上都结挂着白花花的霜絮。气温足达零下20度,手一伸出,立刻就僵住了。
一眼望去,泥栎河上蒙上了厚厚的亮晶晶的冰层。“巴里巴里”(朝鲜语:快的意思)!对面传来稚嫩的叫声。抬头一看,在这玻璃一样的河面上,有4个朝鲜少年在滑冰,他们脚踏自制的滑雪车,手握小棍用力一撑,雪车就跑动起来。随着双手不断地用力,速度越来越快。
见到罗盛教,他们便直起身,朝罗盛教“飞”过来。他们跟罗盛教这个可亲可爱的大哥哥早就玩熟了。皮实精灵的小胖墩崔莹冲在最前面,活泼矫健的明玉轻快地紧随其后,他们快活地围着罗盛教转起圈来。
明玉倏地滑到罗盛教跟前,拉起罗盛教的胳膊,比划着让他也一块儿玩。罗盛教拍拍明玉的头,也比划着告诉他:“不行啊,我现在有事,你们先玩吧!”罗盛教平时跟他们交流,都是比手势加汉语,小朋友们偶尔也能听懂几句,手势语言在具体情境下就更显明白了。孩子们做了个遗憾的动作,又像飞燕一般掠走了。
罗盛教记得有颗手榴弹就在前面那个小木桩附近,现在那里是白茫茫一片。他扒开深深的积雪,急切地搜寻。鼻尖已经发麻,手指头冻得跟胡萝卜似的,每扒一下,都针扎一样难受。但想到这东西对练就真格儿的杀敌本领颇有用处,便强忍着巨痛扒着……
“咔擦!”一声,接着又是一声惊叫!
罗盛教猛一回头,只见有个少年连同滑雪车掉到冰窟窿里去了。另外三个少年吓得哭叫起来。罗盛教来不及多想,抬腿便向那边跑去。他边跑边脱棉衣,一路上,帽子、棉衣、棉裤、大头皮靴被不断地甩在身后的冰面上,由于来不及一个个地解扣,直拽得纽扣四处乱飞。最后脱得全身只剩下一层白色单衣,单衣被寒风吹得呼拉拉飘动,但罗盛教不觉得有一丝寒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由于冰面下河水的冲击,掉下去的崔莹已发生了位移。
“扑通!”罗盛教一头扎进了冰窟窿,在零下20度的严寒里,他全身浸在水中,不一会儿,一阵哗哗的水声,只见罗盛教猛地蹿出了水面。显然,他没有摸到人。此时的罗盛教脸色苍白。
时间过得那样缓慢,北风呼呼地刮着,几个少年看着冰窟窿里泛起的波层,心跳得像要冲出喉咙。这时,罗盛教猛地又一下鉆出水面,显然,还是没有摸到人。他浑身冻得发抖,换了一口气又钻到冰层下面去。
不一会儿,冰面上一阵晃动,伸出两只小手来。显然,罗盛教找到了崔莹,并把他托举了起来。崔莹闭着双眼,两手乱抓。
英雄的罗盛教叔叔啊!少年们高兴得还没来得及叫出声来,可能因为冰窟窿四周的冰太薄了,崔莹刚要爬上来,冰块便塌了,崔莹连人带冰又一次掉入水中。
正在这时,小宋拎着一颗手榴弹赶到河边,他立刻明白了一切,急中生智,拔脚往回跑,在村口看到一根电线杆,往肩上一搁,便直向河边奔来。
这时,冰窟窿更大了,罗盛教身上的血液快冻结了,全身发紫,面色苍白,已经精疲力尽,但他决心把这个朝鲜少年救出来,他又一次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入水中,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竭尽全力将崔莹顶出了水面。
这时候,小宋拿着一根电线杆子赶到了,崔莹抱着杆子才被救了上来。
但是,舍己救人的罗盛教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他被急流冲到远处的冰层下面去了。不会泅水的宋惠云,飞快地跑回去叫人来营救,等人们赶到,用铁镐、刀斧砍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人们大声喊着:“罗盛教!”“罗盛教!”“罗盛教!”可是罗盛教再也无法回答人们的呼喊,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石田里的20多户朝鲜老乡赶来围在烈士的身旁,像丧失亲人一样痛哭着,被营救的朝鲜少年崔莹更是痛哭不止,他说:“罗同志舍身救了我,比我的亲哥哥还要亲,我要亲自去安葬他。”他的母亲说:“罗同志为救崔莹而牺牲了自己,这种恩情我们永远报不尽啊!”
