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罗登贤和周秀珠
罗登贤与周秀珠是我们党早期杰出的工人党员代表,是中共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夫妻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他们并肩战斗,经历了火与血的生死考验。
罗登贤,原名罗光,化名罗光生,广东南海人,1905年1月生,1925年春入党,第五、六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历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书记等职,是我国著名的工人运动领导者和东北抗日武装的创始人之一。1933年8月在南京雨花台就义,年仅28岁。
罗登贤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紫洞乡隔巷村(今佛山市禅城区)一个贫苦人家。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姐姐、弟弟靠母亲耕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在家乡念过两年私塾。母亲去世后,他和弟弟被姐姐接到香港,又读了两年小学,11岁时跟随姐夫进入太古造船厂当学徒,学安装电灯和钳工。四年学徒、六年钳工使他饱尝了帝国主义的欺凌和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之苦,提升了他爱护阶级兄弟和勇于斗争的认识。1922年初,在苏兆征、林伟民等人领导下,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罗登贤积极组织和领导太古船厂的工人斗争,取得了增加15%工资的胜利。1925年3月,罗登贤经罗珠和陈日祥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中共香港支部书记为黄平,党员有苏兆征、林伟民、陈日祥、罗珠、李连、杨开、梁复然和罗登贤等十余人。6月,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罗登贤被调到香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任秘书,协助苏兆征发动和组织工人参加大罢工。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广东省委,由张太雷任书记。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罗登贤当选为广东省委委员,协助张太雷等筹划广州起义。12月21日张太雷、叶挺等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罗登贤任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队长,带领600多名工人赤卫队队员,攻克了广州公安局、保安隊。1928年1月,罗登贤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负责职工运动工作。中共六大召开前夕,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负责工运的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英勇就义。中央决定调罗登贤进入中央负责工运工作,与李维汉、任弼时共同组成留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李维汉主持工作。中共六大上,罗登贤被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1929年1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因病去世,罗登贤接任。
1931年春,罗登贤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被派往东北。九一八事变后,在罗登贤等人领导下,中共满洲省委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紧急任务的决议》,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阴谋与罪行。随后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到农村,组织东北人民进行游击战争,为日后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2年7月,由于坚决抵制冒险错误,罗登贤被撤销满洲省委书记职务,12月被调回上海。他曾对一位同志说,“在几个月前,我在工作上犯了错误,我要学习,在实际斗争中去纠正自己。”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比较窘迫。对此,曾任中央妇女部长的杨之华在1933年的回忆文章《罗生》中有过记述:“罗生(罗登贤)还是隔几天来一次,可是每次来总没有机会谈个人的事情。天这么冷,自来水管子也冰冻了,但是他身上的衣服没有增加起来,他来了,嘴唇都带着紫黑色,要去的时候仿佛先得了预告似的,在屋子里面就发抖起来,他还在装出冷的镇静。然而我们有什么办法呢……那是最后的一次罢,外边下着小雨,他的棉袍上,帽子上,还有两滴的残迹,他照例的进了房子左楼下坐过了片刻。他没有两样,静静的同我们谈了几句不关紧要的谈话,我的预感赶上了他的镇静功夫。他不谈,管自己吸烟。之后,他就分配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离开这所房子,如何应付一切应付的环境,说妥了,他走了。”
1933年3月28日下午,全国海员工人会议在上海英租界山西路召开。罗登贤出席了会议。由于叛徒的告密,国民党特务勾结英国巡捕逮捕了罗登贤和全国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等五位同志。31日,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公开”审判。在法庭上,罗登贤义正词严,怒斥道:“我在1925年帮助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我现在刚从东北回来,在那里我同义勇军一道和日本强盗作战。这些活动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难道这就是我被控告为从事‘反革命活动的理由吗?”一席话说得闻者无不为之动容。旁听的工人高呼:“抗日无罪,爱国无罪!”罗登贤等被捕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义愤。以宋庆龄为首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展了积极的营救工作。4月1日宋庆龄发表了《告中国人民书》,对国民党当局勾结租界巡捕的丑剧进行了公开揭露,高度赞颂了罗登贤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个公开的滑稽剧里,被捕者理直气壮的论点和英勇不屈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他们是中国的反帝战士。他们全都是中国人民应该为之骄傲的典型。罗登贤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典型。”5日,宋庆龄、杨杏佛、沈钧儒等爱国民主人士探望并慰问了罗登贤等同志。罗登贤激动地说:“我自始至终站在无产阶级方面,我将为这斗争贡献我的生命—什么也阻挡不了我。”
