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2021-07-07 19:06刘洪昌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刘洪昌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内容,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在温度的影响下会发生收缩和变形,裂缝问题也会随之出现。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预防和控制。因此,建筑行业对这项技术十分重视,并在建筑施工中对其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这项施工技术应用方式简单,且作用十分显著,可以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和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121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1 基础定义

所谓后浇带技术指的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因沉降、收缩等原因产生裂缝,提前根据混凝土的建筑施工标准、项目要求及设计内容,在建筑底部、墙梁等部位安设混凝土后浇带。通过后浇带技术可以让混凝土结构变成若干份,再利用收缩作用让若干份相互凝聚,待一定时间后对施工缝中的混凝土展开全面浇捣,这样就能将后浇带与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1.2 分类介绍

后浇带技术可以根据建筑实况而分成不同类型,这些类型在建筑施工中可以起到不同作用,如果施工单位对于后浇带分类没有任何了解,就容易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与建筑施工实况不符的后浇带类型,这样后浇带功能作用就会遭到很多限制。后浇带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①沉降类型的后浇带。这种后浇带经常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产生的沉降情况。②温度类型的后浇带。这种后浇带经常应用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中,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因气温变化较大而产生的裂缝问题。③伸缩类型的后浇带。这种后浇带经常应用在大规模建筑施工中,可以帮助施工单位预防因施工面积较大而出现的伸缩问题。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2.1 确定时间

施工时间和断面形式对于保证后浇带质量至关重要。实验室及现场经验一般认为混凝土的收缩多数发生在浇筑完成后六十天以内,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收缩具有时间效应,因此只有选择合理的时间对后浇带进行施工才能使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以保证。在具体选择时间时,施工人员应当结合现场情况(气候条件、施工环境、裙楼和主楼的沉降情况等)并且以以往的施工经验为参考确定出合理的施工时机。

2.2 挑选材料

由于在开展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将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部位彻底清理,将残留在裂缝中的积水彻底清除,并保证后浇带构件在24h内处于湿润状态。所以,在挑选后浇带施工材料时,必须选择不具备任何收缩效果的混凝土,以及膨胀类型的水泥,或是选择普通水泥,但需要在其中配备适量的外加剂。而且为了保证后浇带的实际强度高于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开始施工前适当添加减水剂,这样后浇带的整体强度就会大幅提升。

2.3 施工准备

准备环节的首要工作便是模板预设,全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展开,在开始后浇带浇筑施工前,需要将模板安设其中,但必须确保模板尺寸、规格完全相符,这样才能保证后期浇筑效果更加理想。而且在施工准备环节,必须为模板刚度、强度及性能提供保障,在完成模板构建后,最好对其展开全面的检查与确定,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跨度较大时,建筑大梁部位能够支撑整个建筑的实际负荷。

2.4 开始浇筑

在开始后浇带浇筑施工时,依然需要根据方案流程着手进行。在水平状态下开展后浇带浇筑时,必须保证模板压力处于可控范围内;在垂直状态下开展后浇带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得到全面振捣,但需要针对振捣深度进行控制,以免振捣装置对模板造成破坏。此外,在使用振捣装置对混凝土开展全面振捣时,必须保证振捣装置与模板之间处于安装距离,否则混凝土浆液就可能出现跑浆、漏液等问题。

2.5 控制温度

在后浇带浇筑施工环节中,由于需要使用混凝土材料,所以必须对温度展开有效控制。最好可以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因为在10℃的状态中,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状况刚好处于最佳状态。而且在完成后浇带浇筑施工后,需要隔两天再对后浇带的凝固情况进行确定,以免在后澆带中存在干裂问题。最好在白天或夜晚进行确定,否则后浇带会因温度变化导致内部形成不同的应力。

2.6 后期维护

后期维护是后浇带施工的保证环节,可以确保后浇带的实际质量,因此,最好保证施工部位时刻处于整洁状态,否则杂质与积水会影响后浇带的强度。此外,在施工缝部位最好放置一块挡水砖,并在内壁中适量涂抹防水泥浆,这样才能保证后浇带得到有效维护。

3、设置后浇带的注意事项

3.1 合理的选择间距大小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的完整性,施工人员需要在分割板块的时候注意间距的问题,起受力作用的钢筋板块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分割的,这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问题。而不同建筑的后浇带设置方式也不同,对间距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说按照设计图来进行设置,但是施工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不能生搬硬套,对于大型矩形的建筑物的后浇带间距最好是在40厘米以内,即使有些地区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也照样不能小于30厘米。这个直接关系到后浇带对整体建筑是否起作用。间距设置过密不仅浪费材料,更是会造成新旧裂缝叠加出现,间距设置过疏可能会导致一些敏感的裂缝地区没有被浇筑到,仍然需要返工修复。

3.2 后浇带位置的选择

三种后浇带在设置位置上有不同的要求,沉降带选择缝内钢筋贯通的地方,收缩带则选择缝内钢筋断开而梁筋贯通的地方。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的程度将会受到约束,产生巨大的拉应力导致开裂,其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也会因此降低。只有真正自由收缩的混凝土才提高内部结构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最终才可以达到设置收缩带的作用。但是在后期也必须使用焊接技术对断开的钢筋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断面的钢筋焊接率不能超过50%,要考虑到断面的稳固性。总之,后浇带应该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地方,并且不能设置在一个断面上。根据规范的设计要求,后浇带应该要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也需要连通起来。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做好后浇带的浇筑管理工作,保证无裂缝出现。进行后浇带浇筑时,需要对建筑的沉降量做好预估,好的技术才能被广发的应用。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材料、时间的选择,在后期也需要下功夫进行养护。加强监督管理,竭力保障后浇带的质量,减少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晓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9:67-68.

[2]况勋华.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47-48.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协调管理(2)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