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
(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400)
最近,我校的一位物理老师上了一堂题为“比热容”的教学研究课。让学生从情景体验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从探究实验中形成比热容的概念、从类比联想中建立比热容的概念、从应用练习中巩固比热容的概念、从归纳提升中深化比热容的概念
[1],得到了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堂“渗透课程理念、感悟体验教学、展示物理美感”的好课。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内涵,因为这堂课凝聚了我校物理教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的精彩完全来自于幕后那鲜为人知的“磨课”。
本文中的“磨”,就是指磨课,教师站在多个维度,对自己所执教的课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分析、反思、调整,再执教的过程。磨课对于刚走上讲台的新手或还没有站稳讲台的老师而言,是全面提升自己基本素养的关键策略之一,也是深入研究教材、学生的关键策略。同样,即使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精心磨课,才能使自己不断地接近教学中的理想,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
磨课是我校物理教研组的一个品牌,它已经成为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为方式,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磨课要磨在课前,有备课的味道,但与备课却又不同。
磨课的自我要求比备课高,不断打磨出的课有可能成为放心课、样品课,甚至成为教学艺术的精品;
磨课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备课要足得多,这样的课应该经得起推敲,而背后付出的心血也是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
磨课有一个反反复复打磨的过程,磨课教师水平提升的幅度远比备课的大。这是教师专业素养飞速提升的关键策略。
磨课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行。既然如此辛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地去磨,乃至成为我校物理组的一个品牌呢?
在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通过分析教材发现可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才会去分析学生的学情和生长的需要,也只有经过课堂教学的反复推敲、打磨,才能真正锁定重点和难点,也才能真正悟出课堂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策略,策略因生而言、因时而变,只有在不断的打磨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所突破、有所提升。
比如,在执教苏科版“比热容”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突破磨课,我们才能理清其中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在突破比热容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有条明线,那就是为什么夏天的中午,沙子比水烫,学生思考,中午夏天,升温,沙子和水都会吸热,此时沙子比水烫,就说明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或者说沙子和水同样升高1℃的话,沙子所需的时间短,水所需的时间长。带着这一明线去探究,而探究和探究的结构就是暗线,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比值法定义等,都迎刃而解。
磨课一味的上课,再上课,而是在每一次上课后都有新的反思与总结,有新的思考与变化,是带着新收获,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以此往复,获取最佳的教学策略,即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
这位老师上“比热容”这堂课已经5 年(送走3 届学生),每年上3 次(教3 个班级),但每次上课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因为他是从教研组集体的磨课中带着新的发现重新出发,通过课前磨导学稿、课后磨教后感,一年接着一年的坚持磨。由于有了前一年的磨课笔记,加上对当年新的中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就会对教材的处理有了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就有了新的突破,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就有了铁的保证。由于磨课是物理组的集体行为,也就导致了学校的中考物理成绩一直处于市的领先位置,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磨课最终的效果就是达成共识,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识,也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共识,达成什么共识,那是课堂教学策略锁定的共识,是教育真谛的共识,是教育本质的共识,即揭秘教育真谛。虽然磨课的过程很艰辛,有事会来回往复、此起彼伏,但是,最终深入的打磨,必定会收获共性的规律。就拿物理学科而言,那就是打磨出物理的本真味道,并把它上升为物理概念教学的调味艺术三部曲:“课伊始,味已生”“课进行,味正浓”、“课结束,味犹存”。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并努力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使物理课不断与学生产生共鸣,为学生所喜欢。“比热容”这堂教学研究课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磨课后将会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觉得磨这节课,值!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悔磨课,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教师在市、县、校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磨课究竟磨什么?我校的物理教师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磨课不是磨课堂的面面俱到,而是磨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磨个性特色的张扬凸显,从中磨出的是思考能力、磨出的是教育智慧、磨出的是教学风格。
