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芳慧 GU Fang-hui 卢新璞 LU Xin-pu 王剑英 WANG Jian-ying 贾淑芹 JIA Shu-qin 江旻 JIANG Min 宋智 SONG Zhi 仲西瑶 ZHONG Xi-yao 季加孚 JI Jia-fu
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群体,研究型医院代表着我国最高医学学科发展水平,是各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2019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先后从战略高度出发,出台研究型病房和研究型医院建设措施,通过资金、人员和政策支持,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向研究型创新型医院转型发展。实践表明,应对肿瘤等5种主要疾病的威胁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重要方向[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自2011年起以研究型医院为目标,应用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从领导、战略、人才、运营等多个要素入手,统筹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各项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1.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是指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2]。作为一种组织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卓越绩效模式以其权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国家质检总局于2004年牵头制定了我国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实施指南(见图1),并于2012年更新,有力推动了我国卓越绩效管理的探索和推广[3]。
尽管在结构上各有侧重,但美日欧和我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均对领导、战略、员工、运营等要素给予高度重视,衍生出一系列具体建设意见和评估标准。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医疗卫生等非营利性组织。事实上,美国100强医院基本都应用到卓越绩效模式,我国也先后有数家医疗机构和团队摘得基于卓越绩效评价标准而颁发的全国质量奖。
图1 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2.样本医院的具体实践
2.1 整合型领导体系。卓越绩效体系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建设卓越组织的关键。样本医院既是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该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承担着肿瘤诊疗、疾病预防和基础研究等职能。为有效整合资源和研究力量,样本医院在管理团队和机构设置上高度整合,院长同时兼任研究所所长、重点实验室和临床试验机构主任。领导团队共同决策、共同管理,在临床、基础等组织领导层面高度整合,确保以基础研究带动临床研究,以临床问题引导基础研究。
2.2 市场与战略。医院重视顶层设计,以科研创新为基本方略,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为此,医院邀请专业咨询机构参与战略制定,运用PEST、SWOT等分析工具,围绕患者需求、市场状况及自身优势,确立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和癌症高发区肿瘤防治作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三驾马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中的关键指标及具体行动计划。具体而言临床研究方面,把握临床试验高速发展战略机遇,发挥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优势,加强临床试验机构建设,统筹临床试验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转化医学方面,依托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形成以消化系肿瘤等为研究重点,以病因预防、发病机制、诊疗靶点及临床转化为主要方向的研究矩阵;预防控制方面,在胃癌和食管癌两个癌症高发区开展肿瘤防治,聚焦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筛查、早诊早治,开展前瞻性研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3 加快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学术骨干联合聘任”制度,推动围绕临床问题的多中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引入年薪制,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高层次人才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配备设备和团队,协助申报各级人才项目,尊重其团队配备的选人用人权。鼓励中青年业务骨干出国研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研究护士管理路径培养专职临床研究护士。
2.4 过程管理。临床研究方面,在国内首创了多线并重的临床试验管理模式,在临床试验启动前实行伦理前置、立项、协议同步进行。成立Ⅰ期实验室和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统一纳入Ⅰ期临床研究平台,加强研究病房与实验室联动。增加临床试验专用床位,面向全院开放收治临床研究患者,由研究病房专职医生与各专业项目负责医生共同管理。转化研究方面,利用基础科室的学术积淀和研究设备培训临床研究人员,建成拥有60余万份标本的生物样本库,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实现从技术开发到成果登记、评估和转化的闭环管理。流行病研究方面,着眼精准防控策略,选择癌症高发区肿瘤防治紧迫突出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运用国际新技术、新成果,形成科研与现场互动、国际与国内互补的良性工作模式。
本研究对2015年、2019年医院实行卓越绩效管理前后产出、运营、人员和公益性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以评估研究型医院建设效果。
1.科研产出增幅明显。相比2015年,医院2019年的课题数量、课题经费、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等科研指标增幅明显(表1)。其中,2019年课题数、经费数较2015年分别增长63%和95%,SCI论文、影响因子分别增长96%和175%。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增幅显著,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从2015年的14.18增长到2019年的51.273。临床研究方面,建成科技部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年平均注册临床试验175项,临床药物试验中92%为创新药物,承接、在研、新立项、新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列全国肿瘤专科机构之首,先后牵头全球项目2项、亚太项目3项、中国区项目19项,34项临床研究成果改变国际国内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癌症高发区肿瘤防治方面,胃癌癌症高发区肿瘤防治成果入选“十二五”科技成就展,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全球治疗策略的依据;基于食管癌高发区首次构建了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管癌精准防治技术与策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
表1 医院科研产出情况
2.有效提升医院运营绩效。2009—2019年,医院共开展新药临床试验528项,占我国同期抗癌新药临床试验总数的53%,国内抗癌药物临床试验市场主导地位凸显。牵头或参与的27例抗癌新药获我国上市许可。临床试验住院和门诊受试者人数分别从2015年的911人和5799人,增加到2019年的8209人和50018人,分别增长8.01倍和7.63倍。新药注册临床试验受试者遍布我国除港澳台和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区市,带动临床试验经费增长6.4倍。2020年,医院成为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有效促进了医院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带动门诊和住院患者持续增长,2019年门诊患者73.7万人、住院患者8.9万人,分别较2015年增长45%和87%。
3.引进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至2019年,医院60%以上的在编职工具有研究生学历,65%的护士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8人。每年入选各级各类人才项目10余项30余人次,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20余家医院的绩效考核中,“每百名卫技人员中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成果”指标名列三甲。建成我国肿瘤专业最具竞争力的临床试验机构,PI数及牵头项目数居国家药物临床使用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CDE)首位。形成消化肿瘤、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多个国内顶尖临床研究团队,创建国内首个专职临床研究护士团队,临床研究专职医生、专职护士和临床研究协调员等临床研究辅助人员分别从2015年的3人、9人和88人增加到目前的10人、26人和284人。
4.兼顾利益相关方需求和社会责任。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医院患者满意度和职工满意度调查显示,2015—2019年其患者满意度得分提升明显且居全市前列,职工满意度长期处于全市前列(表2)。笔者此前的调查亦显示,职工总体较满意[4]。即便流动率较高的护士群体,其满意度也保持较高水平,年均离职率低于2%。社会关系层面,多家临床试验机构、申办方及第三方与医院建设战略伙伴关系,5年来共承担了306家申办方的临床试验,并于2018年成为昆泰公司亚太地区首家肿瘤专科核心战略合作中心。
表2 样本医院患者、职工满意度
本研究表明,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患者健康、医学创新和疾病防控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领导力和战略规划作用,培育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创新运营管理有效措施,不仅能够保证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更有助于加快临床和科研产出,培养优秀的临床科研复合型医学人才,有效提升医院运营绩效和市场表现。在应用卓越绩效体系的过程中,样本医院结合实际,按照研究型医院建设目标和要求,基于医院自身优势、外部环境及患者需求,兼顾各利益相关方需求和社会责任,较好地实现了研究型医院建设目标和效果。
测量、分析是卓越绩效体系的核心。研究型医院建设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数据,面对庞大数据,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化环境,使各种信息化手段成为研究型医院建设、管理和评估的重要工具。作为全国少数几所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机构,医院率先完成了智能化临床试验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临床试验数据的全流程一站式管理,在确保临床试验快速高效进行的同时,实现实时监测分析。
在可预见的未来,医院的竞争将首先是科研创新能力的竞争,能否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推动医学科学进步、实现疾病预防,是医院领导能力和战略规划的关键所在。建立以人才选拔和人才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战略、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运营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整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可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