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炽热 柳姗姗
摘要:桂东南民间礼仪习俗活动众多,玉林茶泡即是典型的民间工艺和文化遗产之一,是桂东南人民奉茶献客时不可缺少的传统手工艺茶点,是玉林久负盛名的特产。茶泡是一种独特的瓜雕艺术,它荟萃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精华,在构思、造型、工艺上极为讲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挖掘和整理茶泡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对研究地方文化渊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玉林茶泡,打造特色品牌和相关产业链,既可弘扬文化自信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实为两全其美。
关键词:桂东南 茶泡 艺术特色 传承
桂东南泛指广西玉林地区,东靠广东,南邻海南,古称鬱林,有“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的美誉。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开始设鬱林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州郡历史。玉林茶泡,是一种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其型精雕细琢、寓意吉祥,集绘画、雕刻、装饰工艺于一体。其色白如雪、美如玉,不仅赏心悦目,更凝聚了玉林的传统礼仪民俗文化。虽有“茶”字,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茶泡,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用来泡茶喝的原料。
一、桂东南茶泡的文化根基与制作工艺
茶泡始于宋代。直至清代,玉林的富户人家,在嫁女时用茶泡敬遍亲戚朋友,俗称“新人茶”。在新郎到女家“迎亲”或“回门”时,女家须以大型精致的茶泡相馈赠。男家也须以同样规格的茶泡,馈赠女家的“送嫁娘”。除了迎婚嫁娶外,逢年过节,或在祝寿、孩子出生、中秋等场合,也常以茶泡招待宾客。可以说,旧时茶泡在玉林人的节庆生活中举足轻重。而每家每户制作茶泡的,必是女子,哪家的茶泡手艺精细,泡茶时必得客人称赞。所以,茶泡又是玉林女子的另一种“女红”,各家的制作手法各异,一般在母女间代代相传。上世纪50年代前期,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时,玉林县政府曾组织一批能工巧匠,精心錾制大型精巧的立体、平面茶泡,由专人送到北京展览。
茶泡制作方法是将石瓜去皮后切成约一寸大的正方形小片,然后用特制的刀具在上面雕出花草虫鱼等形状各异的图案,之后经晾干、浸糖水、消糖、晒干等多种工序做成。从选料到錾花,从过糖到点彩,要经过巧匠们十几道工序的精心泡制,才能将一个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石瓜,变成美观大方、独具风味的玉林茶泡。那些錾着寿桃“囍”字、花卉鸟纹、虫草游鱼等图案的方寸茶泡,便成为美甲一方的休闲食品,不仅工艺独特、造型精美、赏心悦目,更凝聚了玉林的传统礼仪民俗文化。
二、玉林茶泡文化的艺术特色
玉林茶泡是老一辈玉林人心中最具玉林特色的代表,亦是一种能够被吃进肚子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精雕细琢,寓意吉祥,白如玉,美如玉,是玉林人用来泡茶的一种甜点,无论是选材,制作工艺还是食用方法,都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玉林味。玉林茶泡文化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对茶泡用的工具很讲究,注重雕刻。这里的雕刻叫錾,以冬瓜为制作原料,要挑选肉质更坚硬的“老水”冬瓜。取靠近皮的部分,修切成五厘米见方、五毫米厚的方块。以二十几把精细的錾子为工具,雕刻而成。在冬瓜上雕刻,无法画草图,需要制作者对于花纹图案熟稔于心,下刀分毫不差。其次玉林茶泡的图案形状非常丰富,普通茶泡的图案有荷花、石榴、福字、缘字、灯笼、金钱等,寓意和谐美满、多子多孙、幸福喜庆等。如要切合婚嫁时人们美好的祝愿,图案一般成双成对。因为是纯手工錾刻,所以就算普通的图案,一天最多也只能錾制十多个。此外,茶泡的独特在于它既是一种味道清甜的甜品,也是一种雕刻精细的手工艺品,其实茶泡文化寄托了一种品茶情趣,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提起茶泡,玉林的长者应该不会陌生,可是一些比较年轻的晚辈,就已经不知道茶泡是什么了。2016年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让玉林茶泡火遍了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茶泡是一种用冬瓜雕刻,糖腌而成的佐茶点心。玉林人在招待宾客,饮茶闲谈时都会往茶中放入一块茶泡,添上一丝雅兴。玉林茶泡文化荟萃了绘画、雕刻、装饰等艺术精华,造型生动、工艺精美、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玉林茶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玉林茶泡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工艺食品,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在时代变迁中,玉林茶泡以其独特的价值一直保留到今天。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玉林茶泡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片需要长时间手工制作的茶泡,更多地被机器取代,因此能够真正传承下来的手艺人并不多。在今天,依旧坚守着这门古老技艺的人大多也已年过半百,代表性的人物有李世俊师傅和苏第能师傅。李世俊师傅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岁月的痕迹早已爬上了他的眼角。但庆幸的是,李师傅有一颗传承文化的不老之心,身体力行地为茶泡文化的现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杯茶,一块茶泡,一双手,一份精神,做得茶泡传手艺,留得清甜在人间。作为玉林茶泡传承人,李师傅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茶泡,希望茶泡技艺在玉林这方土壤得到传承和发展。