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道峪南城门及两棵古槐。
2白道峪城堡南城墙。
黑山寺村向西3里是白道峪村。这里有山谷而称峪,“白道”让人产生诸多联想,于是有了白道姑庙、白道姑观的说法,感觉玄妙。
走向玄妙,渐觉具象。大山横亘,步步压来。远望山体,印着一道长长的黑迹,细水暗流。当地人说,夏秋之季,水会很大,如同瀑布,自高而降,银珠飞泻,有如白练,山谷由此得名白道峪。当地人还称“流白水”,下有积水,称白水洼。“白道”悬挂千万年,想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景致独特,亦为地标。
山顶耸立着几座敌楼,连接起长城,边关险要。山谷里建有关口。关墙不在,敌台残存。与关口相距200多米,山谷入口处,坡地上建有城堡,形状并不规则,随地势略呈三角形,东墙北墙为直角衔接,长各有百米上下。西墙南墙连为一体,弧向坡上,也有一二百米。毛石散碎出残墙,坡下的南墙、东墙、北墙高出地面几十厘米不等。城堡设一南门,无迹可寻。长城文保碑立于地面,上书:白道峪北城堡。里面长满果树灌木,枝叶舒展繁茂,炫耀着古物的呵护。
关口内约两里,还有一城堡,名白道峪内城堡,设一南门。门外两株古槐,如同两名卫士,把守着城门。上面的标牌写着一级古树,年纪有360岁,生于清初。城门洞已无,东侧尚存6层条石,内里填有碎石。南墙东侧墙体基本完好,有四五米高,大块毛石垒砌,白灰勾缝。城墙下毛石地基托起两层条石。城墙顶部石板牙子突出,这是墙体的原高。上面应有垛口或女儿墙,砖砌或石垒,已经消失。东南角有垛脚,可以沿着坍塌毛石登上城墙。站在墙上观望,城堡长方形,南北六七十米长,东西五六十米宽,顶厚有约3米,可以在墙上行走。荒草丛托起探上墙头的柿子,红火可人。北墙西侧有坍塌,其余保存较好。
走下城墙沿四周行走,城堡四角建有垛脚,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东北角存留较多。垛脚顶建平台,突出城墙,完整坚固,利于防御,可以观望城下敌情,抑或发起攻击。村民没有用城墙上的石块盖房垒墙。当地人说,这里是山区,石料多,不用城堡上的。或许拆毛石费力,搬运山石更方便。此地能看到这样完整的堡墙,令人兴奋。
城堡南门外有古戏台,由四层条石垒砌,基石被升高的地面掩埋。戏台面积不小,足可上演大戏。戏台后有出将入相的房间,供演员化妆休息,设施完整。现在房间改建为房舍,村民居住。城堡能筑戏台,驻兵人数不少。或是周边几座城堡士兵,走上三五里,甚至再远,也来此观看大戏,调剂艰苦枯燥的边关生活。
3白道峪关口敌台。
4白道峪外城堡西南墙。
南北两座城堡,一北一内,形制与造价有着明显不同,建造时间可能有别。关口建于明初永乐年间,北城堡紧临关口,同时或相近时间建造。内城堡建造要精细,可能会晚些时日,在国库充足或是战略防御时完成,成为临近几座城堡的文化或是军事中心。
5白道峪古戏台。
城里沒古井,村民以前喝的是山里的水,后来拦起个小水库,而今在山下打了水井。城里仅住几户人家,房屋多为新建,少有瓦顶。村民住在城外,有240户,700多口人。村里的老房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村民以前靠农业,现在多在外面打工。
一处房屋毛石山墙格外平整,是座庙宇,村委会曾用来办公,后来给了个人,久无人居。山门做工精细,青砖垒砌,磨砖对缝。门楼顶部损坏,并未修复,盖着木板。门上无锁,进得院来。正殿六楹,门窗更换,山墙仍为旧物。梁柱写有大字
“斗私批修”,烙下时代印迹。殿里塑像于“文革”时拆除。庙里有西厢房,现在已为空地。这是什么庙宇,无人知晓。村里人说:庙里有一座义碑,放在村委会。于是寻向院内。
1白道峪城堡东城墙上。
2白道峪西城墙。
院子角落,石碑倒地,断为两半,石趺不知去向。细看碑文,字迹大小有三。碑首字大,为“永垂不朽”。中间诗句漫漶不清,约略能辨出:“□义□修乾坤寺。头上青天不可欺,□□□意神早知。善□到头□有报,□□□早与来迟。……”下面的文字最小,开头也有首诗:“巍口殿阁景色新,古柏苍松隐禅林……”之后的文字中有“能工巧匠端造□□神碑刻……光绪九年五月中彭□□□□□□七姓……三年合庄人等……工程告竣……施钱一百吊……”等字样。
文字不能认全,留有诸多疑问。其中还是提供了不少信息:寺庙应为道教,称“乾坤寺”,建造年代不明,一定在“光绪九年”之后,得到过不少人的善款捐物,如此等等。文字未经细辨,大致勾勒出概貌,亦有所获。
