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芳
数学操作区是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自主地运用各种系统、合适的材料,通过亲自摆弄、操作,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的活动。近几年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宗旨,区域游戏活动的地位直线上升。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时间注意力,对枯燥的数学更是提不起兴趣,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区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的目标。所以笔者很重视数学区的材料创设与投放。通过数学区域和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指导,促进幼儿数学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操作区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对材料探索与操作的结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选择、投放适宜的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呢?我觉得要注重材料投放的趣味性、操作性、层次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趣味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小班的孩子在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时,专注力较差。活动中,除了在数学操作区时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外,趣味性、操作性强的各种区域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如在排列游戏中,摆放会发出声音或能滚动的不同颜色小汽车、各种材质的球等小玩具;各种各样的仿真水果蔬菜;一个个可爱的毛绒玩具……这些色彩鲜艳、有声的玩具,都能提高孩子们玩的乐趣。“离幼儿最近的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要贴近幼儿认识水平,让幼儿感兴趣,幼儿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都可成为他们操作活动的材料。充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材料能让幼儿在较常的时间内保持持久不衰的兴趣。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结合主题投放的、且注重孩子学习性的操作材料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操作性,孩子在教师初投放时兴趣浓厚,可在玩过一两次后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自主选择时很少会选择这些玩具了,或即使选择了,目光却关注着其他幼儿手中的游戏材料。如:在进行颜色、形状、物体匹配与大小标记中,我们制作了“给小动物喂食物”,在每个废旧的空瓶上贴上动物的头型,在嘴巴上设计了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引导幼儿按动物的形状喂“饼干”。孩子们玩过几次后,我们发现,虽然动物的嘴巴能吸引孩子的部分兴趣,可缺乏了一定的操作性,孩子從箩筐中取出对应形状很快能将小动物喂饱。通过这次实际尝试,我们研究制作了在树上摆放小苹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颇受孩子们青睐。
创设开放、低结构的数学活动区,激发孩子操作欲望
避免仅从数学认知点的学习直接切入的思路,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开放、更具游戏性的区域,以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例如,在数学活动区投放魔棒、雪花积片、七巧板等建构材料,孩子们在这个开放、低结构的活动中,尝试建造自己的房子,如何造得高、造得美观,就成为他们的学习需要,对大小、形状、对称、空间位置等的分析和比较也自然融入其中。虽然我们在投放这些活动材料时并没有特别创设情景,但是材料的低结构性和开放性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在开放、低结构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幼儿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也可以更多地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对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真实、充分而有效的信息。
提供多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也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结合不同主题活动确定数学操作区的指导重点
随着教学区域化的不断深入,如何把数学活动区与当前的主题活动相结合,使数学操作游戏活动更自然地融入主题式课程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平时在小班集体游戏活动中,由于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根本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某个知识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体活动内容延伸到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去,幼儿就会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因此,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确定数学活动区的指导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寓数学教育活动于区域操作中,更能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和自然有趣的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还处在一个适应的阶段,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寻求一种循序渐进、从兴趣入手的设置模式,力求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区域活动中来。让幼儿在和数学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使数学区域游戏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