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兵
五四运动时期郭隆真(右三)与参加学生运动的同学们合影
郭隆真是中国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五四运动期间,她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与周恩来等组织创建觉悟社;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她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苏联学习,回国后在北京、东北、山东等地开展革命运动。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郭隆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六次被捕,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郭隆真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一个回族乡绅家庭。她的父亲郭荣桂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提倡妇女受教育。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为女儿准备的是《女儿经》《七诫》《闺范》这类书籍。郭隆真质疑为何没有“男儿经”,郭荣桂只能以“历代相传,男治外,女治内”作为托辞,她以木兰从军、缇萦上书救父的典故争辩。郭荣桂对女儿的男儿般气概极为赏识,同意郭隆真和哥哥一起去读书。
1913年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到大名招生,大名县长亲自写公函推荐郭隆真到天津考试。郭隆真不负众望考取了预科班。来到天津后,郭隆真开启了新的人生学习之路。她满怀追求知识、寻找人生真谛的满腔热情,拥有一股强进的学习劲头,勤奋刻苦,仅半年时间就升入本科班。因为她虚心和蔼的态度和体贴他人的行动,许多人主动与其接近,邓颖超、刘清扬、张若名、张秀岩等纷纷成为她的密友。
为了冲破包办婚姻的封建樊笼,郭隆真进行了多次斗争。在郭隆真五六岁时,郭家就与杨家订下亲事。郭隆真不想被封建礼教束缚,成为只能生儿育女的“贤妻良母”。在天津读书期间,她多次给父亲写信,表示包办婚姻已不合时宜。况且她还在读书,要学习上进,像秋瑾一样,投身改变不平等制度的战斗中,恳求父亲解除她的婚约。在屡屡碰壁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家人为难,郭隆真提出三项条件:“一是坐亮轿不坐花轿,以示平等;二是穿便装不穿花衣,以示革新;三是亲自在阿訇面前写‘依扎布(结婚祝词),以示平权。”经过抗争,杨家同意解除婚约,从此郭隆真摆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一心投入救国救民的事业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郭隆真对婚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她认为报刊在引导女子正确看待婚姻问题上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宣传作用。每个人实际情况有所差异,面对婚姻时应有自主权,“每人的缔结爱缘的情形,各有不同,每人所受的摧残,又极复杂。其中的哀乐、惊喜、希望、失望的种种线索,绝非片言短语可分析得清白,又非局外人能为局中所能解决的问题”。“况且爱的成分中理性少,情性多”。作为报刊,“最好用小说、诗词的题材,来描写妇女们血泪中所藏的悲哀,而激起伊们的奋斗精神。用批评的体材指出爱情中的困难和危险,使伊们学习奋斗的方法”。婚姻问题涉及更深的是政治和社会问题,不能将双方割裂,而要在刊物中设立与此相关的栏目,向普通女子宣传“彻底的主张”。
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各界纷纷加入反对巴黎和约的斗争,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发出“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勿作五分钟之热血”“勿忘国耻”等口号,女生的“爱国心之热烈不减于须眉丈夫”。郭隆真首先奋起呼吁倡议组织妇女爱国团体,以响应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5日晚,郭隆真和邓颖超组织召开校内各班级长和积极分子会议,决定次日召开全校各班学生代表会议,讨论成立妇女爱国团体。第二天的会议由郭隆真主持,她的发言慷慨激昂、激动人心,邓颖超等人一致响应她成立妇女爱国团体的倡议。此次会议作出了四项决议:第一,向北京政府发电报拒签凡尔赛条约,营救被捕学生;第二,联络本校毕业生(包括各女子小学教员)及各中等女子学校学生,组织妇女救国团体;第三,联络各中学以上男校同学,采取一致行动;第四,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上述决议内容,不仅包括对政府的要求,还有组织救国团体及其应对措施,为天津女子救国团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月23日,北洋女师、中西女中、普育女校、贞淑女师、竞存女校等600多人在江苏会馆内召开大会,一致同意成立天津女界愛国同志会,并公推刘清扬、李毅韬为正、副会长,张若名为评议部部长,郭隆真、邓颖超为评议委员、讲演队队长。