小字中几次出现了“彭”字。村里有彭、徐两大姓。传说村里有位风水先生,说得很准,绰号彭大仙,常在怀柔一带算命。可见彭姓在村里有着影响与传奇。
白道峪向西还有两条山谷,牛盆峪与小水峪,这三条山谷皆在云蒙山南麓,纵向并列,有着云蒙三峪的称号,共同打造为景区。牛盆峪以水秀峰奇取胜,景观奇特,高崖悬瀑,低谷潺溪,山峰险峻,怪石嶙峋,生出各种形态:神椅、神鱼、百丈崖、鸽子堂、盘龙石、玉瑶池、套间屋、石笋山、养神床、群塔峰、水龙宫、三潭飞瀑、神船搁浅、金佛浴池、无字天书等多处景观。观奇探幽,步步有景,令人流连忘返。若于春夏之际,奇花异草,树木繁茂,空气新鲜,有天然空调的美誉;若赶上雾气蒸腾,长城在云海中伏卧,云飞墙动,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图画。
如今的美景,古代的险地。沟壑之中,几十里之内,建有五座敌楼,可称密布。自沟口处算起,按一二三四五排序,当地人称为五道楼子。沟口敌楼称为一道楼,早已消失。东侧山上的敌楼称二道楼子,风化严重,大半坍塌,仅存少半。二三道楼子之间便是长城。敌楼历经几百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五道楼子距离较远,基本完好。
冬春之季,河水减少,即为通往北方的通道,正是北方铁蹄踏入之地,因沟里布满巨石,行走艰难,只能步兵通过。明朝初年于沟口建起关墙关门。山石上还有留有开凿的关门及栓门石孔等痕迹。夏秋之季即为河道,常有洪水暴发,关墙关门早已被冲毁。现今开发旅游,水关上架起逍遥桥,设有景区收票亭。2019年8月大水冲塌了路面,冲垮了大桥,冲倒了收票亭。
3白道峪城墙上。
4牛盆峪关门。
5牛盆峪城堡长城文保碑。
自关口向南约300米,建有牛盆峪城堡。河水西岸看到了长城文保碑,立于河水西侧。岸边已被洪水切割为壁立断面,直逼石碑前,令人担心。人们忙碌着修整河道。登上西岸,为一块平地,面积不大,地上长满树林杂草。拨开荒草,寻看城堡,只存一段南城墙,约三四米高,一二十米长,其余地方,荒草荆棘,无法靠近,不能看到残迹,即使存留也是极少。粗略估计,城堡为长方形,东西长约八九十米,南北宽约五六十米。细看墙体,毛石垒砌,下无条石,并不精细。
河水自西北流向东南,绕城而过。城堡随山就水,并非正向,大致东南两面临河,西北部靠山。城堡与关口如此接近,应与关口建造的时间相同或相近。年代久远,墙体早有毁坏,东城墙还曾遭到过洪水冲击,留存无多。这座城堡与山谷里的多座敌楼形成防御纵深。
这类城堡应设一座城门。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没见过完整的城堡,也不知城门开在何处。有资料显示,设一南门。若按城堡山水形胜,背山面水,城堡应开在南墙或东墙上。城堡过去是驻兵的兵营,后来渐有居民。几十年前,住在城堡里的村民陆续搬到城堡外,留下房茬子,杂草丛生。
为什么叫牛盆峪?村里流传着牛盆峪与牛栏山的传说:百里外的顺义牛栏山上有两头金牛。这里的泉水清澈甘甜,每年秋末冬初,两头金牛便来此饮水。有人心生财念,想擒住,四处打听方法,听说要用寶瓠子,便去寻找。他在一户农民家里看到地里长着一只瓠子,光滑油亮,笔直修长,便对主人说:这条瓠子我买了,等来的时候再摘。天气转凉,霜降已过,主人还不见那人来,怕瓠子冻坏,就摘了下来。三天后那人来了,带着不十分成熟的瓠子进了山,来到泉眼旁。西南方向出现了两道金光。金牛来到泉眼旁,头也不抬饮起水来。那个人飞身上前,举起瓠子对准牛头便砸,瓠子不熟,只打掉了一头牛的一只犄角。两头金牛化作两道金光远去了。从此,金牛再也不到这里饮水了。这事传开以后,人们便把金牛喝水的那条沟叫牛盆峪了。
故事的传说太神奇,金牛为了喝口水,宁可行走百里,不能信服,却也寓意这里的水好。深山中流出的河水清澈,本可饮用,却又从河床下面打井,过滤沉淀。抽取的地下水,水质更为清洌甘甜,没有水碱。村民祖祖辈辈饮用着好水,直到如今。
6被大水冲塌的桥。
1牛盆峪村新居。
2小水峪城堡古树。
水育树,树养山,山造水,山清水秀。一方水土,养育着村民。城堡向南两里地便是村子。牛盆峪村有100多户,300多口人。生态涵养,村民不再种地,植树造林,环境变了。村里人靠自己的能力,争取多方援助,盖起100多套新楼房。村里人入住新居,享受着新的生活。
