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

2021-07-11 02:12王春芳黄贤营王雪
中国市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勘查发展

王春芳 黄贤营 王雪

[摘 要]文章从地质勘查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改革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时期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状况,认为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更加聚焦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行业发展能力建设和转型升级,为自然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十三五”;地质勘查行业;地质勘查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6.075

地质勘查行业是指从事地质勘查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地质勘查行业属于第三产业M门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的74大类—专业技术服务业[1]。

1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

1.1 地质勘查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滑,降幅有所收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地质勘查行业进入调整下行阶段,地质勘查投入逐年下滑。2016—2019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从247.29亿元连续下降至172.11亿元[2],年均降幅14.33%,各年度分别同比减少24.17%、19.79%、12.42%、0.93%,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矿业市场环境的影响,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减少的态势不会变,但是降低幅度有望进一步减小。

第二,社会资金投入大幅下跌,财政资金投入占比持续上升。2016—2019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中社会资金投入大幅下跌,由2016年的102.27亿元持续回落到2019年的55.85亿元[2],年均下降22.54%。随着社会资金的大幅下跌,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小幅调整,占比随着社会资金投入的下跌而持续上升,财政资金投入占地质勘查总投入的比重已由2016年的58.64%持续上升至2019年的67.55%。2019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63.19亿元,近十年来首次超过社会资金投入。2020年,地质勘查行业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地质勘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仍需财政资金投入予以支撑。详见图1。

第三,地质勘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水工环勘查投入占比持续上升。2016—2019年,矿产勘查投入占比明显下降,从2016年的68.68%下降至2019年的51.1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投入占比持续上升,从2016年的10.17%上升到2019年的20.11%。2020年,地质勘查投资方向将持续调整,更多倾向于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发展领域。详见图2。

1.2 地质勘查人才队伍情况

第一,地质勘查队伍总体基本稳定。2016—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队伍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在职职工由2016年的46.66万人降到2018年的39.32万人,2019年因統计口径中新增了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部分高等院校、油气企业以及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等单位,在职职工上升为41.43万人[3]。全国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基本保持在40万人左右。2020年,地质勘查经济下降幅度有限,地质勘查行业转型支撑民生领域发展,在职职工人数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第二,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减少。2016—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中,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人员逐年减少,从2016年的23.08万人降至2019年的16.42万人,年均降幅8.79%。地质勘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减少,从2016年的16.57万人降至2019年的8.92万人[3],年均降幅17.28%。主要原因是随着民生领域的发展需求增多,地质勘查单位逐步加快人员结构调整,部分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过渡为工程勘查与施工人员。预计未来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基本稳定,大约为2∶5∶1。详见图3。

第三,在职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2016—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收入持续稳步增加,人均工资收入从2016年的6.79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9.64万元[3],年均增幅12.40%。202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地质勘查单位人均工资增长趋势能否延续还有待观察。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地质勘查单位人均工资收入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大约高出10~20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单位人均工资收入基本持平。详见图4。

1.3 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改革

第一,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分类基本完成。根据2011年中央5号文件[4]要求,地质勘查行业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中,除江苏、吉林两省未完成分类,内蒙古暂缓分类,云南、四川、甘肃三省部分完成分类之外,其他省(区、市)分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20年初,中央发布《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巩固已有成果、完善配套政策的新阶段。

第二,公益类地质勘查单位占比较高。从现有统计的已分类的499家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数据来看,公益一类占比29.5%,公益二类占比57.9%。生产经营类占比12.6%。公益类占比高达87.4%[5]。其中,辽宁和陕西地质勘查单位整体转企,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广西、上海、宁夏等7省(区、市)地质勘查单位分类后主要以公益一类为主,山西、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西藏、广东、海南、青海、新疆等16个省(区、市)地质勘查单位分类后主要以公益二类为主。

2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部预计,2020年全球勘探预算将同比下降29%[6],为 2006年以来全球勘探预算的最低水平。二是传统的地质勘查市场持续萎缩,2019年地质勘查收入仅占地质勘查行业总收入的16.76%,而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占41.26%,地质勘查主业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地质勘查社会投资逐年减少,受地质勘查市场萎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约和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影响,社会投资人对商业性地质勘查积极性不高。

