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干预的循证支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2021-07-08 03:06:44张海霞刘红超崔明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循证

张海霞,刘红超,崔明坤,李 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 长春 1300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因脑底或脑表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喷射状呕吐,临床中枢性瘫痪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易导致患者忽视自身病情,因此给予适当的临床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康复均至关重要[1-2]。循证护理支持模式以循证理论为基础,运用最新可靠证据,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经验技能和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相应护理方案制定与实施,在临床上已广为使用[3-4]。本研究分析了基于健康干预的循证支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并CT检查或DSA造影检查确诊;智力发育正常,发病前均无心理病史、精神障碍史;均无血管性、老年或其他类型痴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血液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干预,具体方法为依据患者年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学习兴趣等具体情况,结合患者个人意愿、需求、情感接受度等制定护理目标及内容,然后根据护理目标及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常规健康干预。①健康教育:通过语言宣教、视图讲解和音乐播放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属卧床休息等的重要性;②饮食护理:在急性期,对患者实施1~2 d禁食,然后根据患者情况摄入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及易消化食物;③卧床护理:禁止过早下床,卧床期间患者头部应略高于脚,翻身幅度要小,以防头部转动幅度过大而引发再次出血;④并发症预防: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禁止用力排便,以防再次出血,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再出血特征宣教,如果患者突发头痛、意识障碍及喷射状呕吐,则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健康干预基础上行循证支持护理。①调查评估患者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疼痛干预、再次出血预防及长期绝对卧床护理等护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以进行循证支持,对循证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相关问题护理策略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后,将循证证据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并执行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对患者身心伤害极大,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通过亲切表情、肢体语言、和谐谈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紧张、烦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注意防止强光、噪声等外部环境应激影响。③疼痛护理: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位置等,综合评估后明确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如患者再次出血风险较小,则以按摩、音乐及情感交流等方式辅助并转移患者痛感,遵医嘱使用药物以降低脑水肿发生概率。同时,严格预防感冒、咳嗽及喷嚏,以免因此而再次出血。④清洁护理:由于卧床时间比较长,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及时清洁,以防压疮发生。口腔、气管等分泌物需及时进行清理,以防窒息。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排出。进行吸痰操作时动作需轻柔以防损伤黏膜。对于痰液黏稠者,需先进行雾化然后再进行吸痰。⑤认知能力护理:患者发病3 d后,给患者播放平常喜欢的音乐,讲故事并要求患者复述故事内容;对患者进行认人和辨物训练,通过读书、读报等方式,要求患者进行复述或重复阅读,以强化患者记忆力和注意力。同时,通过拼图、看图说话、图形推理及简单数字计算,以训练患者逻辑推理及计算能力。最后,指导患者进行简单下床、活动训练,训练其独立生活能力。⑥用药安全指导:对需进行抗纤溶治疗者,可使用6-氨基乙酸滴注,但严格注意滴注速度,以防再次出血;对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注意降压药剂量,甘露醇滴注速度要合理,既要保证降压效果,又要避免药物渗出血管而导致组织坏死。

1.3观察指标 ①认知能力: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干预4周后认知能力指标,包括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E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机体疼痛(BP)、情绪角色功能(RE)、生活活力(VT)、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8项,每项0~100分。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血管痉挛、再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头痛及褥疮等。④预后结果:包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有改善)、加重(临床症状加重,影像学检查无好转)及死亡(患者死亡)。⑤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2 结 果

2.12组认知能力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LOTCA评分、MME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LOTCA评分、MME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分)

2.2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护理4周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2.3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2组预后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预后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比较 例(%)

2.5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认知能力,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威胁甚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患者病死率得到了大幅度下降,但是此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过程中和康复后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适应能力[5]。这种感知和适应性能力的下降,主要体现为认知能力下降,从而给患者预后生活及社会的适应性造成严重影响。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极易因头痛等原因导致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而且情绪波动往往比较大,从而容易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引发再次出血而危及生命[5-7]。因此,给予适当的护理对提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不良情绪,降低再次出血风险重要。

循证护理支持作为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在护理干预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健康干预,主要是因为文献循证证据,分析评估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并依据文献证据结合临床护理人员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在护理策略上更具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性。费雅雅等[4]认为,基于循证证据支持的护理策略可以为临床提供新的护理标准,这样可以按照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技能,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个体特征等综合情况,制定出的临床护理路径更为科学、合理,更利于临床实践。循证支持模式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基础是常规健康干预,其主要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科学的相关知识宣教,以改变患者行为,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计划。整个护理环节中,除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防止出血外,疼痛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极大,通过护理减轻疼痛,可以有效避免因不良心理应激而导致再次出血。另一方面,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只有改善患者疼痛,才可能疏解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情绪改善之后才能充分缓解其他诸如躯干症状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从而大幅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在防范再次出血的策略中,咳嗽、便秘干预也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影响再次出血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的基于健康干预的循证支持策略中,参考陈秋云[9]经验,于患者发病后3 d,为防止患者认知能力退化,给予复述能力、认人及辨物、重复阅读、记忆力及注意力、图形推理、逻辑推理计算能力训练,使患者在急性期出血的状况下维持并改善自身的认知能力,防止出现严重认知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干预相比,基于健康干预的循证支持,更能提升患者LOTCA评分、MMES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结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充分显示了基于健康干预的循证支持对提升患者认知能力的核心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