目前,李世俊老人的一部分茶泡錾制工具,已被一家博物馆收藏。这种以冬瓜、木瓜为原料,取材容易,制作精巧,风味悠长,饮誉天涯的茶泡,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过去的嫡亲秘承、家族传承,发展到现在的开门授徒、学校设课、编写地方特色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蔚成风气。同时,玉林茶泡传承人苏第能师傅的代表作“玉林锦同茶泡”,于2009年已录入“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多年来,苏师傅制作的茶泡畅销港澳、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大陆各省市,受到各地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同时也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玉林茶泡因為制作全凭人力手工,一般仅在春节前后制作少批量“玉林茶泡”出售。因此,制作出来的每一片玉林茶泡都弥足珍贵。由于玉林茶泡全为人工操作,制作繁杂,工艺要求高,导致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解放后,由于食品工业发展,食品样式繁多,物美价廉,茶泡的地位迅速下降。80年代,只有少数老錾工继续进行少量生产。到现在,以传统工艺制作茶泡的老錾工更是寥寥无几了。玉林市糖果饼干厂继承传统工艺,简化工序,以机械模具代替人工錾制,每年春节前,都生产一批“玉林茶泡”投放市场。然而,因为其他新产品的快速迭代冲击,以及制作茶泡工序繁复且回报率不高等种种因素,导致没有多少人愿意来继承这一传统手艺。截止目前,在玉林还懂得如何制作茶泡的工匠“錾工”已经屈指可数,甚至知道的人也为数不多了。“玉林茶泡”这一制作技艺亟待被保护并传承下去。令人欣慰的是,玉林市文化部门已把玉林茶泡这一传统独特的手工艺制作,列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抢救和保护。
广西茶泡以玉林茶泡最具代表性,但玉林茶泡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在于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难以走向工厂化,又因其成本高,价格高,普通百姓缺乏购买力,致使产销失衡,进而难以推广茶泡制作技艺及茶泡文化。传承与推广并举、打造特色品牌、鼓励培养年轻匠人是玉林茶泡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值得参考的创新发展模式。玉林茶泡要得到传承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主要有以下途径:(一)加强本土文化宣传力度,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灯箱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同时开展相关交流推广活动,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茶泡工艺,意识到茶泡文化在玉林文化中的地位。(二)政府对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要加以保护,给予持续性的经费支持,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三)政府要鼓励企业参与民族文化品牌的经营,在相关政策和经费上都给予扶持,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保障。企业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大胆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介入现代高科技生产线,结合更加高效、现代的产品经营和宣传模式,改良茶泡的包装、设计风格,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茶泡,也让茶泡能更快地推广至全国和海内外。(四)努力将民间工艺、民俗文化推向大中专院校。在高校、高职和中职院校开设相关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教授技能,让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了解民间文化和工艺技术,更加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推广。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民间艺术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培养文化接班人。(五)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努力拓展市场,努力将本土特产和文化附属产品遠销东南亚。
结语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玉林的茶泡文化,无论是茶泡的錾刻、食饮的礼节,都寄托了玉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礼仪孝敬的恪守遵行。而像茶泡一样,承载着历史与现实仪式感的物品的存续,也正印证了人们对内心、对生活的尊重与热忱。
参考文献:
[1]张耀军,李裕杰.玉林“茶泡”的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J].装饰,2010年04期.
[2]董睿颖.玉林茶泡錾刻工艺及工具[J].福建茶叶,2020年06期.
[3]蒙本曼,杨朝川,屈桂波,樊俊延.玉林茶泡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19年49期.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背景下桂东南民间美术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528)”成果之一;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间木雕工艺振兴与产业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2021KY0574)。
作者简介:
肖炽热,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
柳姗姗,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