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解析及对策研究

2021-07-08 15:57孙玥周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对策

孙玥 周莉

摘 要:本文從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入手,指出长期以来高校在英语专业学习中过于注重外语文化的输入,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培养和积淀,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频频出现,这对中国母语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也对本国文化造成了冲击。本文从问题出发,尝试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优化、英语教学建设等三个方面解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 高校英语专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93-002

1.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

全球经济的发展带动全球文化的交流,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特殊载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美文化。学习过程中为了提升专业素养,主动或被动的不断强化西方文化和习俗,直至将西方文化习俗成为生活中的习惯[1]。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深谙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能对西方文化娓娓道来,但当被要求用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总会磕磕巴巴甚至有时根本无法开口表达。如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的一度盛行,英语专业的学生们深谙西方各种风俗习惯,然而,当被要求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甚至有人不知道如何表达元宵节、端午节。他们缺乏文化认同感,更不要说弘扬民族文化。

国内较早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是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他指出在英语学习中,许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由于对中国文化认知的不足而出现的不能用外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这种文化失语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也在逐渐削弱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母语文化的认同感。解决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刻不容缓。

2.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成因

2.1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对中国文化的重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是清末的仁人志士为了拯救落后的中国而提出的,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进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在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部分消解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人过度夸大西方文明,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甚至一度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能力的要求是“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高等学校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能使用英语进行初步的贸易、教育、外事等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高级英语、泛读、英语写作、外国文学史、英语翻译等必修课程,在其中高级英语的课时数通常设置的最多,强调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语法知识的培养[2]。少有学院专门设置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主修科目,基本都是以选修科目出现在教学大纲中,而且可选项目少之又少。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观上忽视,或有意无意地会避免母语文化的主导作用,而且在进入大学之后,英语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西方语言文化知识,少有机会再专门去学习中国文化,这种教育环境会使英语专业学生陷入中国文化失语的窘境。

2.2英语专业教学缺乏对中国文化的重视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萨丕尔曾经提出语言相对论的观念,语言需要文化作为载体,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3]。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便是以向学生输入西方文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语言。不仅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重视,英语专业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重西方文化输入,轻中国文化输出的传统教学理念[4]。英语专业教学倾向于强调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长期以来一直以西方文化的输入为主,例如英美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在选材内容上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缺乏母语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英语专业教师自身以及英语专业教学都不够重视中国文化,成为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观成因。

2.3英语专业教材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介绍

英语专业作为一个专门教授英语语言的专业,为了聚焦专业英语的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大多出自于英美知名报刊,或是英文名家的作品。在课程设置上几乎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联系,教材内容主要涉及英语视听说训练,写作翻译以及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90%的内容都是涉及英美文化的,而仅有10%勉强涉及中国母语文化。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政治文化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自己母语文化的理解,当他们被问到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时,他们可以对其作品及背景文化倒背如流,但被问到例如我国北宋大家范仲淹时,很少有人能用英语诠释其作品及文化背景。英语专业教材缺乏对中国文化涉及客观上也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形成。

3.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对策

3.1注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当代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国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使命。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中国母语文化的核心。文化核心是文化中最具有价值和影响的精华部分,它深深地影响一个国家,是这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获取的宝贵精神财富[5]。前人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志向,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重视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自己的母语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尊重又批判外国文化,才能造就出我们区别于世界的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树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文化平等的观念,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态度进行跨文化活动。

3.2注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优化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涉及中国文化的部分较少,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中加入中国文化理念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些正能量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专业课选修课设置方面,可以多添加一些例如中国古代小说导读以及现代名家散文鉴赏等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课程,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口译课和翻译课上多选择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来让学生进行翻译,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6]。在考核过程中,不仅将英语语言和文化掌握能力作为英语水平考查的唯一标准,同时将母语文化素养的考查也作为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标准,这样也会促进英语专业学生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

3.3加强英语教学建设研究

从理论上建立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行性英语教学途徑,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弥补中国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缺失。制作视频和文本材料,加强阅读、翻译等基本能力锻炼,培养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文化知识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将中国文化纳入英语专业教学内容,按不同板块将中国传统文化分类,如习俗、书法、食品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翻译能力的培养,运用课本、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提升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含量。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输出法,积极采用讨论式、任务式、浸润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开发中国文化的微课、慕课等内容。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承载着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任,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为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阻碍。高校英语专业师生应该努力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肩负起促进文化交际的使命,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民俗和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丽屏.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英语广场,2019(12):41-44

[2]邵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本质属性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8a(11):58-64

[3]奚昕.回归与重塑——“人格发展理论”在英美文学通识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b(01):49-51

[4]张弛.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8(03):56-58

[5]周润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之文化空缺与翻译补偿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04):86-90

[6]杨娟.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127-128+152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