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有很多发明甚至影响世界。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发明,树立科学自信,激发创新的热情。
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电子排版系统的诞生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用激光照排系统不仅可以避免铅字排版的低效益和对工人健康的伤害,还具有易改动、低成本和高效率等特点。
研制开发成功的“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广阔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1966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中国经过6年零9个月的艰苦工作后获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研究胰岛素的动因是,随着糖尿病人的大量增加,仅靠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岛素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的化学结构于1955年由英国的科学家桑格测定及阐明。之后,科学家们又陆续测定了不同生物来源的胰岛素,发现与桑格首次确定的牛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大体相同。人胰岛素也是如此。
牛胰岛素有四大医学功能:一是降低死亡率。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国外对181例重危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死亡率下降了43%;二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三是可以治疗骨质增生;四是能够治疗精神疾病。牛胰岛素低血糖疗法主要用于中毒性精神病的精神错乱和震颤性谵妄,对焦虑、紧张和神经衰弱也非常有效。
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优良性状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西方国家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袁隆平的这一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贡献已经惠及几亿人。
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千克,意味着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一个新世界纪录。本次突破不仅是产量上的突破,大米质量还媲美日本的越光米,成为新的里程碑。
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青蒿素是新中国研制的第一个化学药品,其治疗疟疾快速、高效、抗药性小,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在青蒿素的基础上,我国科研人员又开发出蒿甲醚等疗效更强的衍生物。为克服疟原虫的抗药性再次“抬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又将蒿甲醚与化学药品本芴醇组方,研制出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不但有治愈率高的优点,而且有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特点,堪称抗药性疟疾的“克星”。
从 1991年开始,中国相继在世界 63个国家、地区和相关国际专利组织申报复方蒿甲醚专利。截至2002年,已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复方药物发明专利权,复方蒿甲醚成为我国率先在国际上获得专利的化学药品。复方蒿甲醚是被广泛承认并在世界范围销售的中国专利药品,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的药品。
中国高铁是指在中国境内建成使用的高速铁路。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6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
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为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千米至380千米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为16亿千米,经验最丰富。在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千米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50%。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达到外国企业一倍以上,不但成本低,标准更高。在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但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所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
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劳动效率高。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需要18个月—22个月,中国最多需要12个月。尤其是复兴号在使用寿命上比之前的和谐号延长了10年,使用寿命可达40年。