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枫
巨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代正一笔一画改变着中国大地上百姓的日常生活。
今年,国务院有个大动作——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
今年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月25日16时,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正式挂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此前已经摘下。
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署名文章《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表明“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成立。署名文章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关于一号文件的要点解读》为题,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公开宣讲:“在今天,仅靠农业这个第一产业来提升农民收入已经非常难,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留在县域,要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其意在于让生产者获得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收益。”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通过贵州的样本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同时充满希望。
近年来,贵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不宜人居之地百姓生存发展的同时,着力在生存条件好的地方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使“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初夏时节,贵州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山明水秀,烟波浩渺的乌江源,碧波荡漾。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化屋村迎来近5万名游客,村民何兰家的农家乐每天毛收入都有5000元左右,虽然很忙,但她非常高兴。
昔日以贫困闻名的“悬崖下村庄”,如今旧貌换新颜,变成烟火气十足的旅游村。
贵州人觉得,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近年来,贵州全省上下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建设齐抓共管,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培育,不断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
台江县台拱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打造出“励志超市”模式。通过积分方式改变了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实现群众“从观众到演员、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激发了农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湄潭县针对城乡融合发展症结,靶向治理基层问题,积极探索以“寨管家”文明实践为品牌的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四定”搭架构,划分寨子定阵地,组建队伍定“管家”,夯实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力量,打通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让乡村山更青、水更蓝、民风更纯、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强,让乡村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承载群众乡愁的精神家园。
塑造文明新风,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关岭自治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改进村规民约,转变干部作风,以服务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推动实现基层善治,在治理滥办酒席、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贵州的乡村旅游正成为新时尚,美丽乡村有颜值有特色,一处处特色田园乡村的出现,让多彩贵州更加丰富美丽。
生态美、环境优,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关键标志。3年来,山东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结合起来,谋定而后动。
山东人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抓实干。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2020年山东农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已连续31年领跑全国。
夜幕降临,迎着初夏的微风,位于鲁南地区的大美临沂好不热闹。
在临沂市人民公园,中华传统家规家训展、万名孝星榜以及电子屏上播放的《二十四孝小故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来往的人们。
“地接鲁国多君子,身傍尼山近圣人。”地为纸,水为墨,在北城新区五洲湖文化广场上,书法爱好者孙大爷一边写字,一边向围观的小朋友讲述笔下字句的含义。
近年来,临沂市创新文化载体,全力满足群众精神新需求,守正创新育新风,以文化润民心,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新路。
儒学讲座、书香杏坛公益课堂、书香一缕传家风等活动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让沂蒙大地的夜晚因文化亮起来,让生活因文化更美好。
此时,临沂市兰陵县“印象代村”古村镇,正是一天中人气最旺的时候。这里升腾的烟火气,让村民们有了休闲好去处。
“我这豆腐脑,用的是老手艺,让你喝出小时候的味道。”老板李玉麻利地舀着豆腐脑。五一期间,这家小吃店一天能卖出500多碗豆腐脑。
“代村发展夜经济,不仅在‘吃上做文章,更突出‘游的内涵,比如村史馆延长开放时间举行‘灯光盛宴等文艺演出,让游客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说。
夜幕低垂,山东菏泽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围绕“如何发展”,举办了一场6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的“乡村夜话”。
趁夜坐在一起“拉呱说事”,是鲁西南地区百姓的习惯。单县发扬“乡村夜话”传统,由县、乡、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共同商量具体村务,充分集民智、汇民力。
为了绘制北方版“富春山居图”,山东针对沿海、平原、山丘等不同面貌,初步形成鲁东滨海、泰沂山区、运河沿线、鲁西平原四大风貌区和山东海岸带、运河风光带等特色风貌带,以绿色生态支撑乡村振兴。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代正一笔一画改变着齐鲁大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