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斌
【摘要】施工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传统建筑行业当中,往往有“轻设计,重施工”的理念,工程结构施工图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在实际实施中也经常被随意改动,导致了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影响了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研究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面尚普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针对性应对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给结构施工图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47
建筑工程结构是建筑物能够建成的基础,不仅仅对建筑工程的外型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内部力学性质、应力结构、载荷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方正结构的建筑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结构开始向着个性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思维上、认知上还存在很多的‘遗毒,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设计重视程度不够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及隐患[2]。
1、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抗震性效果差
我国虽然国土幅员辽阔,但是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带位置的国土并不多,从整体来看,地震并不多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对建筑的抗震性产生了忽视。不过自从5.12汶川地震之后,近年来,在我国范围内,也有几次震感明显、规模不小的地震出现,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建筑高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抗震性在设计阶段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
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对抗震效果的把握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国地震发生频率低、规模小,设计人员容易麻痹大意;第二是虽然我国在建筑抗震性方面有着比较明确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但是在建筑施工及验收时,往往对建筑的抗震性的考量不足;第三是:建筑的抗振性能主要与它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等直接挂钩,一定会对抗震性能指标有硬性要求,建筑成本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业主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往往会在抗震性方面做一定的让步[3]。
1.2 相关计算不准确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更先进的模拟、设计软件被应用在了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设计当中,不过这些软件对于操作者的要求较高,由于更新迭代较快,往往需要设计人员不断的学习和精进,一些设计人员墨守成规,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采用老旧的软件和设计方法,依赖经验而不是数据的计算进行判断,导致很多的接点数据计算不准确,影响了施工图整体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中,一些重要系数的选择和使用往往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一旦系数的选择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接下来以该系数为基础的计算和模拟发生谬误,直接影响设计结果,导致建筑工程的严谨性较差、稳定性和安全性不高。
1.3 施工图中文字标注存在问题
施工图中的文字标注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经验的设计人员通过在关键位置使用文字标注,帮助施工人员更加清楚的认识施工图的所有内容并掌握其中的关键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发现,很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时,往往都缺少标注,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对于施工人员了解不够所导致的,从专业性角度来讲,设计人员作为施工图的制作人,对于施工图的内容、细节、关键应该把控到位,但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其往往想当然的认为所有施工人员也都如自己一样对施工图了如指掌,因此在关键位置上缺少文字标注或者文字标注过于简单,不能够有效的传递信息,一些粗心的设计师还可能在文字标注是出现错误,这些都导致了文字标注不仅没有起到正确的作用,還可能对施工造成误导,使得建筑工程不能完全按照设计者的初衷进行施工[4]。
2、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事前对所有技术要求进行确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趋向复杂化,不过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仍旧需要以安全、稳定作为第一前提,在此基础上,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在功能性、美观性、特异性甚至是地标性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因此,对于施工图设计人员来讲,需要将所有的业主需求考虑全面,对可以兼容的项目进行科学性的融合,使得在兼顾业主需求的同时,保证施工的顺利以及工程的质量,若是某些需求以降低工程质量为前提,就需要适当的进行舍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设计完成后,全面的对施工图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问题的所在并进行调整和修改,才能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稳定性的同时,满足业主和其他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2.2 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计人员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设计者,直接对施工图的设计水平负有责任,可以说,施工图的质量好坏,与设计人员的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目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对这些要求进行融合以及取舍,设计人员的建议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显然经验丰富、水平突出的设计人员会更有优势;其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施工图设计相关软件不断更新迭代,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能够让施工图设计工作事半功倍,同时更加全面对施工图进行考量;最后,施工图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十分考验设计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也是对其职业道德的考量,因此,想要提升施工图的设计水平,需要从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综合的进行培训和提升[5]。
2.3 加强图纸审核
图纸审查工作对于施工图来讲,实际上是最后一道关卡的守护者,如果在审查阶段,不能准确的发现设计者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直接在施工的过程中得到暴露,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不过就目前的一些审查的实际操作来讲,审查人员在进行施工图纸审查时,往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关注一些经常出现问题的节点以及建筑的整体性,但是往往不能对细节进行把控,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不能在审核阶段被发现,最终交付施工后可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审核检查人员来讲,要在总结经验、提升效率的同时,对业主需求、设计细节等进行把控,必要时应该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真正的做好审核工作。
结语:
日益发展的建筑行业中离不开工程结构施工图的支持,一般施工图出现问题,那么以此为蓝本的建筑工程就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给施工造成隐患,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出现的问题,因此,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精进技术,设计出符合市场、社会、业主要求的施工图。
参考文献:
[1]王勇,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3):76-82.
[2]刘建立,郭承孜.基于BIM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6(03):41-42.
[3]王勇,张建平,李久林.基于IFC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描述[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04):30-35.
[4]广州市新光大桥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检查会议在专院召开[J].铁道标准设计,2004(04):74.
[5]叶冬冬,李凤翀,周志华.充水式双锚线螺栓压板锚固橡胶坝坝袋及锚固结构施工图设计[J].北京水务,2012(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