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佳佳
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漯河 462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病会对患者的呼吸中枢造成损害,致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及缺氧窒息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保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通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预防脑组织因缺氧而产生的继发性损害[1]。但患者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误吸、排痰不畅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常规护理措施只能满足患者基本的护理需求,在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较低。品管圈干预模式是一种由同一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发组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以实现维持与改善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品管圈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7 年5 月—2020 年4 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行气管切开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40±3.40)岁;高血压病程1~8 年,平均病程(5.09±0.70)年。观察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42~79 岁,平均年龄(60.05±3.37)岁;高血压病程1~9 年,平均病程(5.14±0.68)年。纳入标准:有高血压病史,入院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且入院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既往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2 h 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 次,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结合痰量定时抽吸;结合患者口腔PH 给予合适的口腔护理用药,保证患者口腔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干预模式,内容如下:(1)成立小组:成立由护士长、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组成的品管圈,由护士长担任圈长,统筹安排全组工作,由1 名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负责控制品管圈护理质量。(2)现状分析:采用自制问卷对全科护士进行气管切开相关护理知识的调查,内容包括如何有效进行排痰、如何正确进行气道湿化以及如何判断导管是否堵塞,发现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未有效排痰、消毒不到位、吸痰时机不当、雾化方案单一等。(3)拟定护理路径表:由圈长及辅导员共同建立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组织全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学习,同时根据相关内容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保证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具体措施:①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知识,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疑答惑;宣讲气管切开病人正确有效翻身拍背的重要性,患者体能虚弱,自主咳痰能力差,肺部感染风险较大;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耐心讲解护理依从性的重要性,教授其规范有效的翻身及叩背方法,提升其参与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提升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②加强湿化工作:增加患者居住环境湿度;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实施气道湿化,并结合患者痰液性质确定湿化频率;结合患者痰液性质选择不同的雾化液;正确、按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及操作规范。详细记录患者吸痰情况,注意避免套管内残留痰液;吸痰过程中适当给予患者拍背咳痰,防止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保证患者早期进行自主咳痰。③严格执行无菌干预:所有患者的垃圾均分类放置、处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进行快速手部消毒,用物应做到专人专用,禁止交叉使用,防止污染;加强巡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1)气管切开留置:对比两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2)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患者导管痰痂堵塞、肺炎、重新置管、气道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对两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共19个条目,用Liket5级评分法,满分95分,分为不满意(<57分)、一般满意(57~76分)、满意(>76分)[3]。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为(20.25±5.31)d,对照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为(31.32±5.53)d,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85,P=0.000)。
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发生情况对比例(%)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且具有发病迅速,难以控制的特点,为保证患者的有效呼吸,通常采取气管切开治疗,使患者在医疗器械的辅助下有效通气,缓解因无法自主通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4-5]。但气管切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呼吸道生理结构,气道无法正常湿化,导致痰液粘稠、增多。而气管切开护理过程中,如护理不当不仅会对患者的气管造成损伤,甚至存在医源性肺部感染的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
品管圈是一种主动化的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将由上至下的管理制度转变为上下联动的双轨制度,其核心在于将小组中的共同目标作为行动中心,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圈内建设,结合科学的统计方法与管理手法,解决护理问题。近年来,品管圈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品管圈干预模式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能够减少导管痰痂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气管切开留置时间,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将品管圈干预模式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组内护理人员共同分析临床现状,学习新理论与技术,充分了解临床护理相关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断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7]。为保证品管圈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分析临床现状,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心,使其充分了解加强护理工作对改善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痰液粘稠的意义;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的有效制定,加深护理人员意识,以达到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护理品质的目的[8]。品管圈干预模式从整体出发,通过现状把握、对策制定、对策实施等方面加强医护人员对吸痰时机的把握,能够增强其手卫生依从性与无菌观念,有效减轻因吸痰不及时、吸痰不净等不良因素造成的病原菌侵入气管引发的肺部感染。品管圈干预模式结合患者肺部痰液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管理,通过细化消毒隔离措施、改进雾化与吸痰频率,提升气道湿化效果,促进痰液排出,有效改善肺部换气功能,缩短气管切开留置时间;同时能够减少细菌在呼吸道黏附、繁殖,降低肺部感染机会,利于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品管圈干预模式后,随着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信任度随之增加,结合有效的健康宣教工作,提升家属疾病认知,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监督工作中,利于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品管圈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缩短气管切开留置时间,提升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