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高远
【摘 要】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仅具备单一语言知识的翻译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对于“专业+翻译”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求之若渴。因此,在非英语专业中培养跨专业的翻译人才,将成为推动学生个人发展和满足社会多元人才需求行之有效的手段。“依托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注重学生在市场环境下的实操过程,将其应用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中,能够实现语言知识、翻译技巧和专业理论的综合运用,是培养跨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复合型翻译人才;非英语专业;依托项目教学法;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44-03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作为通识必修课,尽管学生在大学英语的课程上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综合知识,但是仍以读和写能力的培养为主,翻译能力的培养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仍然不具备翻译意识,也欠缺实际翻译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过宇,2020:13)。因此,跨专业学生若在牢固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将成为其未来的就业优势。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行跨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也随之成为目前翻译教学研究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因此,本文拟从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入手,以依托项目教学法为基础,针对非英语专业的翻译学习者,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且凸显校本特色的跨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二、依托项目的翻译教学法
依托项目教学法源自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参与实践,与环境、他人交互作用过程中对知识的重构(刘玉玲,2020:58)。
“项目”是依托项目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项目小组协作的形式,参与真实或模拟的翻译项目实践,以完成特定翻译任务为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略高于现有水平的翻译任务(王荣,2012:71)。此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反思,强调师生双边积极互动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活动从曾经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学生间的双向行动,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向晓,2012:91)。将依托项目教学法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中,使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翻译技能、跨学科专业知识和市场实操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和协同发展,是学生学以致用,在最短时间内将所学知识对接市场需求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跨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大有裨益。
三、跨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面对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单纯的具备翻译技能的人才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企业对外交流的需要,“市场经济呼唤口径宽、适应性强、应用能力突出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武光军,2011:8)。”这样的社会人才背景之下,“专业+翻译”的非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炙手可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于校本特色专业,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强项,合理地融入与经济发展和技能培训密切相关的课程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上打造具有竞争力特色的“专业+翻译”口碑。
(一)整合翻译课程资源
翻译本就不是一门单向的语言课程,其更倾向于是一门需要其他学科为依托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需要翻译人员触类旁通,具备广博的背景知识。
因此,为摆脱非英语专业学生持有四六级证书却实际翻译能力低下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高年级阶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校本特色,单独开设专业翻译课程,使得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实用翻译能力相结合,满足市场对于“专业知识+翻译”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优势专业。这类专业翻译课程在高年级阶段以必修课的形式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放,基于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所打下的专业的理论基础,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用翻译文本为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翻译所需的技巧和专门用途翻译固定的词句表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培养英汉双语思维、双语转换能力和文化翻译意识”(薛丽平,2017:74)。
(二)反转传统翻译教学过程
依托项目的翻译教学,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收听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翻译学习真正的主体,而老师则成为课堂活动的辅助者与监督人。
1.项目设计
在依托项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翻译教学,老师根据大纲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相关知识基础,制定相应的项目课程学习计划,包括项目实施基本要求、项目课程整体规划、项目涉及的工作量、進度安排、完成时间以及项目课程的结项与评价形式等。在课程的前期项目设计中,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翻译工作坊或跨境电商仿真实验室等模拟旅游景区翻译、商务函电翻译等场景进行虚拟项目任务发布,项目作业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旅游景区英文手册、商务翻译实践报告、新闻稿、书面报告等。课程后期,当学生已经充分了解翻译市场实操流程,可以与校企合作的公司进行真实的翻译项目。这样一来,实现由易到难、虚拟到真实循序渐进的操作演变,学生经过前期的项目模拟熟悉业务流程,减少在真实项目操作中的出错机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这种项目依托模式能够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将专业理论知识、翻译技巧与市场运作流程有机结合,既运用了自身的专业理论,又增加了翻译技能。
