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南亚
江苏宜兴是中国制陶产业的核心地带,早在新石器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用具来满足生活需要,这里成为宜兴陶器艺术的源头。宜兴陶艺世界中有“五朵金花”,其中最广为人知晓,成就也属最为卓越的便是紫砂壶。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以来,紫砂壶工艺不断进步,造型与装饰表现极为多元化,配合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古典艺术魅力与无壶能及的泡茶本领,紫砂壶艺术在百余年时光打磨下更具韵味,始终熠熠生辉。
“吉祥壶”这件作品的主题显而易见,所承载的是中国独特的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吉祥文化。创作者在此壶中运用了陶刻、贴塑与泥绘三种装饰工艺技法,塑造出一幅生动的“锦鸡图”,借此表达出作品的美好寓意,也彰显了紫砂壶装饰工艺技法的精妙。
这里提到的基本特征指的是泥料以及造型,在紫砂壶创作中,通常来讲这两部分是比较稳定和传统的,能够提供紫砂壶创作的基本理念。
配合吉祥主题,红色泥料就是制作此壶的首选,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最典型的吉祥颜色,能够最直接地传达出吉祥、喜庆和繁荣等美好气息。壶整体颜色统一,泥料烧制后呈现为棕红色,为作品带来了古典与喜庆之气,也代表了紫砂壶艺术的古典美。泥料尤为细腻,几乎连纹理也没有,似通透的美玉。经创作者精心打磨后,光泽浮现于壶表,又似闪烁着光泽的缎面丝绸,精美耐看。泥料体现出紫砂泥天生完美的色彩和创作者处理的精细程度,无论是美玉还是丝绸,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无形之中从视觉上为作品增添了高贵的气息。
壶的造型是中规中矩的圆柱形,比较高挑,朴素之中有正直挺括之美,兼得圆器的随和圆润与方器的利落干练。筒身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圆柱,上下边缘线条清晰,壶面顺畅干净,弧度精美。壶底部镶嵌圆形底座,大小与壶颈部、壶盖一致,上下对称。圆形壶盖与壶颈部严丝合缝,几乎融为一体,简化壶体结构,小圆柱壶钮镶嵌在壶盖中央,与壶身造型相呼应。纤长的壶嘴与经典的环形端把对称镶嵌在壶身两侧,更显作品的大气。
壶的泥料精美细致,基本造型清晰端正,富于传统韵味,简单的造型能够衬托出壶身上的精美装饰,做到了层次分明。
装饰工艺是紫砂壶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这些工艺有的源于陶瓷制作的传统,有的则是紫砂壶所特有的。装饰工艺的运用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与个性,并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工艺价值。此件作品中运用了三种装饰工艺,呈现出一幅生动精美的“锦鸡图”,用于表达吉祥之意。
这幅“锦鸡图”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草,烘托锦鸡漫步的环境,另一部分就是锦鸡,也是表现的主体。对于草的表现,创作者选择了陶刻工艺,运用刻刀在壶面上刻划出纤细的草叶,使其环绕在锦鸡周围,繁密又不杂乱,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背景。为了使草叶更加逼真,创作者用绿色进行渲染,称之为“墨刻”,是陶刻的一种类型,展现了陶刻工艺的多样。锦鸡运用两种装饰工艺制成:一曰“贴塑”,一曰“泥绘”,这两种技法都是紫砂壶装饰中难度较高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贴塑是创作者用泥料捏出所需造型后粘贴于壶体上,再进行细节勾画;泥绘则要将泥浆在壶体上进行堆画,也就是说这两种技法都是“以泥饰泥”,由于泥料性质存在差异,贴塑、泥绘好的图案较易脱落,所以包含有这两种装饰工艺的作品也就显得较为精贵。
创作用淡黄色泥料塑锦鸡之形,与壶体底色形成反差,凸显主体。锦鸡昂首挺胸,气势雄伟,鸡冠、鸡眼与羽毛等处理得相当细致,纹理清晰,尤其是那飘逸的尾羽,更是华彩异常,使锦鸡神采奕奕,彰显了贴塑与泥绘工艺的精美,羽毛细节的处理则显示出创作者的耐心,折射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工匠精神。
中国人认为鸡可辟邪,守护人们的幸福,是生活中的吉祥物。创作将锦鸡装饰于壶中,具体表现了主题,为作品增添了美好的寓意。红彤彤的色彩与华丽的锦鸡闪耀着吉祥光芒,温暖人们的心,在精妙的紫砂壶工艺中传播了中国的吉祥文化。
结语:多样化的精湛工艺是紫砂壶艺术得以立足并发扬光大的关键之一,“吉祥壶”中包含多种高难度装饰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结合美好的寓意,就更显美好灿烂。这些精美的工艺与美好的寓意共同汇聚成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载中华儿女们的美好期盼与祝福,展示了中国紫砂壶艺术的民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