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绪 孙辉 蒋鹤 刘星辰
摘 要:目前,三峡通航船舶待闸已成为常态,锚地水域的船舶通航密度持续保持较高状态。本文对三峡待闸锚地运行强度进行分析,重点梳理锚地运行管理存在的难点,并对现有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归纳,有针对性地提出锚地运行管控措施,为保障三峡待闸锚地运行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待闸锚地;容量;管控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3-0044-03
近三年锚地指泊数量逐年增多,2018年6月1日长江干线过闸船舶实行100%安检,锚地除了待闸功能之外增加了为船舶提供安检区域的功能。锚地从安检区域上被划分为安检区及合格区,普通货船安检区及合格区设在不同的锚地,船舶在安检区接受安检,合格后移泊至合格区待闸。2017年底长江干线过坝船舶实行联动控制,核心水域内的待闸船舶数量按照锚地容量进行控制,目前锚地容量能匹配现有三峡通航调度模式的运行,但锚地高强度、满容量运行成常态化,在船闸检修及大风、大雾、大流量等期间,锚地会短时间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锚地运行压力较为突出。
1 锚地运行饱和度分析
1.1危险品锚地
目前三峡坝上危险品锚地主要有庙河、杉木溪、兰陵溪等。其中庙河为非易燃易爆危险品锚地,运行容量为10艘,因运输货种原因,非易燃易爆危险品运输船舶总量不大,锚地运行强度正常,基本满足要求。兰陵溪锚地为易燃易爆危险品锚地,是三峡坝上危险品船舶的主力锚地,锚地总容量为22艘,受近年危险品运输船舶快速发展影响,锚地一直处于满负荷高强度运行状态。总体来讲,三峡坝上危险品锚地运行饱和程度高。
1.2集装箱、商品车船锚地
目前,三峡坝上集装箱、商品车船舶锚地布置在仙人桥锚地,该锚地设有靠船墩用于靠泊,总运行容量按不超过24艘控制,受过闸放行节奏和来船总量影响较大,运行强度较大。基本满足待闸需求,饱和程度高。
1.3普通货船锚地
目前,三峡坝上普通货船锚地主要布置在沙湾、曲溪和百岁溪锚地。其中,沙湾为待检船舶锚地,曲溪和百岁溪为安检合格船舶锚地,受过闸安检节奏影响,各锚地运行强度容易出现不均衡现象,特别是沙湾锚地饱和程度非常高。
总体来说,锚地运行强度呈现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不同类型的锚地在不同时段可能出现过饱和状态。
2 锚地运行安全形势分析
多年来,锚地运行安全平稳,为船舶安全待闸提供了可靠保障。较好满足了船舶过坝的需求。运行实践表明,枢纽配套待闸锚地为保障枢纽通航安全、畅通、有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两坝船闸停航检修以及突遇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待闸锚地充分发挥了待闸服务功能,是枢纽通航保障重要环节之一。
2.1锚地总体容量
三峡通航船舶待闸已成为常态,待闸锚地船舶数量长期处于高位。长江过闸船舶实施100%安检以来,对锚地指泊要求更为细致,才能保障泊位安排与船舶安检工作有效衔接。但遇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或船闸停航检修,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待闸船舶大量滞留三峡坝上水域情形,此时锚地容量不足情况会凸显。
2.2危险品船舶待闸泊位
由于危险品船舶的特殊性质,其对待闸锚地的地理位置、系泊设施、水域及岸域环境要求甚高,为保障危险品船舶待闸安全,对其实行分类分区待闸管理,危险品锚地资源相对更为紧缺。另外随着长江危险品船舶数量的日益增多,危险品船舶对待闸泊位的需求会长期存在。
2.3锚地系泊设施
部分锚地均建设投用近十多年,建设时长江运输设计代表船型为3000吨级左右。近年来长江运输船型发展趋于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自航船载重量已达5000-6000吨,未来过闸船舶吨位可能达到10000吨级,部分锚地设施的系泊能力难以满足以后发展船型的安全停靠需求。
2.4船舶進出锚地交通流
坝上北岸设有多处锚地,船舶出锚地需划江后沿主航道上行,其航路与上行船舶航路存在交叉;另外每天船舶到达锚地时间存在繁忙和闲时时间段,当短时间内船舶到达锚地较多时,船舶排队进锚地的水域范围有限,如刚好遇到船舶发航离泊,船舶进出锚地的交通流会变得复杂,船舶在锚地水域可能会出现窘迫的局面。
2.5特殊气象水文
三峡坝上锚地水域受地理环境影响,局部小气候特征明显,出现的特殊气候水文主要是大风、大雾和库水位变动。大风天气一般在初春及秋冬交替季节出现较为频繁;大雾天气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库水位变动为每年6月三峡库水位消落至145米高程及每年10月库水位回蓄至175米高程。船舶待闸受特殊气象水文影响较为常见,期间存在船舶走锚、碰撞、触损等安全风险。
2.6近坝河段锚地水域及岸线资源
为便于船舶过闸调度指挥,在用锚地均布置在近坝河段。受近坝河段水域范围和锚地设置要求等限制,在三峡局管辖的59公里河段水域除坝上拟建锚地之外,尚可用作锚地的水域和岸线十分匮乏。
3 锚地运行管控措施
近年来,锚地运行管理在三峡通航管理环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锚地运行深度融合到联动控制、船舶安检等核心环节,对三峡通航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1科学保障锚地资源运用最大化
