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更离不开创新。那么,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应该如何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学思结合,其命维新。即保证教学形式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资源新。
激发兴趣——“新闻早班车”的小司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道德与法治》的八年级课程中可以以这句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导入“新闻早班车”,再由学生轮流驾驶当天的“新闻早班车”分享时事热点,通过大量鲜活的时政案例吸引学生共同思考相关课题。例如,在《依法履行义务》一课的课堂教学中,驾驶“新闻早班车”的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参与“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的航天人和参与“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深海的科研人员履行了哪些公民的基本义务?“嫦五奔月”和“奋斗者号”全海深潜带给你什么启示?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小潘对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成功着陆地球感到非常激动:1978年美国将通过阿波罗计划成功在月球上获得的382千克月壤中的1克送给了我国,今天我们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再也不用受制于人,这启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新闻早班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思政课”才更加鲜活,直抵人心。
学贵有疑——手机不还谁之错
古人云“学贵有疑”。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质疑开始,而问题就是创新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最终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依法履行义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表演了情景剧,大致内容是:蔡汶君和妈妈到一家商场购物,不小心将手机丢失。于是母女俩在朋友圈等平台发布了悬赏2000元寻找丢失手机的通告。在某位司机将遗失手机送到后,双方却因为“赎金”问题争执不下,于是这位司机便将手机拿走暂时保管。最终,蔡汶君的妈妈将司机告上了人民法院。学生针对“归还手机时能否索要悬赏承诺的报酬”引发了激烈争论,并将其确定为模拟法庭自由辩论的辩题。辩论前原告和被告代理人认真查阅了刑法、民法典里的物权编、合同编等相关法律条文,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准备了辩词,教师则给原告和被告方小组提了多角度辩论、要有主辩攻辩等建议。课堂辩论环节,学生丝毫不怯场,既通过引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名言做到了引经据典,也做到了用法律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见,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给学生提供创作、表演、思考、辩论、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家国情怀——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170多年近代中国人民斗争史,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70余年的发展史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因此,思政教师要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感染自己,感染学生。
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国家大义为重,舍弃了个人荣辱甚至年轻的生命。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幸福安康,都是他们用鲜血铺就而成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的領路人,我们将永远铭记和缅怀。例如,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一课讲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陈独秀和陈延年的故事: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华民族饱受苦难之时,《新青年》创办,“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成为引领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旗帜。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陈延年等一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是那么的艰难、执着,又是那样的笃定、乐观,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陈乔年牺牲时年仅27岁。陈独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那么,我们的担当是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
思政教师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让思政课堂穿越古今,以古鉴今;采撷中华历史长河中感人的故事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在教学中以文育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学思结合,其命维新。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备课,才能跟上时代,常讲常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思政教师,创新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