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07-10 02:44张胜磊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6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文/张胜磊

两年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相继建成并开通运营,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位于珠江两岸的港口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广州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500万标准箱,以口岸为节点,多方式、多通道的跨界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如今,粤港澳“一小时交通圈”越画越大,公路、水路、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高歌猛进,“轨道上的粤港澳”展现出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好景象,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格局骨架已然成型。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实施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迈上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3次点名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单独成段放在关键位置,“粤港澳大湾区”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章节成为高频词被高度重视。精准定位的科学规划,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彰显了这一战略在“十四五”时期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的地位和分量。美好蓝图鼓舞人心,战略部署催人奋进。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引擎,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真正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就必须体现出“大的样子”,展现出“强的水平”,不断“强身增肌”。唯有此,大湾区建设才能不断引领和推动粤港澳地区持续向纵深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才能创造出更多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由于历史原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等等制度规则的差异,成为制约粤港澳三地融合与发展的重要障碍。如果要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三地之间的“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就必须树立“区域一盘棋”思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新时期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创新试验场”。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坐标系下,一系列围绕“创新试验场”的大胆试验正在有序推进,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的成功运营,还是“湾区制造”(大湾区的制造业优势+香港国际化认证标准体系)的统一标准制定,亦或是大湾区内部推广的线上“一网通办”“跨境通办”“一窗通取”等等,都在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加快上马。

无疑,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协同发展的闪亮标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湾区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协调的问题,“区域病”与区域差依然严重,亟须跨越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关口。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强身增肌”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只有加快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开放、相互贯通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市场,才能让“湾区”内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把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强中心、联湾区、撑南沙,广州未来14年地铁规划来了!
“新物种”重新定义空间服务!实力赋能湾区城市发展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妙语论道!湾区加速度,宜居新主场!
徐士伟:金融岛TOD,以湾区加速度,激活全新宜居格局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