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珍佑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提高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政课;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188-0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高校承担着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和首要的任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一、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主要体现
高校思政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高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高校思政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思政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干渠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运用的思想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都要围绕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形成相应体系,需要开展的立德树人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龙头形成合力。
二、高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指出:“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按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组),教研室(组)具体负责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组)配足师资;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加强以教研室(组)为单位开展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
从调查了解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没有按照课程设置专门教研室,对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思政课教师数量明显不够,普遍未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师资未配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政策性强、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思政课往往由学工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兼职教师构成,师资队伍不稳定,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针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
思政课尤其是《概论》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传播的关键课程,课程的理论性、政策性强,由于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一,还是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学生参与性、互动性不强的问题突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政课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理论武装、释疑解惑、教育引导等功能,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课程。部分高校形势政策课大班制教学,教学專题随意性强,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大思政育人格局不完善,思政课协同效应不显著
“大思政”格局是思政课与专业课、党团管理者、专业协会、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成共同育人的格局,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所有课程当中,整合学校一切优质力量,把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进而发挥“大思政”教学整合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同时,“大思政”教学理念提倡思想政治课堂的延伸性与延展性,注重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中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指出,“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思政格局还未完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投入,提高师资水平
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严格落实思政课课程开设学期数、学时数,严格落实“按照课程设置教研室(组)”的要求分别设置教研室,加强对思政课建设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组)配足师资。同时,高校要加大思政课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的政策和经费投入,加大对思政课在教改课题申报、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严格落实“本科院校按在校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交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
(二)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材研究,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思政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形势与政策选用中宣部统编教材)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既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提倡小班制教学,提高师生互动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又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正是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选思政课素材,重点以脱贫攻坚、抗疫精神典型案例等鲜活的素材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三)构建“大思政”共同育人协同机制
整合一切优质资源,推动构建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以及线上与线下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发挥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的协同作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全参与的“大思政”格局。
要树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的理念,坚持以思政课程为先。高校立德树人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包括思政课堂和各种专业课堂。要以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为引领,与专业课教师实际进行的课程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统筹规划各项资源,在“大思政”格局下,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应,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为“大思政”格局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社会实践,强化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课应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每学期制定活动主题,开展项目化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和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注重将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學。实现“以教促研,以研带教”的良性互动。
注:本文系四川警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CJS18B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网,2020-8-31
[2]曹萍.深刻把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N]四川日报,2019-9-11
[3]于向东.聚焦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J]求是网,2018-3-23
[4]刘泽敏.“大思政”格局下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第19卷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