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洁 范秀洪
紫砂壶有着丰富多彩的造型,其创作主题亦形式多变,紫砂艺术的创作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接续,它可以是古典的,弥漫着古老的气息;它也可以是新颖的,充满着创意的闪光。当代紫砂壶艺术创作承前启后,在最关键的地方展示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推动了紫砂整个行业的繁荣,也让时代铭记住了这个时代的创作者。宜兴紫砂壶历来就有着包容并续的艺术特征,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紫砂壶吸收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各种创意元素,将其融入到自身的艺术体系之中,用紫砂特有的语言讲述着璀璨的中国故事。
眼前的这件作品“琴海韵律”壶是从古琴中获得的创作灵感,以韵律为文化内核,将古琴之造型与紫砂壶之结构融合在了一起,塑造出了一把仿佛不断律动的紫砂壶。一般而言,喝茶用的茶壶和中国的古琴风马牛不相及,两者似乎从无交集。单纯从形体上来说,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如何让一把壶看起来如同一把琴,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巧妙的演绎的。
作品“琴海韵律”壶在设计的时候,并非是生搬硬套地将琴的形状挪用到紫砂壶当中,而是借用音乐无形无质的特点,将其与同样无形的水流结合起来,借用紫砂壶中对水的塑造方法,将音律的“形状”带到了紫砂壶中。这把壶的壶面线条柔和,身筒的塑造中看不到任何凸起的棱角和冷硬的线条,无肩嵌盖设计使得壶盖完全与壶身融为一体,圆形的壶盖表面顺势接续壶面的曲线,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顺畅的椭圆。这样的壶身降低了整体的重心,让茶壶看起来更为平稳,也为壶钮的塑造提供了方便,壶钮的高度可以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在这里就采用了一枚圆形壶钮,这种壶钮并不多见,镶接时钮座明接,塑造出如同水浪一般的拱起效果,这就如同旭日东升,圆月将落,凭空构筑了一条水平面,也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基础。
《琴海韵律》
在壶身、壶盖、壶钮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以后,对于壶把的设计就采用了极为大胆的变化,并未采用传统的圈把,而是完全创新形象的如意壶柄设计,整个壶柄如同从壶身中央延伸而下的水浪,上部暗接,下部明接,左右两根棱线贯穿始终,先粗后细,就如一柄玉如意一般挺立在壶尾,这样的造型与壶钮相互呼应,让人感受到水波的存在,而整个壶体就如同连成一片的水面,水波酝酿,再怎么起起伏伏,始终都是一体。前端壶流的造型相对于壶柄收敛了许多,唯有左右对称的棱线蜿蜒承转,隐隐然与壶柄上的棱线连成一体,明明是二弯的流身,整个看来却如同一弯一般干脆。
前后的棱线仿佛通过壶身接续,而作品“琴海韵律”壶的壶面亦是全新的设计,虽看起来依旧腹鼓饱满,然而在壶面的整体线条上结合了壶面装饰,进行起伏的塑造,用描金的手法在壶面上绘制了一段五线谱,乐谱前后婉转,顺应着壶面的起伏而起伏,五线谱装饰的两端隐没,中央凸显,整个形状就如同横过来的壶柄,而与之相呼应的则是壶钮上的一枚音符,上下都在奏响着乐章,而起伏不定的壶面线条既似大海,又似音律,塑造出了一种属于紫砂所特有的形体韵律感,让人能够感受到水流在流淌,音乐在律动,两者似乎是独立的,又好像完全地融为了一体,摸上去新奇有形,品味的却是起伏律动的无形,创新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就诞生了这样一件独特而又精美的全新紫砂壶艺作品。
紫砂壶是古朴而雅致的,将其同音律结合,创造出来的是一件具有独特艺术品味的作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包容,出乎很多人的认识,五线谱很早就已经传入中国,十七世纪的《律吕正义》续编就记述了五线谱的音阶、唱名等内容,到了十九世纪已然在中国逐步地流传和使用,在作品“琴海韵律”壶的装饰主题中塑造五线谱并非是背离传统的,更非是一种不伦不类的结合,在融入创新性思维的造型创作之后,这样的装饰结合这样的造型,显然能更为生动地诠释韵律这一主题,并从中衍生出美的讯息。
结语:作品“琴海韵律”壶是带有创新思维模式,且兼具传统与现代两种性格的设计,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形体上的美,更注入了创作精神和新颖的文化主题。紫砂陶艺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当我们拍打泥条,裁出泥片,塑出身筒,每一个步骤都有着特定的节奏,顺应着这种节奏,创造出来的紫砂壶作品就能体现出我们所追求的精、气、神、韵,就如同呼吸一般,顺畅而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