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磊
今天,金星对于生命来说不啻是一个酷热的地狱。它的表面没有液态水,温度超过450℃,热到足可以将铅熔化。
但数十亿年前,它的面目也许没这么可憎。对金星地质和云层的观察表明,在它的早期,这颗行星可能与地球更为相似,其表面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并且气候相对温和。
但是,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毁了金星的也正是它的海洋。
金星是一个慢悠悠的自转者。它的1天相当于243个地球日,比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都转得慢。但在過去,它的自转速度要快得多。
是什么让金星的自转慢下来的?是海洋的潮汐!
就像地球上的潮汐一样,金星上也有潮汐。当太阳的引力拉扯金星海洋的水时,就会形成潮汐。由于金星离太阳更近,所以它的潮汐会比地球上的潮汐更强。而众所周知,潮汐会减缓行星的自转速度。譬如,地球上的潮汐大约每100年使地球自转周期变慢1.6毫秒。有证据显示,4亿年前的泥盆纪,地球的一年有400天。
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如果金星最初以与地球现在相同的速度自转,那么每百万年潮汐就会使其自转周期减少5个地球日。以这样的速度,不到5000万年就可以减到目前的水平——按照行星的标准,这几乎等于急刹车。
起初,自转减慢似乎还是一件好事。科学家发现,较慢的自转加上拥有液态水的海洋,会在金星的大气中产生大量的云层。云层将大多数太阳光反射回太空,所以那个时候金星要比现在凉爽很多,甚至适合生命居住。
但自转持续减慢下去,恶果就显现出来了。
今天,金星本身的磁场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相比是非常弱的,这可能要归咎于金星的自转太慢。因为行星磁场是靠自转,让地核的液态铁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的。金星的自转太慢,磁场自然就弱了。这样一来,太阳风就可以长驱直入地轰击金星大气。轰击让金星大气中的水蒸气分解为氢和氧。氢原子因为质量小逃逸到了太空。氧原子则因为较活泼,与地壳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矿物,也从大气中消失(地球大气中之所以有氧,是因为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源源不断补充之故,否则也会消失)。于是,长此以往,金星上的水就消失了。
失去了海洋,云层难以形成。失去了云层的保护,距离太阳又那么近,于是金星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