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①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②”其邻人之父③亦云④。暮⑤而果大亡⑥其财。其家皆智⑦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出自《韩非子·说难》)
注释
①雨:作动词,下雨。②“不筑”句:这是假设句,“如果……就……”。③父:fǚ,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指邻居家的老人。④云:(这样)说。⑤暮:晚上。⑥亡:丢失。⑦智其子:智,动词,认为……很聪明,这里指认为他家的儿子很聪明。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下雨时墙被淋坏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補好,一定会有盗贼来。”他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当晚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都认为他家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人。
品读
这就怪了!同样提出正确的意见,为什么受到完全不同的对待呢?有人说,这是因为两人的亲疏不同:一个是自己人,一个是外人。但是,判定意见的是非,应该从亲疏出发呢,还是应该从意见本身出发呢?
宋国这个富人的故事启发了我们:判定意见的是非,要看意见是否合乎实际,合乎情理,而不能依据提意见的人与自己关系的亲疏与好坏。在面对他人的意见时,我们只有尽量排除偏见,客观看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王昌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