1933年8月29日,在那个帝国主义横行中华和反动统治肆虐人民的黑暗时刻,罗登贤在南京雨花台高呼口号,英勇就义。罗登贤牺牲后,为了纪念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把中央苏区粤赣省信康县改名为登贤县。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称赞罗登贤等“民族英雄为救国而捐躯”。
周秀珠,曾用名周冷波,化名王宝琴,广东番禺人,1910年1月生,1970年12月在武汉逝世。1926年1月入党,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秘书、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武汉市妇联副主任。她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两次入狱。丈夫牺牲时,她年仅23岁,踏着亲人的血迹,不甘沉沦,继续投身到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去。
周秀珠出生在香港一个海员家庭,年少时家境十分贫苦,曾在一家纺织厂做过童工。1925年5月30日,因顾正红事件,上海学生及群众举行了反帝游行,遭到了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死者十余人,伤者难以计数,史称五卅惨案。为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她参加了广州、香港工人罢工。在罢工中她目睹了英国殖民军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懂得了只有工人、农民、一切被压迫的群众团结起来,才能打倒野蛮的帝国主义。1926年9月她任香港童子团执委会委员、女童部部长。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调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从事女工运动。
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周秀珠参加了会议,时年18岁,是与会者中最年轻的代表。她作为大会主席团唯一的女委员,被指定为大会妇女运动报告人,参与了大会的领导工作,两次主持大会主席团会议。此后她还被推选为中共出席共产国际六大的代表。在共产国际会议讨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问题时,她在发言中阐明中国革命要“特别关注农民反军阀混战,争取没收地主土地”,“有系统地领导游击活动,并采取措施加强现有苏区。党应该把武装起义作为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唯一方法”,宣传了中共六大制定的基本路线和策略。
1928年秋周秀珠从莫斯科回国,任中共中央婦女委员会委员兼任秘书。1929年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罗登贤与时任省委妇委委员的周秀珠在南京结婚。1929年至1931年5月周秀珠任中央妇女委员会主任。
1930年初,中央派林育英和王灼对广东巡视后,又调罗登贤任广东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党团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秀珠随丈夫重返香港,主要负责交通和地下情报工作。由于受党内冒险主义的政策影响,广东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夫妻俩被迫回到上海。
1931年,罗登贤出任中央驻东北代表,兼任满洲省委书记。周秀珠随丈夫到东北。从温暖的南国到寒冷的北疆,她克服了气候不适等诸多困难。为了革命,她即使怀有身孕,也不休息,在冰天雪地中穿行于电车厂、烟厂,组织反日会工作。1932年10月27日,在哈尔滨她生下一男孩。年底,她带着两个月大的儿子,又随丈夫到达上海。1933年1月,为了不影响党的工作,他们忍痛将三个月大的孩子送到罗登贤在香港的姐姐家抚养。
罗登贤牺牲后,孤身一人的周秀珠擦干眼泪,把悲痛和思念深藏心底,很快便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之中。1933年周秀珠在香港被捕。不久获释,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4年在上海再次被捕入狱,1937年获释。出狱后,周秀珠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儿子,不是想过安逸的生活,而是希望尽早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她来到延安,任过陕甘宁边区托儿所所长、工务科科长。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军区供给部被服厂佳木斯分厂保管员、会计、文书、副厂长。
周秀珠和儿子罗伟民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在廖承志、连贯的帮助下周秀珠得到了孩子的消息。为让孩子顺利找到母亲,孩子的姑妈临行时特地将罗登贤的一张照片带在孩子身上。1950年在沈阳军区被服厂周秀珠与儿子第一次见面,此时距离他们母子分离已过17年。后来,她又转到武汉工作,任第一针织厂党委书记、市纺织工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1963年,她任市妇联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12月20日逝世,1979年4月得到平反。
(责任编辑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