牛盆峪向西5里是小水峪村,若按直线距离,走京通铁路还要近得多。这里的山谷河道有了不同,乱石密布,跳跃前行。巨石大如仓囤,应是洪水发威,推动翻滚,布下石阵,惊叹大自然的威力,不禁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那甸“一川碎石大如斗”,而此处却要加以改动,“一川巨石大如囤”了。
古时这里也是边关。两山之间狭窄处,建有关口。当年会有关墙,早已被大水冲垮,立有长城文保碑:小水峪水关遗址。关口向北约2里,东侧山崖壁立,西侧存有损坏的敌台与墙体。敌台基石用条石垒砌,有十五六层之多,下面被山石遮挡,没再细数。当年敌台高筑,条石上还会有砖,现在不能看到。关墙用毛石垒砌,残留无多,依然十分结实。当地人把这里称为小城,还把敌楼称为炮台,应是关口外一道防御设施。
关口向南约2里建有城堡,长宽各约100米见方,开一西门,城门已毁。西墙有一段,约三四米高,毛石垒砌。城存西南角,墙下有长城文保碑。南墙断续,存留无多。近年人们有了文物保护意识,西墙毛石间勾上白灰,与泛出黑迹的老旧南墙形成反差。当地六七十岁的老人说,看到过西城门,有门楼,小时能在城墙上走一圈。城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拆除。
城堡有6棵古槐。4棵在西门外,高大粗壮。细看树身标牌,一级古树,树年龄有360年。还有两棵古槐在城堡内。顺着西门走进城堡,这是城堡的主街,以前铺着大块条石,踩得光亮。几十年前铺过水泥路,现又铺上柏油,条石仍在下面。城内有20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老墙白灰,上面写有生产队时的出勤表,勾起几十年前的记忆。
古槐易空,多在树下。城内槐树的特殊性在于空洞竟在树身上,望穿透天。树皮多有褶皱,老态龙钟。如此粗大的槐树标牌上依然写着植于清代,树龄360年。古槐植于庙前,当地人不知寺庙何名,只称“大庙”,内有大钟。旁边有石,雕刻精致,不知是否为庙内遗存。寺庙在“文革”时毁坏,古槐证明着存在。大庙旁曾有小庙,也毁于“文革”。
3小水峪村水库清澈。
4小水峪城堡生产队时的出勤表。
5小水峪村老門脸。
6小水峪城堡内墙苔迹。
城堡有两口古井,已经干涸不用。20年前,城北面的河上建起大坝,那里有口机井,村里人喝山谷里的水。现在村里打了井。城内吃住用水不便,村民几十年前陆续搬到城堡外。堡内已空,只存房茬子。村里有300多户,450人。村里流传有九把斧子。20多年前吃水挖井,在水库上边那块地上修水管时,果真挖出一把斧子,有人见过,却无人知道斧子的去向。故事留下悬念。
山谷里曾有一座寺庙,称皇儿寺,留有传说:古时一位皇子体弱多病,很受皇帝的怜爱。一天,皇子脖子上长了一个“大影袋”,俗称大脖子病。皇帝非常着急,请来很多名医治疗,都束手无策。一位老和尚声称能治好,领皇子到了小水峪村北山,每天采食野果及各种中草药,喝山上的泉水。两年后,皇子脖子上的“大影袋”逐渐消失了。为报答老和尚的恩德,皇子在此山上建了一座寺庙,并剃度为僧。后来,十里八乡的人有谁长了“大影袋”,都到这个寺庙来烧香拜佛,一时间香火很是旺盛。
村里还有说法:这是为皇上的四弟修的庙。弟弟跑到深山里居住。后来哥哥成了事,当了皇帝,给四弟修了这座寺庙,称为皇四,叫白了成为皇寺儿。传说中都出现皇帝,于是十几年前曾有外地人到这里挖东西,不知挖到了宝物还是空手而归,地上出现了大坑。寺庙在关口外十几里,很小,现在遗迹皆无,已为平地。
河道下游拦起大坝,截为水库。水质清澈,碧绿如蓝,与上游河道的白石形成对比,也是一番景色。水库养殖以鲫鱼为多,肉质鲜嫩,没有土腥味,每年能打上万斤。这里现在搞旅游,游客众多。水库里有撒的鱼苗,也有放生的,涵养了生态。这是山里的实在宝物,馈赠着村民。
云蒙三峪旅游红火。三条谷道,不失美景,也有人文。
·去白道峪,自北京乘980快至密云区政府,换乘密9路至白道峪站下车即可。进白道峪村前,注意观看大山上的黑迹,雨水大时,会出现白道。去白道峪看关口,路上全是巨石,走路要十分小心。
·牛盆峪,自北京乘980快至密云大剧院,换乘密3路可至牛盆峪。牛盆峪去景区收费,景点繁多。
·去小水峪,自北京乘980快至密云大剧院,换乘密3路可至小水峪。去小水峪关口路上也是巨石,走路要小心。小水峪也有火车站。小水峪食宿方便。小水峪水库可以戏水游玩。
·这几座城堡相距不远,几里地的路程,也可以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