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是天津率先成立的爱国进步组织,其目的是“唤醒我无量数无知识之女同胞,使人人皆有国家思想、国家责任也”。郭隆真作为该组织的主要发起人和重要领导成员,带领众人请愿、演讲,四处奔走,领导了多次游行示威运动,“以一位学生领袖的崭新姿态,英勇机智地战斗在天津爱国民主运动的舞台之上”。郭隆真带头组织妇女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参加示威游行;她和邓颖超等还将讲演队员分成若干个十人小组,上街宣传,甚至进入各商铺、茶馆讲演,规劝商店不要贩卖日货,也劝民众不要再买日货,提倡国货。郭隆真到各地进行爱国宣传讲演,并“用浅近之语言告之教育子女之必要,应自幼收其放心,养其良知良能,俾长成为爱国之士,即或执国柄,亦必能达到为国为民之宗旨,自无卖国殃民之行为也”。在郭隆真的领导下,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收效颇大。
郭隆真(右一)、邓颖超(右二)、薛卓东(右三)等人在天津街头合影
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员合影,右一为郭隆真
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骨干成员认为男女分别斗争分散了力量,需要打破男女界限,1919年9月16日,郭隆真与周恩来、张若名等人在草厂庵学联成立觉悟社,创办研究开拓新思潮的刊物《觉悟》。觉悟社采用委员制,每位委员用代号联络,代号是由抓阄决定的,再按照号码的谐音取一化名,邓颖超是一号,化名为“逸豪”,周恩来为五号,化名为“伍豪”,郭隆真是十三号,化名为“石珊”“石衫”。此后,在一系列活动中,郭隆真承担着重要的组织职责和领导作用。
受五四运动影响,出国勤工俭学成为一股浪潮。在李大钊的启示下,郭隆真产生了去欧洲学习的想法。经多方筹措,终于凑足出国的路费。1920年10月25日,经北京华法教育会审查同意,郭隆真办理了赴法学习的手续。11月7日,郭隆真作为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从上海搭乘法国“博尔多斯号”邮轮启程,于12月13日抵达法国马赛,同行人员还有周恩来、刘清扬、张若名等。到法国后,她首先进入巴黎市郊的一家云母厂做工,夜间补习法语。在有着“巴黎公社”光荣传统的巴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广泛流行,郭隆真能直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她用省下来的钱购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剩余价值论》等自己想看的书。通过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她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认识。在阅读同时,她还在夜间翻译《剩余价值论》和《阶级斗争论》,并将印刷装订的小册子邮寄回国,让更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扩大革命的宣传。
郭隆真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还领导了数次各种形式的斗争。1921年初,因法国出现经济危机,大约250多名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因此失业,生活难以为继。负责赴法勤工俭学的专门组织“华法教育会”上层非但不设法解决留学生的问题,还用遣送回国威胁学生。“华法教育会新旧的办事人,挥霍巨款,以致将留法俭学男女之存款扣用,使饥寒迫亡的女生,告急无门。”华法教育会的贪污事件与两份断绝经济关系的通告最终导致了“二·二八运动”。在“二·二八运动”期间,郭隆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同时将各种见闻以及学生奋起反抗的事实,写信寄回祖国。郭隆真咬破中指写下《人道血书》向各界控诉:“吾国各界仁人君子,请速维持人道!施一粥半缕;隆真饿!隆真冻!隆真的冻饿只是人类间一份子之冻饿,何足轻重,不过隆真推想世人不愿见不人道之悲惨;发现在二十世纪新世界人道的真理!请速维持人道!施一粥半缕,以救隆真饿寒交迫,身葬异乡之惨!”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郭隆真积极为中国女子争取权利而抗争。1924年8月,里昂中法大学收容了一位中国女子王亚森,她12岁时被送到法国做佣人,但主人经常虐待她,后将其逐出门,并扣留其居留证。当这一消息被勤工俭学的学生知道后,一边准备向驻法领事当局提出交涉,一边为王亚森募款。郭隆真了解事情真相后,在同年10月15日的《赤光》发表《法国资本家虐待中国女子》的文章,斥责了法国资本家。通过为王亚森“谋解放”,为“女奴隶谋解放”,使郭隆真进一步认清了资本主义的真正面目。
