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雪
腘窝囊肿为贝克式囊肿,属于腘窝内滑液囊肿,通常为在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和半膜肌间产生的滑囊[1]。与此同时,部分腘窝囊肿会出现在股二头肌、半腱肌和韧带位置,同时出现关节无力和水肿等表现,进而产生膝关节活动异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此病主要患病人群为中年男性,会出现屈膝限制以及机械性伸膝,无显著疼痛,可出现紧张膨胀感[2]。患者患病后会发觉腘窝行走后出现胀感,进行检查后腘窝存在囊性肿物。临床治疗时原则需要切除腘窝囊肿,手术前进行相关检查,同时可选择穿刺抽吸以及局部注射[3]。本次研究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以此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腘窝囊肿的应用价值,内容大致如下。
随机抽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80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6±6.4)岁,平均病程时间为(7.1±2.5)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8±6.9)岁,平均病程时间为(7.2±2.7)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腘窝囊肿;入选患者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将患有其他特殊关节炎患者以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排除;将出现关节畸形、粘连以及感染者排除。
对照组:常规穿刺。玻璃酸钠注射液选择无水乙醇进行替代,按压2~3分钟进行抽出,重复操作2~3次,选择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在此过程中对于Ⅱ型囊肿患者确保其囊肿位置低于重力水平,手术后确保穿刺位置的干燥卫生,指导患者休息。
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患者选择健侧卧位或者俯卧位,将其囊肿和周围皮肤充分暴露,进行消毒铺巾,而后予以局部麻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选择囊肿长轴表浅段作为穿刺点,穿刺点选择需要避开神经、皮损以及肌腱位置等,留置针选择1.6 mm×55 mm,穿刺至针尖直至远端囊壁位置处,将针芯拔除予以固定,将囊肿内积液抽出后对其进行记录,完成后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直至液体抽出呈现清亮状态。如果患者具有较高的囊体位置,超声无法对底部确定细管道存在,需要通过X线对囊肿和关节腔不同后方确定,而后实施治疗。进行冲洗后通过套管将2~5 mL利多卡因注入表面麻醉,而后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L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2 mL,注入后及时出针,通过无菌纱布对针孔进行覆盖,对针孔位置按压2~3分钟,选择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在此过程中对于Ⅱ型囊肿患者确保其囊肿位置低于重力水平,手术后确保穿刺位置的干燥卫生,指导患者休息。
以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评价临床效果[4],效果显效表现为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其实施超声检查无囊肿,且治疗后无复发;效果有效为患者通过治疗后显著缩小囊肿,通过2~3次治疗后囊肿消失,并且治疗后无复发;效果无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文中数据在进行计算时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进行治疗后计算其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进行治疗后计算其总有效率为77.5%,对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腘窝囊肿主要在膝关节后方出现,其病因目前并不确定,其中包含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囊肿出现完整的囊肿壁,其中内衬出现滑膜,腔中具有滑液[5]。而腘窝囊肿属于常见骨科疾病,占据膝关节患病比例10%~30%,少数患者在囊肿早期会产生疼痛或者肿胀等引发的膝关节活动限制,大部分患者患病早期并无表现,一般情况下通过无意检查发现[6]。而成年患者患有的腘窝囊肿通常为继发性囊肿,通常是因为滑囊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引发,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膝关节病变,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腘窝囊肿和骨性关节炎以及半月板损伤等存在关系。以往的穿刺治疗则是按照患者的表现予以盲穿治疗,由于缺少患者膝关节位置信息,通常会出现囊液抽取不完全现象,同时术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血管和软组织损伤,从而出现多次治疗,降低了临床疗效[7]。即使外科手术效果显著,但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剥离囊壁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残存囊壁组织在术后会提升复发率。既往多采取后路切口,分离囊肿直至膝关节开口处,结扎囊肿开口后切除囊肿。但腘窝囊肿的穿刺抽吸和开放手术的复发率都很高,穿刺抽吸不能解除腘窝囊肿产生的病因。开放手术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解剖变异、手术技巧等原因常常难以正确判断囊肿的开口,有时甚至不能完整切除囊壁。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例(%)]
临床检查过程中,体格检查在腘窝部可触及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而超声检查可发现滑囊液性暗区,边界清晰,以此可确定诊断[8]。就目前而言,伴随微创治疗手术在临床中的完善以及普及,逐渐为临床关注重点。临床研究表明,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术对于腘窝治疗应用广泛,和常规穿刺术相对比而言,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可将患者的囊肿大小、位置、膝关节解剖结构以及形态进行充分暴露,从而防止因为盲穿或者盲穿产生误穿形成的并发症,与此同时此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对于患者而言具有无创性,且治疗花销较低[9]。此次研究进行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对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能够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腘窝囊肿效果确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1)对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要选择好穿刺点,并选取合适的穿刺途径,将并发症降低。穿刺过程中动作柔和,超声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对血管刺破,或者对对侧壁刺破产生失败。(2)在穿刺过程中需要确保针头固定,尤其是抽出囊液过程中防止穿刺针退至囊外出现失败。(3)囊腔需要冲洗干净,避免对药物弥散产生影响,从而出现局部粘连[10-11]。(4)如果患者为Ⅱ行腘窝囊肿在注入溶液时需要谨慎,完成治疗后需要抽取囊内残留,以免残留进入至关节腔。(5)少数腘窝囊肿中可看到条索状分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刺破,以免出现残留。此外临床需要和如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即动脉瘤,存在搏动,穿刺液为血液;血管瘤,局部可有颜色改变,膝关节屈伸肿物无改变,穿刺液为血液;腘窝肿瘤,即多为较硬的肿物,无囊性感,膝关节屈伸肿物无改变[12]。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腘窝囊肿患者的过程中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方法效果良好,对于患者而言无严重创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