房东崔大娘脚步沉沉,走进了罗盛教的住处,伸手摸摸背包,这是罗盛教天亮时才打好的,方方正正;回头看看墙上挂着的胡琴,那是他自己制作的,屋里似乎又响起悠扬的琴声;转身望望用弹药箱支起的桌子,似乎看到他正在俯身刷刷地写着什么,又好像听见他正坐在桌前,向自己述说着。崔大娘黯然神伤,泪水不停地流过那刻着道道皱纹的脸颊。
一位叫元善女的老大娘拄着拐杖慢慢地走了进来,用含泪的眼光向屋里环视了一遍,轻声地对劳动党支部委员长说:“我把自己的这块好地让给罗同志,他把心都掏给了我们,那里风水好,这就算是我们对他的一点报答吧!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一些。请你向志愿军同志说说吧!”
当天下午,村里劳动党支部委员长代表乡亲们向侦察连要求:把罗盛教烈士的遗体交给他们,按照朝鲜最隆重的礼节来安葬。
“阿妈妮”们用村民跑了十多里路买来的白布赶制葬衣,崔莹一家流着泪为救命恩人准备着最好的祭品,明玉和小伙伴们挖来了高山积雪中的小松柏树;元善女老大娘在山坡上,仔仔细细地清扫墓地……
老乡们川流不息地跑到部队住房的门口,再次请求队长和政治指导员说:“罗同志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了,请你们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按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吧!”他们的恳切要求,终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领导机关接受了。村中的少年们抬着用白布缠着的罗盛教的遗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在后面。所有的人都低着头,擦着眼泪,向茔地走去。当罗盛教的遗体被放进墓穴的时候,村民们围绕在墓穴四周,最后一次瞻仰亲人的遗容,他们大声地哭泣着,一锹土一把泪地埋葬了烈士。被营救的少年崔莹领着他的两个弟弟和三个小妹,抬来了一块三尺长、一尺宽的石桌桌面,将它安放在烈士墓前。几棵小松树被栽在烈士墓的两旁。
崔莹以朝鲜尊贵的祭礼,将一瓶酒、一碗饭和一碗豆腐摆在石桌上,他在烈士墓前跪了三十多分钟,他痛哭失声地向罗盛教宣誓:“罗同志,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们要世世代代纪念你,我决心参加人民军,继承你的遗志,学习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志愿军一起去打败美国侵略者!”为了悼念罗盛教,村民们一连开了好几次会议,他们在会上保证深耕细作,多打粮食,支援前线,让部队争取在反侵略战争中获得更大的胜利。
几天过后,村中的人们又成群结队地到罗盛教烈士的墓地上去。他们在罗盛教的墓前竖起了一块五尺多高的墓碑,墓碑的背面用朝鲜文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牢记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将罗盛教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陵园旁的中学命名为“罗盛教中学”,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河边的木牌上写道:“生长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人民都应该牢記我们伟大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1952年,朝鲜在平安南道成川郡建罗盛教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纪念碑、纪念亭各一座,碑上刻着金日成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纪念亭位于陵园左侧,上下两层,为木质结构,亭正面刻有“罗盛教河灌溉中朝友谊之花,罗盛教山吐放国际主义之光”的对联。罗盛教烈士陵园建成之后,鲜花不断,前来祭拜的人群络绎不绝。
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罗盛教烈士的父亲罗迭开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为了表彰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在烈士的家乡新化县,建立了罗盛教纪念馆,365天天天开放。在桐子村,建立了以罗盛教命名的小学、图书馆和纪念亭等。
罗盛教,小时候因受到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而愤慨,长大后因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和曙光而热爱,因热爱而感恩,因感恩而无保留地奉献!因无保留奉献而永生!
任何纯金都是一样,如果天假以年,罗盛教完全可以成为战斗英雄,可以成为科学家,可以成为杰出的发明家、杰出的工匠!
同样,世间那些杰出的人,都可能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
不论生命历程的长短,他们一样伟大,一样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