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约定,她大学毕业后返乡支教

2021-07-08 22:58丁浩盛裕莹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孩子

丁浩 盛裕莹

她叫何花,是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镇童畈小学的一名青年女教师,她一家三代献身乡村教育。为了心中的约定,履行“自己村的孩子不教,谁教”的誓言,她放弃了城市的发展机会,接过教育的接力棒,回到偏远的农村学校。有人说,她这是人才回归并塑造人才。工作4年,为了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苦苦探索,带领孩子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谱写了一首为乡村人才振兴奉献青春的壮丽凯歌。

山上飘红旗,山下好儿女。

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曾赢得了28年红旗不倒的赞誉。《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从这里唱响全国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一批革命儿女曾长期坚守在这里奋勇战斗。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今天,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自强不息、坚守信念的红色基因却代代相传。

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同样有一批人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战线上,为擦亮商城教育名片,拼搏奋斗、励志笃行。他们放弃城市的发展机会,走进大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

4月中旬,记者来到大别山脚下的一所农村教学点——商城县丰集镇童畈小学。

夜晚10点多,春风习习,乡村的道路上格外沉寂。童畈小学办公室的灯光犹如灯塔,透过窗户照亮了办公楼后面黑黝黝的山坡,也投射在校园里那几簇油亮的海桐叶上,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的梵音,让海桐叶纤尘不染。花坛里不时传来几声断续的虫鸣。一个看似娇弱的身躯正伏在办公桌前,像往常一样,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研读课本、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她叫何花,一个坚守乡村的青年女教师。

在别人眼里,这个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很优秀的姑娘,如今却选择回村做一名“孩子王”,这一举动让她周围的人都感到意外。大学毕业时,何花本可以像她同学一样留在城市,但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乡教书;参加工作后,她本有机会去上研究生,但她却不假思索地留了下来。

今年是她在农村从教的第4年。有人说,何花老师人如其名,她就像荷花一样冰清玉洁,扎根在农村大地,开出了艳丽的花儿。

一家三代献身乡村教育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

何花的爷爷早年也是一名教师,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知识分子,目睹了山河破碎,感受到了知识匮乏的弊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念和平来之不易,也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决定回乡教书育人。他经常对自己的家人和学生说:“战乱把我们的国家害苦了,如今好不容易和平了,国家建设正需要大量有用的人,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时至今日,何花的父亲丁德超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他就经常随父亲一起去学校,在父亲的课堂上和他的学生一起上课,聆听他的教诲。“我家离学校很近,父亲工作的时候很喜欢带着我去学校。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小学里度过的。”丁德超饶有兴致地说道。

何花的爷爷退休后,丁德超接过父亲的担子,成为守望乡村教育的第二代人。今年59岁的丁德超已在童畈小学工作了40多年。他的妻子何雪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现已退休。

“这对教师夫妇在我们小学辛勤工作了几十年,夫妻俩多次被评为‘ 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何雪老师还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位省级骨干教师。”童畈小学校长柳士勇介绍道。

由于何花的父母都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父母平时上班的时候就把她带在身边。上课时,哥哥姐姐们在教室里学习,她就坐在教室外的台阶上似懂非懂地听着;下课时,她就同他们一起玩耍。“我女儿在这所小学待了六年,她童年的快乐时光基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可以说,她的童年就是我的复制版。”丁德超告诉记者。

“爷爷是教师,打小我就喜欢听他讲各种故事,稍大一点,父母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所以,我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崇敬之情。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能够言传身教影响人、改变人,特别值得我追求。”何花动情地说。

上大学时,何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带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切愿望,大学期间,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连续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自己村的孩子不教,谁教?”