3.1.1实施分类分区锚泊管理
三峡河段待闸锚地及锚泊容量十分有限,而船舶待闸需求是长期存在的,为了更好地为船舶提供待闸锚泊服务,根据船舶类型、过闸数量比例、船型尺寸及锚泊方式划分不同类型的锚地。首先根据货种进行分类,包括危险品、普通货船、集装箱和商品车船等,其中危险品船舶按理化性质进行再分区。危险品锚地设在相对独立、水域较广且锚泊设施较好的支流溪沟内,危险品船舶根据所载货物理化性质不同实行分类分区锚泊,危险品船舶泊位安排、进出锚地报告、信息核查及锚地容量控制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旨在掌握船舶在危险品锚地锚泊的实时动态,以备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三峡坝上主要有危险品锚地、普通货船锚地、集装箱船及商品车滚装船锚地,两坝间有两座综合型锚地,2018年三峡过闸船舶实施100%安全检查以来,锚地资源运用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功能分区更加细化,要求待安检船舶与安检合格船舶分区停泊。
3.1.2强化船舶进出锚地信息化全过程监管
合理疏导船舶进出锚地交通流,船舶进锚地时主动避让出锚地船舶,船舶离泊出锚地时,通过AIS系统实时关注水域船舶密度情况,对船舶离泊节奏进行适当控制,减少船舶航路交叉。
规范坝上江北锚地进出航路,船舶从江南下行驶入锚地时,在无碍他船时方可横驶主航道进入锚地,船舶从江北锚地驶出时,船舶沿北岸通航分道上行,无碍他船时方可横驶至南岸通航分道下行。
3.1.3合理安排过闸安检船舶泊位
按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统筹锚地资源,合理划定船舶安检区及安检合格区,船舶在安检区接受安检,安检合格后在合格区集中待闸。落实巡检和靠检相结合安检模式的要求,合理安排船舶靠检泊位,实时掌握船舶移泊进度,以及水域船舶密度和预期动态,保障船舶靠检与指泊、安检工作的有效衔接。
3.2落实管理措施保障锚地运行秩序
3.2.1推动落实长江干线船舶联动工作机制
落实《长江干线过坝船舶联动控制方案》,上起云阳长江大桥,下至石首长江大桥,541.8km水域“通航调度管理水域”划分为“核心水域、近坝水域、控制水域、调度水域”4个区域,充分运用三峡及葛洲坝近坝河段、控制河段锚地或应急停泊区功能,严控近坝河段待闸船舶总数,实现分段控制、分区待闸,避免了大量船舶在核心水域待闸的现象。根据近年联动控制运行情况来看,在满足三峡枢纽调度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核心水域内待闸船舶数量得到有效控制,锚地资源在现阶段达到了利用最大化。
3.2.2充分应用信息手段提升锚地管理水平
2018年9月锚地专用的业务管理系统开始上线运行,该系统在AIS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开发,创新性的增加了在电子江图上进行图形化指泊操作的功能,另外实现锚地的远程视频监控、VHF13频道信号全覆盖。业务系统对三峡待闸锚地锚泊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优化,能够为船舶安全待闸、过闸安检、公平快捷通过两坝船闸发挥作用。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支持的工作流程,在为待闸船舶提供安全、便捷锚泊的同时,做到了待闸船舶分区锚泊,船舶到锚报告线和过闸计划报告线的相互印证,使其以提高通航效率为目的的过闸计划编制更加科学,船舶过闸更加顺畅。
3.2.3优化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
在锚地安全秩序管理中强化远近结合监管模式,充分发挥12处现场锚趸班组的獨特作用,有效补充与船方远程交互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锚地业务管理系统”在现场安全监管的作用,对各锚地现场情况实现全面掌握,船舶待闸数据实时更新准确,各站点信息实现共享,从而全面提升锚地安全监管能力。
3.3锚地匹配船闸高效运行
利用锚地业务管理系统中的船舶过闸计划,船舶尺寸等数据,优化泊位安排,做到精准指泊,不论船舶到达锚地先后,能预先进行泊位编排,使同闸次的船舶能安排在一起锚泊,同闸次船舶发航可以集中离泊。目前该指泊方法已在两坝间乐天溪锚地得到科学有效应用,该方法不仅减少了船舶离泊作业时其他船舶让档操作频次,而且可使同闸次的船舶成对列集中到达船闸引航道,方便船舶在靠船墩进行排挡,从而提升船闸运行效率。
4 结语
(1)主动适应新的调度模式,科学调整锚泊指令站点布局,合理配备人员,做好新的锚地业务管理模式的推广和运行。
(2)进一步强化管理,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完善锚泊指令工作流程,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应急预案。
(3)结合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理念,加快“三峡水上温情驿站”党建品牌提档升级,强化船员待闸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春波.长江口段锚地使用和管理优化研究[J].航海,2019.
[2]周云鹏.镇江危险品锚地锚位优化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