2.项目启动
在项目启动之前,老师向学生介绍翻译项目运作流程,包括与客户接洽、签订合同、分配任务、监控翻译质量、团队的协调、译文提交、译作质量反馈、报酬的发放和项目后期总结等环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员性格特点自由组合成调研小组,每组4-6人,选定组长,由其为每个成员分配翻译角色,如商贸接洽、译员、译审、术语查找、建库、资料搜索等,老师则定期督促小组成员角色互换。项目准备完成之后,老师根据翻译教学进度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每期确定不同的翻译主题,选取适当的实用翻译材料,发布翻译项目。每次的项目下达之后,老师应明确译文格式和交稿时间,同时让学生建立自己小组的术语库,形成本项目组内一致的翻译术语和翻译风格。此外,老师在每次项目任务下达后,还要引导学生收集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商务词汇及术语,平行文本,了解商务背景知识,获取项目相关的行业资讯,协同学生一起把握商务领域前沿动态,以扫清项目组在翻译时可能出现的障碍。
3.项目实施
领取项目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给定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项目的目标读者和商量可采用的翻译理论和策略以及最终的结项形式,如书面报告、新闻报道、英文手册等。然后小组长为本组成员分配任务,合作撰写任务书,提交老师审核。任务书审核通过之后,小组成员在先前研读原文的基础上,统一译文风格,开始独立翻译。初稿完成之后,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先前的分工,分别担任审稿、校对、译员修改、译员复译、排版打印、接洽客户、汇报成果等角色,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整个翻译项目流程。
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老师都将全程跟进每个小组的任务进度,通过钉钉平台、QQ、微信等各类线上平台对学生的项目情况进行随时监督和指导,尤其是在初稿之后,老师应及时对每个小组的初稿进行查看,了解项目初期存在的翻译困难、译文缺陷等,并给予相应的修改意见。同时,老师通过线上平台让每组的组长定期汇报翻译进度、译员表现,根据每组成员的特点和项目进展情况进一步给予有针对性的翻译指导。
学生的翻译项目初步完成之后,由负责客户接洽的成员提交给客户,向客户征求对译文的反馈意见(若是虚拟项目则提交给校企合作的公司负责人,由其充当客户,基于市场实际需求反馈),再在组内进行讨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细致对口的修改。最终整个项目顺利完成提交给客户之后,将以最初确定的结项形式进行汇报,而老师也将对学生结项汇报的撰写进行积极指导。
此外,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及时撰写翻译反思和翻译日记,记录下自己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解决策略,并摘录一些好用的词句作为日常积累。这个过程实现了学生对于自己翻译学习的自我监控。
依托项目的翻译教学,反转了之前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局面。依托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老师只是起到协作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监督(张允,2014:22)。以项目的形式贯穿整个翻译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氛围;兼具极强的实用性,学习内容与市场需求接轨,调动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翻译技巧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专业知识,增强了他们对于跨专业翻译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主动想学且愿意参与翻译课堂。
(三)多元教学评价
依托项目教学的评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向晓,2012:91)。对于依托项目的翻译教学评价,因其以项目操作整个流程为主线,注重过程,故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翻译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还通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翻译进展情况,改进教学,为学生调节学习策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孙乃荣、姚爽,2015:142)。教师通过学生译本的横向对比,结合学生项目过程的参与情况、翻译日记、工作态度及表现等综合评价,并进行公开的集体点评,总结各小组完成效果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点明需要集体改进的方向,让学生为下一次的翻译项目汲取经验;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翻译任务的反省,检查是否达到一个合格译员的要求,内容包含:自己译本的质量、相关翻译理论与策略掌握与否、翻译速度的变化、翻译工具的使用、译员的工作素养、存在哪些翻译上的不足等;客户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对该翻译项目成果的满意程度,如译本质量达到市场要求与否、译本专业术语是否统一、整体项目翻译速度、顾客要求的满足度等。多元的教学评价系统既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甄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又全面考量跨专业学生的翻译实际水平,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与完善以及情感与态度的提升。
四、总结
通过依托项目教学法,培养跨专业的翻译人才,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同时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二者在教学中的身份。教师成为了项目的设计者、课堂的监督者与协助者以及课后的评价者之一;而学生成为了项目的执行者、课堂的主体以及课后评价的参与者。依托项目的跨专业翻译教学,更契合非专业学生的专业翻译学习基础与需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满足于市场需求的“专业+翻译”人才,有效促进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对接,既强化了跨专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能促进专业翻译技能的提升(陈伟济,张佑明,陈晶,2020:77),为培养跨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另辟了蹊径。
【参考文献】
[1]陈伟济,张佑明,陈晶.“翻译工作坊”在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4):77.
[2]过宇.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应用翻译课程设计探讨[J].海外英语,2020(11):13.
[3]刘玉玲.语言服务视域下依托项目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3):58.
[4]孙乃荣,姚爽.依托项目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42.
[5]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011(3):8.
[6]王荣.基于项目的影视翻译教学设计[J].台州学院学报,2012(2):71.
[7]薛丽平.输出驱动下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探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6):74.
[8]向晓.项目式教学法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91.
[9]张允.项目依托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