1923年初,《中国少年》的记者邀请郭隆真等人多次探讨共产主义的本质。在经过讨论和前期的自主学习后,她初步形成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认识。1923年,郭隆真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经周恩来、尹宽介绍,中共旅欧总支部决定,吸收郭隆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里昂组的宣传干事。除宣传工作外,还参加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出席工会常会,监督和引导女学生会”,“使之趋于国民革命”。在党的指引下,郭隆真积极主动要求承担更多革命工作,“我们知道,被人剥削最甚的,他们的革命要求愈甚,不过在他觉醒时,还有阻碍工人阶级革命进行之可能,而现在的中国女工就是这种情形。因此,我希望我能深到劳动的妇女群众中去活动”。
除了在法国勤工俭学,郭隆真还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进行了系统学习。1924年,郭隆真、李富春、蔡畅等被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她经常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1925年2月间,郭隆真与罗亦农、蔡畅、马致远、周世昌“谈批评的意义,共产党员要有确定的革命人生观和怎样去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及莫斯科中国同志几个缺点”,经常参加交流学习使郭隆真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認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习了苏联取得革命胜利的经验,目睹了苏联的建设成就,郭隆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增强了她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郭隆真从落后的中国来到资本主义的法国,并辗转来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历了三个制度迥异的国家,她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决定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远在苏联学习的郭隆真奉调回国。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指引下,共产党协助国民党开展北伐战争。郭隆真负责在北京协助国民党开展妇女工作,担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妇女委员会委员,同时兼做中共地下工作。她负责在北京各大学进行宣传和联络女生,发展党团员。郭隆真以看望天津女师同学李毅韬的名义住在香山慈幼院女生部,并在慈幼院建立了团和党的组织,此后将张秀岩、陈璧如、韩幽桐发展为党员。
奉系军阀进入北京后,对共产党恨之入骨,逮捕革命党人,打击进步团体。《京报》《社会日报》的主笔都被杀害,北京顿时陷入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尽管形势异常严峻,但郭隆真不畏恐惧,与敌进行了英勇斗争。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为便于联系,郭隆真设立了两个秘密联络点:“一是东城椅子胡同内井儿胡同,二是西单报子胡同三十七号的缦云女校。”缦云女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郭隆真的公开身份是负责行政的工作人员,同时教授课程,秘密进行地下革命活动。郭隆真对革命事业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到北京各地进行联络、宣传,多次化险为夷,得到了李大钊的赞赏。
为了扩大革命宣传教育,促进妇女的解放,郭隆真和国民党左派张挹兰共同创办了进步刊物—《妇女之友》,不久刊物遭到当局查禁。郭隆真为保障刊物的继续出版,将文字写在极薄的纸上带到天津,由新民印字馆负责印刷。印刷之后的发行工作同样面临着危险,郭隆真扮成阔太太、小商贩,避开各地的检查,把《妇女之友》顺利地运回北京,及时送到读者手中。郭隆真的英勇無畏、机智灵活保证了刊物的顺利出版,促进了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
1927年4月,李大钊等人遭到逮捕。为了掩护其他人员转移,郭隆真也遭到逮捕,被关押在陶然亭第一监狱。面对严峻的形势,郭隆真却无所畏惧。经过多次审讯,郭隆真始终未吐露任何和党的工作相关的信息,最后被判处12年徒刑。后经党组织营救,一年后获得保释出狱。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期间,郭隆真“作为对外活动的主干,虽在刑网密布之下,一切都感到困难,但因为她待人的坦白,真诚,与热情,同时采取了耐心说服的态度,使任何铁石心肠的人,都不禁要被她感动,所以凡属妇女部所团结和吸收的各大中学校的优秀妇女,编印的‘妇女钟‘妇女之友等刊物,创办的妇女补习学校等,莫不是由她一个人内外奔走,才有如此辉煌的成绩。”
