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平
近代考古学在创建之初就被赋予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被誉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考古学的两大基本理论和方法——地层学和类型学,前者源于自然科学,后者源于人文社会科学。可以说,科技与人文生来就镌刻在考古学的基因之中,也是其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生长点。
考古学的每一次革命性变化,几乎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功应用。今天,考古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科学技术日益深入考古学,由此产生出許多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其中科技考古最为引人注目。科技考古的出现,给考古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考古学的繁荣和发展。它不仅帮助我们深化了许多已有的传统认知,更带领我们进入了许多传统考古学研究不曾涉足的领域,探寻新知。
科技考古推动了传统考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在遗址的调查、勘探与发掘过程中,科技解放了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留下了更为系统科学的记录。在遗迹和遗物的整理、鉴定、测试和分析过程中,科技带来了开启考古学问题之门的钥匙以及深入微观研究领域的放大镜,帮助我们从时间遗落的碎片中读取出更多的信息,一步步不断接近历史的原貌。自然环境如何运动与演变,人类如何诞生与迁徙,物种如何起源与传播,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唯有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让浩如烟海的遗迹和遗物发声,述说它们的故事。
科技考古同样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离不开科技考古的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离不开科技考古的支撑。想让文物活起来,更需要科技考古提供阐释基础和催化剂。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便在故宫数字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一席。“全景故宫”等项目可以帮助游客实现360°沉浸式体验,让故宫从文字和图片中重新焕发光彩。
VR技术不仅在考古研究和展示过程中大放异彩,而且也为党史学习教育带来新的模式。戴上VR眼镜,可以“亲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时刻,体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时空的限制被打破,英雄人物一个个向我们走来,讲述着荆棘之路上的峥嵘岁月,红色的传奇故事愈发鲜活。那些革命年代留下来的文物,也因为这些故事的演绎绽放时代的光芒。革命历史并不古远,但同样需要我们传承直至恒久,让其成为过去历史的见证和赠予未来的财产。
科技考古深深改变了中国考古学的面貌,使其具有了更为严谨的科学内质和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并不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传播东方之声。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还在继续,考古学将在科技的推动下,朝着追寻人类历史、讲述文明故事的目标与使命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