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各教学内容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联系以及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以及游戏当中。”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占据着一定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活动,还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更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一定程度上讲,游戏更像是幼儿的生命。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玩”,而是为了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幼儿游戏教学的加强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教学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民国四大教育家之一的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给小孩子以快乐、经验、学识以及思想和健康。”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而新课改视域下,幼儿游戏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指导思想,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航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游戏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与积极作用。
一、游戏的内涵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游戏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与阐述。例如,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人类机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满足后仍有富余精力的产物,是释放剩余精力的最好方式。而德国著名应激心理学家拉扎鲁斯的“娱乐说”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艰苦的脑力或者体力劳动使人们身心疲惫,而通过游戏或者是娱乐性活动则能够使人们恢复精力。[1]总的来说,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这一点在本文的一开始笔者就已经提过了。在日常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所有活动中,游戏总是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活动,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或者是劳动过程中,幼儿总是喜欢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而且幼儿还喜欢将一切活动游戏化。
游戲是幼儿特有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幼儿游戏都是在进行成人生活的模仿,例如,幼儿喜欢的理发店以及蛋糕店等都在模仿成人的生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但事实上发展速度却是非常快的,所以,他们也同成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但因自身原因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这些需求。因此,他们创造了游戏,在游戏中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学习。我们常常说寓教于乐,即在游戏过程中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学习。例如,在扮家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其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获得一定的角色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因此,只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够得到某方面的发展与学习,而这种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并没有事先设定好。[2]
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相互交往是幼儿在任何游戏活动中都需要进行的,且这种相互交往更多倾向的是语言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事实上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事物的象征,只不过是一种概括化的形式。站在更深入的角度来说,幼儿不仅仅是需要进行简单的语言学习,而是需要用组合的形式来将语言作为表达自身思想以及自身行为的一种工具。基于游戏下的语言表达,既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环境,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对游戏的进程以及玩法进行共同商讨,每一名参与游戏的幼儿都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用语言向同伴表达,而在这一过程中则能够很好地培养与发展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展幼儿的智力
例如在“指挥棒”的游戏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所谓的指挥棒游戏就是教师手持一根指挥棒,在说出一个单词或者词语之后,教师就要将手中的指挥棒指向任意一名幼儿,此时这名教师指到的幼儿并不需要做出任何反应,而是坐在这名被指到幼儿两边的孩子需要起立并说出单词或词语,反应慢的那名幼儿则需要接受教师所说出的惩罚。在这一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还能够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灵活性。[3]
(三)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建立自信心
上面已经说到了游戏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外界经验以及相关知识,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满足自身各种需求。例如在“商店”这一游戏中,有一名幼儿因为自己没有买到电脑而不开心。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游戏评价过程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的好帮手,但是商城里却没有电脑卖,要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幼儿纷纷举手发言:“可以自己动手做电脑。”之后,幼儿纷纷用积木以及纸板等各种材料进行了电脑的制作。由此可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非常强,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则能够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策划游戏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幼儿教师也都非常喜欢带领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但因为游戏策划的不科学以及幼儿园游戏场地的缺乏等,导致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是游戏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基于此种情况,如果教师想提升游戏教学有效性,那么就必须科学策划游戏。在游戏策划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来进行器材的配置。[4]例如,幼儿的记忆力与注意力都以无意记忆与无意注意为主,且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总是喜欢重复地做一件事或者是听教师讲同一个故事。但也正是因为他们总是重复做一件事才能够不断地认识到物体的属性,得到自身语言以及动作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充分玩游戏或者是玩玩具的过程中,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挥能够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来开展游戏活动。所以,在进行游戏策划时,幼儿教师就可以给幼儿策划一些手工游戏,例如,玩橡皮泥、搭积木以及用绳子编制物品等游戏;又或者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策划一些体育类游戏,例如拍皮球与抽陀螺等等。但幼儿教师还要注意一点,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与玩耍,从而实现寓教于乐,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独立性。
(二)适时参与到游戏当中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式介入法参与到幼儿游戏当中。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发现某一幼儿在众多的游戏材料中只喜欢一种材料,又或者在众多的玩具中只喜欢玩一种玩具,那么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平行式介入法参与进来。[5]教师可以来到这名幼儿的身旁并和其一起玩游戏或者玩玩具,不过教师要玩与这名幼儿不同的游戏或玩具,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暗示与引导作用,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要及时介入到游戏当中,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与帮助。但幼儿教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指导并不意味着干涉或包办,而是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可以发现,很多游戏都是幼儿自主研发的,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很多时候幼儿会给相关的游戏活动制订规则,所以,避免不了会出现因规则的不合理出现争吵的情况,从而对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同伴之间的和谐关系造成了影响。这个时候教师也应及时介入,对游戏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更好的游戏规则与玩法,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开展游戏,还能够使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形成规则意识。
(三)开展户外游戏
贪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其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开展室内游戏,那么,既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身心的实际需求,也无法长期吸引幼儿的游戏兴趣。[6]因此,教师要注重户外游戏的开展与组织。相比较室内游戏而言,户外游戏对幼儿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与调动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户外游戏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发现与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还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处理学习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老鹰捉小鸡”“萝卜蹲”“丟手绢”等户外游戏,以此来培养与锻炼幼儿的运动体能以及反应能力。而且通过户外游戏的开展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蚂蚁搬家或者是蜗牛上树等自然现象来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总之,户外游戏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广大教师应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本文针对游戏的内涵以及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如何开展幼儿游戏教学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实施策略,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莉蓉.多媒体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有效性策略研究[J].家长,2020(10):90+92.
[2]常晓晓.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20(1):252.
[3]宋海丹.基于深度学习的区域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半月),2020(3):36.
[4]徐婷婷.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2):46.
[5]杨桂霞.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应用研究[J].文学少年,2019(18):1.
[6]于艳艳.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文渊(中学版), 2019(8):350.
(作者简介:徐海芳,女,本科在读,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