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姨
教育焦虑令人痛苦,但教育有什么错呢?人类正是因为拥有了更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让更多人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世界才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人类文明才会一代比一代灿烂辉煌。
教育焦虑,是因为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教育的初心。
教育的初心,是让我们成长,头脑丰富、心智成熟、姿态从容,明白坚持与奋斗的意义,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社会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也会因人而异。
前阵子因为一篇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引发大众关注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他的经历,代表了寒门学子的种种不易和不懈努力,以及他的感悟与感激,令人泪目。
黄博士12岁母亲离家出走,17岁父亲车祸身亡,同年,唯一的亲人婆婆病故。他说,有很多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能走到今天,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咽下了很多羞耻,也接受过很多人的善意。他这样坚持,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一再地坚持,才使他终有所成,成为自己希望的那种人。
《小舍得》中的米桃,也是来自大山里的孩子,智商高达140的天才少女。在城里打工的父母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她接到城里读书。一开始,米桃是非常令人惊艳的,初来乍到就考了第一。然而渐渐地,米桃开始感到自卑,因为她没有特长、旅不起游、上不起各种素质教育班。
另一方面,父母对她又寄予了极高的期待,说她是全家的希望。原著中,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的米桃最后患上抑郁症,被妈妈带回老家种茶。
举这两个例子不是想说米桃不够坚强,而是想说,哪怕在无限接近的条件下,孩子跟孩子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个叫锡坤的小男孩,从小便表现出了对世界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个小天才。但妈妈却焦虑于他性格内向、不擅交际。为此,妈妈做了很多努力,甚至把锡坤逼得崩溃痛哭。
你看,就算孩子成绩优秀,父母还会焦虑别的。焦虑的原因,是担心孩子不完美,将来会因为某块短板而遭遇失败,或者过得不幸福。但,就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大人,也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小孩。我们让孩子接受教育,不要抱着让他拥有完美人生的期待,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为什么读书?《小舍得》中有位校长,既能保证升学率,又能让学生感到快乐。他提倡“七分学习”,其他三分是爱好,因为:“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一生都热爱生活。”
孩子们必须读书,因为那是他们去看世界的路。
这条路很苦,这是必然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天才,绝大部分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停地挥洒汗水和泪水。但也不全是苦,不然当他们走完这条路,眼里却是一个灰色的世界,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