决定一堂课好坏的关键是教师的思考能力,反映其思考能力的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磨就是要对课中的问题情景穷追不舍,形成思路;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因材施教。
这位教师通过精心磨课,在“比热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亲身体验分为引入、形成、建立、巩固、深化这五个步骤,每个步骤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图1 所示。从而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教学思路。
图1 对应关系
如果说磨思路设计是从大处着眼的话,那么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就是从小处着手,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规律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一般都潜伏在细节中。磨课要关注细节的处理,才能逐渐接近教育教学的规律。一个教师如果能善于磨教学细节的处理,久而久之,磨出的是棋高一筹的教育智慧。就能把先知前贤已经得出的教育真谛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智慧[2]。你不磨,就悟不到真谛;你不磨,就不会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位教师在磨《比热容》这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比热容”概念,作了这样的细节处理:先举一个熟悉的例子让学生类比体验。“中秋节,北京旅游团来南京二日游,其中男士30 人,女士40 人,经统计,在南京的2 天中男士共消费12000 元,女士共消费30000 元,怎样比较他们的消费水平?”学生会从每人每天的消费金额的比较中得出消费水平(A)=总金额(B)/[人数(C)×天数(D)],即A=B/(C.D)。然后让学生联想类比,得出:比热容(c)=吸收的热量(Q)/[质量(m)×升高的温度(Δt)],即c=Q/(m.Δt)。这样的细节处理,就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把握抽象的“比热容”概念,真正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磨课最终磨的是个性,是特色,是自我;追求的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使之张扬凸显。经过多年的课堂打磨,也初步形成了这位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善于应用课堂教学中的调味艺术,并通过课堂的互动,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出来。
这位教师对课题的引入做了这样的打磨:刚刚上课的时候,教师创设迎合学生兴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的是借此走近生活,走近物理。
比如,在刚才导入过程中,学生已经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或者说沙子和水同样升高1 摄氏度的话,沙子所需的时间短,水所需的时间长。此时教师追问学生,启发学生去设计实验,此时的设计,也就水到聚成。
师:如何设计我们的猜想呢?你需要准备哪些器材?生:准备沙子和水?
师:对沙子和水有什么要求?生:质量相等。
师:还需要什么器材来模拟刚才的“夏天中午”。生:酒精灯加热
师:有了这些器材你还需要什么器材?生:温度计
师:交流一下,想想我们该怎么进行实验,你有几种方法?生1:我们可以给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看谁升温快?生2:我们还可以给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看看升高相同的温度,谁需要的时间长?
在领悟了“好课必须多磨”“多磨才会提升”“磨出教育智慧”的基础上,物理组成功地解决了“如何磨课”的问题,除了个人“自磨”外,还采取了“互磨”“引磨”“研磨”等磨课方式。努力使之成为提高我校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并从中磨砺出教师自己精彩的人生。
学校物理组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先集体一起磨课,然后由一个老师执教,再集体点评、推敲打磨,并结合各个教师的自身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磨,在此基础上才去上课实践。这样不断地打磨,不断地由不同的老师去实践。就能使成熟的教育智慧集体共享。这种互磨的方式,尤其对年轻老师帮助很大,这是物理组教师能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专家、名师的站位会相对较高,他们对教材、学生的掌控能力是我们普通教师所不及的。为此,如果在磨课的过程中,如果有专家或者名师引领你去磨课的话,此时,我们需要深入领悟专家和名师的意思,真正教案专家的指导与自己的课堂融为一体,将思想与观点转变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动准则。
磨课,不仅是磨课,更是磨自己,磨自己对教材、学生、课堂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磨自己对前面一节课的自我消化、分析、调整、突破的能力,一节课经历多次打磨以后,课堂变得相对成熟,甚至是成功,此时,我们就要善于将我们的反思、收获整理成课堂实录,再结合专家、教材、同行的建议,将建议背后的理论高度上升至一定的位置,此时就可以形成教学论文、经典案例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此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不断的打磨,常态课,可以走进教材、同行的课堂,自我磨课,公开课、比赛课,可以要求同行、专家,一起走进自己的课堂,深入打磨,打磨成精品课、放样课,并通过课后的反思、总结,形成论文,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飞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