出狱后,郭隆真多次向组织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后来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经反复考虑派遣郭隆真到东北领导工人运动。1929年6月,刘少奇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此后中东路事件爆发,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她到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俗称三十六棚)兼党支部书记。郭隆真坚决执行刘少奇的“用群众反攻来回答敌人进攻”的策略,坚持发动群众,相信群众的力量。1930年1月9日,三十六棚总工厂推行大规模裁员计划,导致180多人失业。为了维护工人的权益,她领导工人进行反裁工斗争,组织失业工人复工团和失业工人后援会,提出“应即将白俄全数裁撤,以华工添补”,“铁路督办应顾及失业工人之痛苦收回成命,使全路失业工人一律复工”,“一切复工交涉,托付中东路失业复工团办理”。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胜利,这些工人重新回到工厂。之后上级党委指示郭隆真,成立工厂地下党组织。经过郭隆真与党内机会主义分子李梅五进行斗争,从九个分厂中选出15名委员,组建三十六棚总工厂委员会,宣布“不承认东铁督办公署操纵的工业维持会代表工人的资格,由总工厂委员会负责办理厂内一切日常有关工人事宜”。1930年3月,沈阳党组织遭到破坏,郭隆真被派遣到沈阳。4月24日,郭隆真与王永庆等人负责组成新的临时省委,代行省委职权。5月2日,在沈阳召开会议时,郭隆真又一次遭到逮捕。她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审讯,终于化险为夷。脱险之后,郭隆真详细汇报了省委人员被捕的经过,并对省委之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这为中央了解地方实际情况,恢复满洲省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郭隆真在东北工作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刘少奇的正确主张,坚持发动群众,立场坚定,忠于组织,被刘少奇誉为“在工作上最积极,在政治上又正确的”,“对党的指示完全执行”的有力干部。
1930年夏秋之交,郭隆真被派到山东省委工作。郭隆真来到山东后,担任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30年8月,青岛市委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遭到当局镇压。在严峻的形势下,郭隆真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到工人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人斗争。在她的坚持和领导下,创办了《红旗报》《海光报》,革命活动得以恢复。在青岛期间郭隆真领导工人运动,先在沧口纱厂做女工工作,后到大英烟草公司开展活动。大英烟草公司是英国开办的工厂,对工人十分严苛,还利用“以华制华”的策略控制工人,工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开除,郭隆真在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工人同厂方进行斗争。这也引起当局的注意,后大康纱厂发生罢工,侦缉队带领叛徒张真生前往密查,将郭隆真逮捕。青岛警察为了查清郭隆真的真实身份,对其进行了审讯。郭隆真凭借多年的革命经验,面对审讯早已有所准备。警察并不能从她口中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但是认定她是一个宣传共产主义、鼓动工人运动的重要分子,“她倔强不屈,宣传不懈,终于给她加上了手铐。女犯人上手铐,这是开拘留所的先例。但是,我们的女战士并未因此而屈服,她以拒绝吃饭和洗脸梳头来示威”,之后转入济南第一监狱。在狱中,郭隆真并未退缩,而是以绝食进行斗争。穷凶极恶的敌人为尽快获得她的真实身份,对她实施了各种酷刑,但郭隆真紧咬牙关,坚贞不屈,“敌人把她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让她供出党的地下组织。郭隆真怒视敌人,紧闭双唇,只字不吐”。
在得不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山东军阀韩复榘下令将郭隆真判处死刑。1931年4月5日,郭隆真、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被押赴刑场,“她毫无畏惧,不改常态,只有愤怒,只有仇恨,以她最后的力量,最后的生命,最后的热血,在囚车中呼口号、演讲、高歌,走进了刑场,慷慨激昂的在压迫者的屠刀下,流了她最后的一滴血”。郭隆真用她的行动,兑现了最初的诺言“宁愿舍身取义,也不当亡国奴”。
1941年,邓颖超在《纪念我们的女战士郭林一同志》一文中谈到:“郭林一(即郭隆真)同志的壮烈经历史迹,是如何的令人感动,给后一代留下了光荣的楷模,她的精神将随着伟大光荣的‘五四青年节永生长存”。郭隆真受到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投身革命洪流之中,正如邓颖超所说,郭隆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的不屈不挠、英勇献身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责任编辑 孔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