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芳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深度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度学习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建构,强调学生的教育性发展。本文以“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节为例,总结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策略。
设定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课的内容承接基因突变,与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联系,又为后面学习染色体数目变异、人类遗传病、进化等内容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但也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因而,教师设定了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分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生物学科能力的发展。一是生命观念。学生能利用结构与功能观,解释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必然影响了染色体上的基因,基因的种类、数目、顺序的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通过染色体易位造成了人和黑猩猩染色体组的区别,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意义,学生能从群体水平,进化与适应的观点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现象。二是科学思维。通过对易混概念的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通过玉米染色体缺失和果蝇染色体重复的遗传学效应分析,提高学生演绎与推理的能力;利用模型的方法,解释实际现象,提高学生模型与建模的能力。三是科学探究。通过玉米的经典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测,并提出验证推测的思路及方案;能够选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解释玉米染色体缺失的遗传学效应。四是社会责任。人类染色体遗传病是可检测、可预防的;关注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五是生物学科能力。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归纳概括、概念拓展;应用实践能力:简单设计、简单推理、科学解释;迁移创新:复杂推理。
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通过观看视频,总结患者的典型表现,学生可以猜测出所患疾病为天使综合征——染色体变异引发的疾病。活动意图:不仅直接点明本课学习主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疾病的原因、如何避免染色体遗传病等。
简单资料分析,抓住关键点,总结出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结构引起变异。活动意图:介绍科学史,引发学生思考:随着新证据的出现,人们观念不断更新,科学也在不断发展。
仔细观察染色体结构变异示意图,比较染色体前后发生变化,自主构建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比较染色体易位和交叉互换,比较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活动意图:自主构建概念模型,通过易混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鉴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法。
完成学案任务一:分析果蝇的棒眼现象。活动意图:根据图片,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重复的遗传学效应与基因的数目有关,进而构建出染色体重复,实质上是改变了基因的数目从而导致的变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简单推理能力。
完成学案任务二:分析玉米颜色的变异现象。活动意图:设置经典实验的情境,引导学生针对现象进行分析、推测原因,再设计验证的思路及方案,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学生对相应的技术手段的了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简单分析人是染色体易位的黑猩猩、介绍猴面花的实例,引导学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从群体水平对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布置課后个性化评价内容:收集资料—染色体结构变异与进化,开放性的任务,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创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
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在课堂上,应该创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善于倾听、给予回应;与学生平等地展开讨论,尤其是学生有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时;设计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学习任务,尤其是难度大、综合强的问题,学生之间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教学材料的有序展开,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的结果;而且内容上在前面比较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帮助学生后面的直接运用,进行实验设计,从而突破难点;设计了利用物理模型+小组讨论的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深度学习。关于学习氛围的建设,自己认为不够成熟,仍需不断探索,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