2.2 地质勘查行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地质勘查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公益类地质勘查单位因财政经费保障不足而严重影响其公益职能的发挥。二是多数省份地质勘查单位事业单位下办企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甚至多块牌子,事业企业混合运行的问题依然突出[7],人员混岗难以分流安置,经营性国有资产难以剥离,事企混合运行机制亟须破解。三是地质勘查行业信用监管制度还存在缺少有效抓手、法律法规及信用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8],地质勘查活动造假及违法违规等行为会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影响管理者决策,因此建立完善地质勘查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提高地质勘查行业监管质量和监管水平,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健康、积极、规范、有序地发展显得极为紧急和迫切。

2.3 地质勘查单位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地质勘查装备老化,更新缓慢,2019年地质勘查现有设备原值253亿元,净值117亿元,设备新度系数仅0.46。二是受作业环境艰苦、待遇水平偏低、改革过程中思想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地质勘查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2019年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在职人员的33.12%,地质勘查高级技术人员仅占在职人员的9.94%,人才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三是部分地质勘查单位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地质服务领域狭窄等问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地质勘查发展形势。

3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展望

3.1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主要经济组织纷纷下调了202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与此同时,沙特与俄罗斯开启石油价格战,美国股市十日内发生四次一级熔断,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跌,金融市场陷入历史性暴跌。未来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源民族主义仍将是阻碍世界经济和全球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矿业发展和地质勘查形势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二是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地质勘查行业在项目运行、境外地质勘查、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承受的压力有所加大[9]。但是随着地质勘查单位逐步复工复产,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困境也在逐步缓解。

三是地质勘查行业高风险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征,使社会投资人望而却步,短期内社会投资积极性依然不高,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稳定仍需财政资金给予支撑和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地质勘查财政资金投入所占比重仍将会明显高于社会资金投入所占比重。而地质勘查行业艰苦性、技术密集性的特征,加上地质勘查行业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具备显著优势,短期内我国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不会明显好转。总之,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在未来发展中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际国内突发事件、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预期等都将对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有所影响。

3.2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将更加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好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地质勘查行业是基础性、先行性行业,地质勘查工作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地质勘查行业发挥技术优势以提供支撑。

二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将更加助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统一管理,大地质的提出,为地质勘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等都在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地质勘查行业将在做好地质勘查、资源保障的前提下,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应急管理、旅游、农业等多部门紧密联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宽地质勘查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打破其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用自身的独特的技术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一份贡献。

3.3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加快推进自身转型升级

第一,地质勘查行业管理部门将继续优化管理服务,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及时调整不合理制度障碍,积极研究出台推动地质勘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关乎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地质勘查经济发展低迷的大背景下,为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做好资金保障,为地质勘查队伍稳定做好制度保障,同时,进一步放寬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条件,营造诚实守信、健康有序的市场氛围和市场环境。

第二,地质勘查行业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延续已久的以传统要素驱动行业发展转变为以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当前大数据、互联网、遥感探测等新技术与地质勘查交叉融合,未来创新是第一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的研发和运用,将对地质勘查行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地质勘查行业将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人才是第一资源,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才是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仍将持续,地质勘查行业将更大程度的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构建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10],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能力、能吃苦、敢斗争的地质勘查专业队伍。

4 总结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地质勘查行业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行业投资结构,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同时,也暴露出在发展环境、体制机制、自身能力方面的不足。展望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将直面机遇和挑战,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自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行业发展能力,为自然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批准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公告(2017年第17号)[J].中国标准化,2018(1):150.

[2]自然资源部.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R].北京:自然资源部,2020.

[3]自然资源部.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情况通报[R].北京:自然资源部,2020.

[4]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Z].2011-03-23.

[5]方敏,王华兵,董大啸,等. 2018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6]KEVIN MURPHY.Pandemic expected to push exploration budgets 29% lower in 2020[R].SNL Metals & Mining,2020.

[7]汪恩满.属地化20年来我国地勘单位改革历程回顾与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1):70-75.

[8]汪恩满,王雪.新时代地勘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31(5):48-51,58.

[9]汪恩满.疫情下地勘行业的“机”与“变”[N].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4-02(7).

[10]王春芳,黄贤营.我国地勘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10).

[基金項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基金项目“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调查跟踪与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733-19190890)。

[作者简介]王春芳(1988—),女,汉族,山西平定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自然资源经济。

猜你喜欢
勘查发展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