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珠
碳排放管理员、建筑幕墙设计师、农业经理人、无人机驾驶员、食品安全管理师……伴随我国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模式的持续更新,近年来,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职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关系密切。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传导到劳动力市场的微观领域,就会促使新职业产生。通过研究新职业,可以判断出我国整体产业的发展趋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
市场力量,推动着新职业“野蛮生长”;为提升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结构,引导新职业有序发展,加强新职业培训提上政府工作日程。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有序开展新职业评价,培养高素质新职业人才。
“??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张成刚表示,除政府公共培训外,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都可以贡献力量,??企业也可以尝试将内部培训资源分享给社会。
从诞生到成熟,新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体系的“护航”。《通知》提出,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
“职业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形成,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程序。从最初发布一个新职业,??框定它的大概范围、从业群体及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到对它的技能进行分层分级;在分层分级的过程中,既要对应市场目前的状况,又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而是要比市场更具有前瞻性。??经过这些设计以后,才会??形成新职业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运用到市场上,可以使大家更清楚新职业的‘样貌。”张成刚说。
开展新职业评价,也是引导新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化评价,根据职业特点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
“目前,国家推动新职业社会化评价,主要目的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进行认定,确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从而为薪酬、晋升等提供标准。这种评价可以引领??从业人员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从一级到二级,再到更高层级的进取。”张成刚表示,??从企业角度而言,由??每个企业单独开发一套评价系统,??有些企业或许承担不起成本。“较好的方式是由行业组织制定评价标准。完全由企业单独开发的评价系统,其他企业不一定认可。一个行业或至少几家企业共用一套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具有共通性,也便于劳动者在这一评价体系下进入其他企业。”
当前,我国新职业的技能标准和评价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二手车经纪人、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等不少新职业已经被纳入国家新职业名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部分新职业已经拥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张成刚说,这些新职业都是??经过多轮??评审,在??若干新职业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发布新职业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它的发展前景。近期公布的新职业,与我??国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新职业人才,既需要政府引导,开发培训大纲、培训教材等新职业培训基础资源,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探索多种培训形式。
“我国新职业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缓慢,部分新职业的培训设备、培训师资等依然缺乏。”张成刚表示,当下我国新职业主要的培训工作是由企业开展的。“企业开展培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许多企业培训资源不够充足;二是培养出来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致使部分企业培训意愿不够强烈。”
“新职业与传统职业不同,新职业整体发展走向尚不够清晰,很多新职业从业人员对于未来的预期也不够明确,因此或许不愿长期从事新职业,这就加大了新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企业将新职业从业人员培养出来以后,正需要用人的时候,员工或许就离开了。”张成刚说。
在张成刚看来,虽然企业是新职业培训的??主要力量,但是也应当增强??社会公共培训的作用。“当前,公共培训与新职业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共青团可以培养青年新职业从业者,妇联可以培养??女性新职业从业者,工会等群团组织都应当发挥作用,将新职业从业人员凝聚起来,为他们提供培训;企业掌握着相对较多的培训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企业付出成本开发的,政府应当出台鼓励政策,使企业愿意将培训资源拿出来,变为公共产品。重庆、湖北等省市组织企业开展的社会培训,由地方政府统筹,企业提供培训资源,面向当地从业群体展开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希望未来可以出现更多类似的培训形式。”
职业院校也正在成为新职业培训的重要平台。《通知》要求,结合新经济、新产业、新职业发展,修订技工院校专業目录,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内容,增设与新职业对应的新专业(项目)。
“企业培训新职业从业人员,一方面,存在人员本身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学习新技术的年龄,有些新技术是更适宜年轻人学习的。”张成刚说。
张成刚认为,制造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新职业产生的推动力量,许多新职业代表着我国先进制造业和??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够与先进制造业结合起来的新职业,更适合??在高等院校中设置专业,然后将经过专业培养的人员输送到企业。此外,高等院校设置新专业或许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职业院校则相对容易一些,新专业可以设置在高职院校或层级更低的职业院校。”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都是我比较看好的新职业。”在张成刚看来,智能制造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现在,智能制造的设计、系统集成与操作领域都非常缺乏人才,从事这些职业所积攒的技能也??是未来急需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基础的职业,有些企业的要求门槛不算高,??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岗位需求量非常大,????在从业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区块链行业本身就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投身有发展前景的新职业,是踏上时代“风口”的选择;成为一名新职业从业人员,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专业背景“加持”。张成刚说:“一些新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实际上??是过去??分散在其他职业中的传统技能的重新组合,而并不需要掌握某种新技术、具备某种新能力。”
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新职业,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比如数字化运营师,既需要掌握数字分析的硬技能,又需要掌握人际沟通、??团队组织等软技能。”张成刚表示,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引导更多人投身新职业,有赖于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除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外,????对于国家已经发布的新职业,应当尽快出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在标准出台后加快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此外,需要加强对新职业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新职业,使??全社会对新职业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