大学的寒暑假总是来得更早一些,每次何花回来时,只要学生们在学校,她就习惯性地走进这所家乡的小学,同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上几节英语课和音乐课,陪他们做一些益智游戏和课外活动。虽然她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分别时,孩子们都恋恋不舍地拉着她的手,请求她不要离开。每当看到孩子们渴盼的眼神,何花心里总不是滋味。

她深知,贫困山区的小学除了课堂上的40分钟学习语文、数学,很少有其他教学内容。而孩子们又迫切需要趣味性的学习活动。

“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全面发展,从小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至关重要。”每当想到这些,何花久久不能入睡。

一次,有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独自跑到何花家里说:“姐姐,等你毕业后,能来我们学校当老师吗?”

看到眼前这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何花不忍拒绝,笑着点头同意。与这名小女孩的约定,深深地埋藏在何花的内心深处……

2017年,何花大学毕业后,当她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争相去大城市发展时,她毅然决定回家乡做一名教师。一位同班同学劝她说:“我们好不容易从乡下走出来了,去城市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啊。”谁知何花掷地有声地说:“相对于城市,我觉得乡村更需要我,自己村的孩子不教,谁教?”当年8月,何花参加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以全县小学英语学科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优先选岗。她没有选择交通便利的小学,而是毫不猶豫地走进丰集镇童畈教学点。

何花报到那天,已上小学五年级的那位小女孩抱着她热泪盈眶。

“对何花来说,这所家乡的小学承载了太多的记忆。何花自小在此求学,当年教她的老师成了她的同事;她的爷爷曾经是这里的教师,父母也在这儿教书数十载;如今,她又成为这所学校的老师,这真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柳士勇看到当年的学生回来后高兴得合不拢嘴。

其实,柳士勇和何花的父母何尝不知何花是为了村里的孩子才回来的。

她是公认的“荷花老师”

1996年出生的何花,已在童畈小学工作4年,这4年中,有多所示范性高中力邀她前去任教,她都不为所动。“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何况我还是一名中共党员,更应该坚守在这里。”何花语气坚定地说道。

虽然只有短短的4年,但是她却赢得了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的普遍认可,切实做到了一名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因此,她是校长口中的“花儿”,她是同事们眼中的“花妹妹”,更是孩子们心中的“荷花老师”。她亭亭玉立,宛在水中央,用自己的形美和神美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传递正能量、播撒新希望。

为了让书声溢满校园,她绞尽脑汁,创新性地将图书室和广播站结合起来;为了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美好的回忆,她利用休息时间自编自导“彩旗方阵”,还在镇里举办的运动会上惊艳全场……

2018年,何花所带的班被评为“商城县文明班级”,同年,她所主讲的课题获评“信阳市优质课一等奖”;2019年,何花作为县特岗教师优秀案例被推荐到省里;2020年,因能力出众,何花被任命为教导主任。由此,她也成为童畈小学建校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教导主任。

丰集镇中心校校长何茂宝说:“教育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何花回乡支持教育事业,这是人才回归又塑造人才,十分难能可贵。我们巩固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需要像何花这样的教师人才。”

何花不仅得到领导的认可,还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去年秋季开学,学生徐清源的妈妈了解到何花不再担任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便找到了校长,央求他不要换老师。“柳校长啊,当初之所以舍近求远来童畈,就是冲着何老师。现在,我家孩子听说何老师不教他们语文了,跟掉了魂一样。”说着说着,这位家长竟忍不住流泪了。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学习进修,攻读研究生是何花多年来一直的梦想。2018年,当何花的同学约她一起参加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她因舍不得离开与她朝夕相处半年的孩子们、舍不得离开她挚爱的讲台,决定改上非全日制研究生。

“乡村教育是我的追求,在这里,我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多孩子陪着我,挺幸福的。尤其是看了时代楷模张玉滚的事迹后,更是深受震撼,决心以他为榜样,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何花深情地跟记者说道。

春天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鸟儿在新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与学校广播合奏出一段动听的旋律。早上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童畈小学的大门口,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何花早早地站立在那里,犹如池塘里一朵绽放的荷花,笑著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那些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见到何花,就跟见到亲人一样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孩子们更是热情地上前跟何老师打着招呼,一幅美丽和谐的校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孩子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